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蒙古興安盟烏蘭浩特市烏蘭哈達中心小學)
我于2001年9月參加工作,一直從事農村小學語文教學工作。在這期間有許許多多的問題困擾著我,可我又不知從何入手去提高語文教學質量。導致了語文教學總是不盡人意。可我并沒有放棄,一直不斷地探索中,下面我就針對目前我所執教的班級學生的閱讀情況,談談我個人的看法。
語文教學復雜繽紛,涉及范圍很廣,但總的來說,主要培養學生的聽、說、讀、寫的能力,我們要圍繞這些目標展開工作。強調多讀,那么要怎樣地去讀呢?怎樣才能把它讀好呢?這就需要我們從保證讀的時間、明確讀的目標、扎實訓練、細化讀的評價等具體做法著手找出解決問題的辦法。
葉圣陶先生也說:“熟讀名文,就是在不知不覺之中追求語言的完美,誦讀的工夫,無論對語體、對文言都很重要,討論僅僅只是知識方面的事情,誦讀卻可以養成習慣,使語言不期而然近于完美。”可見 朗讀可以加深學生對文章的理解和體驗,發展語言和思維,使學生受到情感熏陶。由此可見閱讀的重要性。所以我們要做到:
一、閱讀的時間要充分
《語文課程標準》對閱讀教學提出建議:“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應讓學生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獲得思想啟迪,享受審美樂趣。要珍視學生獨特的感受、體驗和理解。閱讀教學的重點是培養學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賞和評價的能力。”那么一節課40分鐘我們要把絕大部分的時間交給學生。不要因為自己的教學目標完不成就草草了事,讓孩子們走馬觀花的讀一遍課文就開始“師講生答”的分析課文教學所代替,如果這樣的話,孩子們的朗讀訓練是沒有任何意義的。《語文課程標準》提出:小學生能用普通話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正確、流利、有感情”就是朗讀指導的基本標準,教師應依循這三個層面的要求 進行朗讀指導 。 這三個要求的完成是需要一節課中大部分的時間。只有給學生充足的時間她們才能讀的好,理解的好。
二、朗讀目標要明確
不同年段學生讀課文,每一遍朗讀要達到什么樣的目的,是解決生字詞還是初步了解文章大意,或者是劃分文章結構層次,或者是品味重點段落的優美語言?而要達到上述目的,要求學生采取朗讀還是默讀方式?這些朗讀要求大部分老師都應該對學生明確提出來。例如我們學習《買木雕的少年》首先要求學生能正確地朗讀,把字詞讀準確,把句子讀通順,不出現誤讀、漏讀、添字等情況;在此基礎上進一步要求學生能流利地朗讀,把課文讀通順、流暢,不出現破讀、回讀的情況;最后要求學生能有感情地朗讀,即帶著自己的閱讀感受和體驗朗讀課文。教師在指導學生朗讀時要由易到難,由一般訓練到實用訓練,循序漸進。千萬不要你讀我讀大家讀,看似讀得熱熱鬧鬧,實則讀前沒有明確要求,讀中沒有指導,讀后也沒有及時評價反饋,學生只是為讀而讀,只是在有口無心地“念經”而已,根本沒有用心去體會文章。這樣的朗讀根本收不到實效。
三、加強閱讀指導,方法多樣
教學中要加強朗讀指導意識。例如《長城》一課,學生剛開始,不一定都能非常地喜歡它,也不一定都能體會它的高大堅固及古代勞動人民的勤勞智慧等。這就需要我們層層深入不斷地指導使孩子們的理解能力由淺到深反復揣摩,不斷提高認識,加深理解。而學生一旦能充分理解且又經過反復練習形成技能技巧,確信自己有能力達到熟練自如的朗讀時,自然就會躍躍欲試。此時如能激發學生創造性地朗讀,采用表演讀、有感情地朗讀、誦讀等形式就能取得好的效果。這樣我們的教學目標自然水到渠成。
四、閱讀的評價語要多樣化
在閱讀指導的過程中,要重視閱讀的評價導向,發揮其反饋調節,展示激勵,促進提高的積極功效。評價方式應該是多樣的,既可以生生互評,又可以學生自評,但最主要的還是教師對學生的評價。教師對閱讀的評價要具體而富有針對性。不管是檢查性的朗讀還是講析、問答之余的所謂感情朗讀,學生讀完之后,老師評價都要有針對性。萬萬不可總是說“還行”、“不錯”“很好”等,這些評價太籠統,不具有針對性,對學生的朗讀起不到好的引導作用。例如我所執教的《秋天的雨》,當孩子讀到香甜的葡萄,蘋果時我及時評價,讀的太好了,我們大家仿佛聞到了它的香甜。只見那個露出了燦爛的笑容。這樣所有的學生都明白了:這位同學哪里讀得好,哪里還可以改進,如果讓我再讀,我應該怎么讀。
一時間孩子們爭先恐后,信心十足。在這里我們也要注意平時不愛發言的同學,要多發現她們的閃光點,多鼓勵,用發展的眼光看待每一位學生。畢竟學生的認知水平、理解和表達能力是有差異的,學生們的朗讀水平參差不齊,當個別學生沒有達到我們的朗讀要求時,我們應耐心指導,肯定學生一點一滴的進步,只要他跟自己比有進步了,我們就要肯定他的努力,給予正面的評價,以保護他們的閱讀興趣。
有一句話說的非常好,羅馬不是一天建成的。學生的閱讀能力也不是能在一天之內見到成效的,要靠勤讀、多思、不斷訓練才能提高,因此,我們不能急于求成,需要精心設計每一節課,讓閱讀教學扎實、有效開展,切實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讓課堂因閱讀而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