(江西省安義中學)
摘 要:學生在課堂里的學習內容應當是現實的,有意義的,富有挑戰性的。在新課程理念的指導下,教師如何才能有效促進高中思想政治課教學,讓學生主動參與教學活動,體現現代課程理念,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這是值得我們深思的一個問題。
關鍵詞:高中政治;學生主體;教學設計;有效教學
在新的課程理念的指引下,我們21世紀的主人,無論是學生還是教師都應該做出應有的思考和總結,尤其是教師,作為教學活動的領導者、引路者,都應積極應對。隨著教學活動的深入,我們對新課改的認識和理解也將更深。
中學政治課教學一貫處于尷尬的狀況。從學生成長方面來說,政治課確實起著其他學科不能替代的作用。從教學中存在的實際情況來看,普遍存在老師難教,學生難學的事實。
如何使我們的教師擁有新課程背景下的課堂教學有效性的理念,掌握新課程背景下的課堂教學有效性的策略或技術,是擺在我們面前的一個難題。特別是在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現今,在新一輪基礎教育課程改革進行之時,討論新課程背景下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就顯得十分迫切與必要了。以下是我在這一方面的認識:
一、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優化課堂教學
美國教育家杜威認為,任何時候都不要忘記教學對象是一個活生生的思想、感情、意志、個性都處于變化之中的個體,學生是學習活動的主體,是教學過程的能動參與者,而不是被動接受知識的“容器”。傳統教學以教師為中心,教師總是希望學生了解更多,生怕學生不懂而講授過多,擠占了學生消化吸收的時間,使學生獲益較少,效率低下。為此,首先,教師要轉變觀念,在教學過程中改變“說教者”的形象和“灌輸者”的地位,樹立科學的學生觀,在課堂上做學生學習的合作者與促進者,把話語權真正交給學生,使學生成為主動的、活潑的、發展的學習主體。其次,要注重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能力與學習習慣。美國未來學家阿爾文.托夫勒說過:未來的文盲不再是不識字的人,而是沒有學會學習的人。學會學習是一個人生存與發展的基本要求。這就要求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注意培養學生學習的能力和良好的學習習慣。
為提高課堂實效,一方面采用目標學習指導法,使學生達到“微觀在握”的境界;另一方面,運用綱要濃縮指導法,借助知識結構圖,濃縮學習內容,使“點”的記憶變成“線”的記憶,方便學生記憶與復習,極大地提高了學習效率。比如,政治常識中經常出現運用國家制度知識分析政府作為的依據,圍繞“國家性質、國家職能、國家機構的組織活動原則以及公民與國家的關系”這四個點構成的一條線來分析則不會遺漏得分點;分析大國關系時圍繞“國際關系的決定因素、外交政策以及國家的對外職能”這三個點構成的一條線進行分析也非常省時等。如此學習,既可幫助學生學習知識達到宏觀在胸的境界,又可以培養學生學習的能力,提高學習的有效性。
二、優化教學設計
優秀的教學設計是教師上好一堂課的重要保障。在傳統的教學中,教師往往只重視課堂教學時間,對課前教學設計的重要性認識不夠。沒有優秀的教學設計為基礎,以至于課堂教學效果不明顯,學生受益不深。因此,我們教師首先要轉變觀念,優化教學設計。在教學中,政治教師要建立以單元為單位進行教學設計的思路,認真對待和加強根據課標要求設計課時教案,重視每課時學生學習活動和師生互動的設計。在這一過程中對高中思想政治實驗教材進行刪減、補充、延伸,合理重組教學內容;注重使用當代社會進步、經濟發展和科技發展的新成果充實教材內容,更新教學案例和素材,體現時代性;將重要概念、原理、觀點等結論與學生的日常生活和已有經驗緊密聯系和有效融合起來,引導學生結合自己的生活經驗建構知識。一個成功的政治教師首先要具備把握教材思路的能力,只有這樣在教學中才會講解的有條有序,才能把握住教學的重難點,才能使學生理清學習思路。
三、結合實際,加強練習,使學生學以致用
教師要選擇合適的訓練方式,使學生的能力訓練具有實效性。教師要學會適時地變換練習方式,能讓學生感到用這樣的方式學習不累,學習不煩。當我們看到學生作業的優點時,要及時給予肯定的評價,這樣會增進師生間的情感,有益于培養學生素質,特別是學生言語交際能力的提高。運用是思想政治課教學的最終目的。運用就是在理解的基礎上,用所學基本原理觀點辨別是非,分析、解決現實生活中的實際問題。運用的要求應為:
1.能用所學的知識分析、解決問題;
2.能用所學的知識理解、分析黨的方針政策;
3.能用所學的知識、觀點分析解決學生思想問題。
一些學生缺乏學習的動力就是認為學來的知識沒有用或者說不會用,因此,在教學中必須強調把學到的知識結合實際,引導學生學會運用所學的知識去分析問題。
另外,要想讓學生學以致用,教師首先必須具備理論聯系實際的能力。時代的發展要求政治教師緊跟時代的步伐,與時俱進,教學緊密結合當前國內國際形勢,這樣準備的課才有時代特征,才有生命力,對學生產生強烈的吸引力。因此,政治教師就應該在信息網絡四通發達的今天注意收集每一條有用的信息,注意每一個政治事件的發展過程,用學生現有的知識去分析這些事件,糾正學生中存在的一些偏頗的觀點。
四、以理服人,以情動人
思想政治課的任務,不僅是教給學生馬列主義的基本知識,增強其認識和分析問題的能力,更重要的是提高學生的思想政治覺悟。因此,教師應竭力以情感化,導之以行,以情啟思,明理踐行。列寧說:“沒有人的感情,就從來沒有也不可能有人對真理的追求。”我們的教材既有對家人的感恩,對別人的幫助,也有對國家的熱愛,教育的結果就是學生的思想與行動。例如,講祖國建設的偉大成就和我國在世界上的地位時,及時補充黨的十七大的相關材料和學生身邊的變化,讓學生從小家到大家再到國家中檢驗自己的思想和行動,提高素質和覺悟。
總之,要想實現教學有效性,在教學活動中教師就要采用各種方式和手段,用最少的時間、最小的精力投入,取得盡可能多的教學效果,實現特定的教學目標,同時兼顧知識的傳授、情感的交流、智慧的培養和個性塑造,從而使學生在這樣一種精神氛圍之中接受文化的洗禮和熏染,使之成為富有創造力的人才。
參考文獻:
[1]田維亮;朱永兵;;新時期思想政治教育價值取向變遷的人學探微[J];教育與教學研究;2012年06期
[2]徐德斌;張聰;;新時期思想政治教育的問題研究[J];東北師大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1年01期
[3]張耀燦;曹清燕;;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的人學取向探析[J];思想理論教育導刊;2006年1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