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衡陽市衡陽縣第四中學)
高中歷史教學中的情感教育與學習動機教育,是一項長期的教育任務。實踐證明,只有認真加強教學中的情感教育與學習動機教育,才能激發學生學習歷史的興趣,才能有效地提高歷史學科的學習成績,促進學生綜合素質全面發展,適應素質教育與能力培養的客觀要求,提高高中歷史教學質量。
一、歷史教學中的情感教育與學習動機教育內涵
歷史是一門以社會發展為主線、以生產力提高與人的思想變更為基礎的學科,由于它涉及時間、人物、事件、發展思想、變革與動力、社會的進步與演變,因此,在學習時往往感到枯燥無味,死記硬背的內容多,理解的知識體系顯得少,這嚴重阻礙了歷史學科的教學與改革。
所謂情感教育,就是通過歷史的教學內容,將人們對歷史人物的情感、歷史事件的環境和對后者產生的影響,轉化為學生對黨、社會、人民的熱愛,轉化為為祖國、為社會奉獻的動力,轉化為尊敬師長、熱愛同學、關心他人、積極學習上進、勇于吃苦耐勞、以集體為核心的個體情感,并將這種情感寓于學習歷史學科中。歷史學科中的情感教育是一個長期的教學任務,需要挖掘歷史教材內涵,更需要通過具體的人物、事件等喚起學生內在的學習激情,刺激其對歷史學習的動力。
學習動機,屬于教育心理學的范疇,它是學習意志、能力、品質的具體體現,更是學生學習歷史學科的源泉。教育者認為,一個人如果有了正確的學習動機,就會有明確的學習方向,就有正確的學習動力,就有前進的方向。因此,加強學習動機教育,應從學生的實際出發,從歷史教材的實際出發,通過教學方法、教學模式、學習指導、事件的分析與研究、人物的內在心理變化與分析、歷史事件所提示的教育內涵、人們的反思等,進行有步驟的教育,從而達到啟發動力、刺激情感、調動能力、全面提高學習積極性的目的。
情感教育往往與學習動機相連,這是因為情感是一個人心理變化的外在表現,它屬于人的意志范疇,如果一個人有好的情感,就會產生好的動機;反之,沒有一個好的情感,就很難說有良好的動機。動機是一個人的行動指南,它往往受情感的影響,甚至會由情感來決定其動機。理論和實踐證明,良好的情感決定動機的趨向,動機的優劣受情感的支配。因此,對于教育工作來說,將情感與動機聯系在一起,進行組織教學,進行教學改革,一方面能體現現代以人為主體的教育思想,以學生為中心的教育理念,另一方面還能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促進學生學習歷史的內在動力,提高歷史學科學習成績,提高人的基本素質,促進人的全面發展,使被教育者成為對社會、國家有用的人才,真正實現教育的均衡、科學發展。
二、歷史教學中的情感教育與學習動機教育方法
高中歷史教學中進行情感教育和動機教育,主要從3個方面進行:一是通過挖掘教材的內涵,激發學生內在的情感;二是通過方法,調動學生的學習動機;三是通過活動,有效地刺激學生學習歷史的積極性。其中挖掘教材內涵是基礎,是歷史學科教學的重中之重,一個學科教學,離開了已有的素材,要想達到理想的教學效果是很難的。教學方法十分重要,因為好的教學方法不僅能起到帶動作用,還能促進學生的智力發展,提高學習成績。活動是個載體,一方面通過活動激勵動機,另一方面通過活動促進發展。
1.通過挖掘教材的內涵,激發學生內在的情感
歷史教材是歷史教學的綱領性文件,是指導學生學習的重要載體,其中內涵豐富,知識體系嚴謹,是對學生進行情感教育和學習動機教育的最好素材。歷史教師應好好把握,真正理解它的教育意義所在,并通過自己的理解和教學手段、教學方法,潛移默化地傳授給每一個學生,讓學生在情感的世界中學會真正的
東西。
例如,歷史教材中的人物,無論是對歷史的發展與進步是否具有推動作用,或者對歷史的評價起到什么作用,但他們的情感會直接或者間接地影響到歷史的進步,甚至影響到一代人的思想與思維的深刻變化,影響到歷史的進步與變革。像西安事變中的毛澤東、周恩來等,他們都是偉人,思想進步,對事態的分析具有敏銳的洞察力,但當遇到具體問題時,其思想、情感都發生質的變化,因為偉人也是人,也具有一般人的情感,當情感與祖國的利益發生重突的時候,往往是以國家和人民的利益為重,以民族存亡為重,此時,反應在歷史事件中,往往是精湛的處理藝術與敏銳的洞察力相結合,往往是有利于推動社會進步,促進民族團結,造福中華民族。
林則徐是民族英雄,這個民族英雄也是有情感的,他的情感就是人民,就是國家,就是全中華民族,如果沒有高尚的情感,沒有對人民的熱愛,沒有對民族的熱愛,他能大膽敢于與民族敗類進行生死斗爭嗎?事件和人物是這樣產生的,但人物和事件中,其情感具有重要的作用,透過偉人和英雄不難看到:情感決定了他們的民族氣概,情感指引他們前進,這種具有民族精神的情感,不正是高中學生所學習的嗎?學習歷史和其他學科一樣,只要將情感注入學習之中,學習就會產生無窮的動力。知識的海洋中永遠吸納具有動力之帆的勇敢者,更吸納具有民族精神的開拓者和建設者。
2. 通過方法,調動學生的學習動機
歷史教學中的方法很多,但啟發式教學、事件導入、討論歸納、分析判斷、情境導入等都是有效的教學方法,教學方法的運用,可最大限度地調動學生的學習動機。比如,通過電視或電影素材,組織基于某一課題的教學,使歷史內容與多媒體教學有機結合,拓寬教學領域的同時,提高課堂教學效率;組織學生對歷史發展的問題進行討論,多方尋求答案,積極拓展學習思路,提升掌握空間等,學生會通過不同的方法,獲取最有力的學習動機,不失一種最有效的好方法。
3. 通過活動,有效地刺激學生學習歷史的積極性
歷史教學,同其他學科教學一樣,活動是個有效的激勵載體。因此,歷史教師應抓住活動這個主題,圍繞刺激學習積極性而開展教學,這樣,一方面能促進歷史教學,另一方面還能將歷史內容的教學落實到日常活動中去,促進歷史學習,提升學習質量,創新歷史教學改革。
三、小結
總之,高中歷史要結合歷史教學這個實際,深入挖掘教材內涵,不斷將情感教育與學習動機教育寓于學科教學中,充分調動學生學習歷史的積極性,努力實現以學生為學習主體的教育教學新模式。特別是通過教學的改革與實踐,努力提高高中歷史教學成績,培養學生濃厚的學習興趣,促進歷史教學改革,適應素質教育的客觀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