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巴中市平昌縣教師進修校附屬小學)
著名的心理學家皮亞杰明確指出:“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依賴于興趣”。托爾斯泰也說過:“成功的教學所需要的不是強制,而是激發學生的興趣”。學生對生字的學習也是依靠自己對識字過程的興趣。只有激發學生的識字興趣,才能更好地開展自主的識字教學。識字是閱讀和寫作的基礎,是低年級教學的一個重點。識字的多少、快慢,直接影響到讀和寫,特別是閱讀開始的早晚和閱讀能力的強弱。
《語文課程標準》要求低年級要多認少寫:整個小學階段要求學生的識字總量約為3500個,而低年級就要求認識常用漢字1600-1800個,其中800-1000個會寫。這是符合學生的生理和心理特點的,從生理方面說,低年級學生的手部肌肉還不發達,寫字既緩慢又吃力,相對來說多識少寫就輕松得多;從心理方面來說,7-12歲,尤其在小學低年級階段是人生發展記憶力的最佳時期,這時的記憶往往會持續一輩子。因此在低年級階段教師應努力培養學生識字興趣,正確引導,使學生樂于識字,學會識字。可長期以來,小學低年級識字教學一直存在著高耗低效的現象。下面,我就如何提高低年級識字教學效率談一下自己的一些看法。
一、激發識字興趣
教學,是教學生學,不是教學生。教學的最終目的是讓學生能夠自己學習,所以教師要盡快的“授之以漁”,要教給學生識字的方法,同時運用豐富多彩、靈活多樣的識字方法,可以讓學生在輕松、愉悅的環境中識字。
1.兒歌識字法
教師可以根據漢字的特點,引導學生編一些適合兒童情趣和理解水平的歌訣,讓他們反復誦讀,使學生對字形產生直觀形象,從而提高記憶字形的準確性。如:“一個王姑娘,一個白姑娘,坐在石頭上——碧”,“沒頭就是早,早上長青草,牛羊見它樂,禾苗見它惱——草”,“一點一橫長,一撇到左方,一對孿生樹,長在石頭上——磨”。這樣的兒歌不僅讀起來順口有趣,還便于學生記憶生字的形狀結構,很大程度上提高學生的記憶,學生還會自編兒歌,自主記憶。
2.字謎識字法
把生字編成謎語的形式,讓學生在學習中猜字謎學生字,既識記了字音、字形,又理解了字義,同時鍛煉了思維能力、語言的組織能力和表達能力,一舉多得。如:“三人同日去看花——春”,“一口咬掉牛尾巴——告”,“牛走獨木橋——生”,“1+1不等于2——王”,“六十天——朋”。學生猜謎語的過程就是識記生字的過程,這種識記不同于機械識記,是在積極的思維活動中記憶,印象非常深刻。此時,學生無論猜得出或猜不出,都會開懷大笑,感受到識字的快樂。
3.故事識字法
小學生都喜歡聽故事,在識字教學中,若能把一個個抽象的漢字演繹活化成一個個生動有趣的小故事,讓他們通過聽故事、講故事,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中記住生字,更能激發他們的識字興趣。如教學“ 影子”的“ 影”字時,把“ 影”字拆成“ 日( 太陽)、京( 京京)、彡( 影子)”,編成這樣一個故事:有一個小朋友京京,他站在太陽下,地上留下了三撇(影子)。這樣,通過講故事的方式,使三者得到有趣的組合,讓學生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中識字,效果很好。
當然在平時的教學中還有很多識字方法,如:拆字法、比較法、熟字改筆畫法等。教師要結合所學生字的特點,引導學生靈活使用,以便激發學生的識字興趣,提高教學質量。
二、分享識字樂趣
學生記得快,忘得也快。針對這一特點,教學中我常常讓學生根據熟字換偏旁這類方法,讓學生用加減法識記生字。如:“級”和“極”、“驚”與“景”等,通過對比記憶,學生不僅能較快掌握新字,而且還能在對比中與以往的熟字多次見面,進一步鞏固了舊字,體會識字成功的樂趣。
三、改進識字方法
1.學生借助拼音有了初步的識字能力
掌握漢字的五大要素(筆畫,筆順,偏旁、結構,獨立字)是提高識字效率的關鍵。
首先要教好字形工具,讓學生掌握筆畫筆順、正確的書寫方法。有的學生圖快不按筆順書寫,把“口”寫成兩筆,把雨字里的四點寫成兩橫,這樣不僅寫不好,還養成一種壞習慣,影響部首查字法的速度。為促使學生由機械記憶向興趣記憶轉化,把筆畫名稱做成頭飾,學習生字后,讓學生帶上頭飾,按照筆順出場,其他學生圍成圈,教師出示生字,涉及到戴某個筆畫頭飾的同學迅速地按筆畫順序站到圓圈的中央。學生精神高度集中,情緒飽滿,往往下課后學生的興趣還很濃,情不自禁地說出:“討厭的鐘聲。”
2.在學生重點掌握筆畫、筆順的同時,每教學一個生字,都根據字的不同情況,側重突出字的音、形、義的某個方面
低年級學生掌握字形是難點,就引導學生比較法分析每個漢字結構的特點,如教“渴”字時,用色粉筆板書“曷”這個部分。在掌握了“渴”字后,再進而區別“喝”、“歇”、“竭”等字。學生以字形為基礎,進而理解字義.把重點、難點放在精力集中的第一次印象上,學生記得準,記得牢。
3.根據不同的字要用不同的識字方法,力求體現生字形和義的聯系
例如學習“舟” 時教師問: “當什么講?”學生答: “小船。”這時教師拿出疊好的小紙船。平時學生不注意,現在有特殊意義了,教師手拿小船,讓學生觀察思考船有什么特點, “兩頭翹起來”把舟字倒放。觀察中間一豎像兩口船槳,船上兩個小紙人相當冉中的兩個點,從事物中學生弄清了字形、理解了字義。
四、拓寬識字渠道。
在課外生活中識字,是一種重要的識字方法,它是課堂識字的補充與擴展。我引導學生平時留心觀察,把生活當成他們識字的大課堂。鼓勵他們多留意生活實際,如認商店里各種商品的名稱、食品包裝袋和報刊雜志上的字等,如果遇到不認識的,就請教別人或查字典。做生活的有心人,讓生活教會自己更多的漢字。同時,為了增加趣味性,我還要求學生把課外認識的字收集到自己的《日積月累本》上,定期鞏固、交流、展示,比一比誰的課外識字量大、識字渠道廣、學習積極性高,并評小學語文教學論文選“識字大王”。這既增加了識字量,也培養了學生社會實踐動手動腦的能力。
綜上所述,識字教學要以學生為本,教師要創設多種趣味性的手段幫助學生識字,激發學生的興趣,把學習自主權交給學生,引導學生根據自己的個性特點學習,輕松步入“識字樂園”,寓教于樂,不斷提高識字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