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新余市暨陽學校)
摘 要:問題情境作為學習過程的核心,直接關系教學的成效。我們嘗試分析問題情境的哲學基礎是什么?一是有意義的學習條件;二是教學學習材料的特征;三是學生已有的認知結構的狀況;四是創設問題情境的深度、廣度。
關鍵詞:問題;教學;學習;創設
一、問題的提出
基礎教育改革的基本理念給小學數學課堂教學注入了新的生命力。著重體現讓學生經歷“問題情境——建立模型——解釋、應用與拓展”的過程。科學研究理論告訴我們,要研究一個事物,在這之前我們首先要知道這個事物的由來、這個事物發展的基礎、這個事物發展的趨勢等問題。從教育哲學分析就是了解“為什么教”“教什么”的理論性準備。
二、何為問題情境
情境,《現代漢語詞典》中解釋為“情景;境地。”情境含有情形、景象以及環境、境況的意思。教學情境是指在課堂教學中利用具體的場所(教室環境——教具、學具布置)、景象(教學內容——知識的內在本質)、境況(學生心境——興趣、心理向心力)等,來引起學生的情感體驗。
問題情境,就是在學生與問題之間形成了這樣一種情境——具有一定概括性的問題與學生以有的認識結構之間產生了內部矛盾沖突,學生擁有足夠的知識、技能來獨立理解這一矛盾沖突,但僅憑現有的知識、技能卻又無法解決它,這樣就形成了認知“沖突”,激發了學生的求職欲望,在此基礎上,再在教師的幫助下,經過了學生主動的分析問題探索并提出解決問題的方法、檢驗這種方法等解決問題的思維活動,達到掌握知識、發展能力的教學目的。
三、如何在教學中創設問題情境
老師要提高教學質量,就要有不斷的創新,因此如何提高45分鐘的效益是每一個老師所面臨的課題。在教學中教學生學會學習,喜歡學習,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就顯得格外的重要。創設問題的情境,吸引學生積極的投入思考,積極的的思考無疑是事半功倍的方法,一節課既是知識的學習過程,也是學生的情感過程,當學生參與到教學中來,積極的思考和發言時,你會發現他們的學習是輕松和快樂的。我在多年教學中,進行了數學教學中創設問題情境的方法的探索,取得了教學實踐中的一些較好的效果,現提以下幾點看法:
1.利用現實生活中的現象類比創設問題情境
學生通常是對生活中經常接觸和經常用的知識記憶最為深刻,也最牢靠和最根深蒂固,有些已經進入了他們的潛意識。例如:在整式同類項的教學中,我們可以和實際中的例子相比較,把數學分類的思想形象化,利用多媒體一些動植物圖片進行分類,分類的方法:植物類,動物類。這基本就是一個游戲,每個同學都可以輕而易舉的做到,對于初一的同學,還感到新奇以至于達到情緒高漲,這時抓住時機自然的過渡到同類項的分類中來,分類的方法:字母相同,相同字母的指數相同。學生乘勝追擊,很自然的應用剛剛在動植物分類中形成的程序,先看字母,再看字母的指數。
2.通過一個問題創設多個問題情境
學生對知識的知識水平、認知結構對解決問題方法是至關重要的。例如:在初一下冊三角形部分有這樣一道題:在△ABC中,頂角∠A=50o,又CT平分∠ECB,BT平分∠FBC,CT,BT相交于T,求∠BTC的度數。這是一道基本題考察了學生角平分線、三角形的外角與內角之間的關系以及三角形內角和的概念。如果僅僅讓學生解決這道問題,教學就有些平淡了,如果在解決了這道問題之后,再向深處挖掘,進一步深化學生認知結構,將是非常有益的。我進一步提出了如下的問題:若 ,你能用含 的式子表示∠BTC嗎?這看上去是一小步,僅僅是把50度換成了 度,數字換成了字母,實際上卻是一大步,它鞏固了前面的關系式,建立了∠BTC與∠A之間的聯系。當問題解決了,我再緊追一問:當X等于多少時,∠BTC=50o ?這就成了一個方程問題。這就充分利用了前面的問題情境。不僅鞏固知識,也發展了知識,對于學生發問,思考都是有利的。
3.利用聯想來創設問題情境
在數學中教學中,常常會出現一題多解、多題一解的現象。要提示學生聯想有沒有做過類似的題目,有沒有做過條件相似的題目,有沒有做過結論相似的題目。例如:題一:線段AB的中點為C,線段AC的中點為D,若線段BD的長度為5厘米,那么線段AB的長度是多少?題二:已知∠AOB的角平分線為OC,∠AOC的角平分線為OD,若∠BOD的度數為50度,那么∠AOB的度數是多少?這兩道題目的考察角度不同、但方法完全一樣,對于初一的同學學習幾何問題是很好的。
4.利用簡單的數學實驗來創設問題情境
在教學中要善于利用數學實驗的方法來創設問題的情境,方法是先讓學生觀察實驗,然后總結得到數學結論,如求長方體的表面積,采用了把長方體展開,讓學生觀察兩者之間的關系,從而得到長方體的表面積公式。
5.解題教學與情景創設
教師在解題教學中,要將學生的興奮點完全沉浸在題目的情境中,并對一些題目進行情境的轉換,調動學生思維的積極性,同時也使學生對問題的認識上升到一個新的層次。例如在學習排列組合的時候,教師給出一道題:4人各寫一張賀卡,先集中起來,然后每人從中拿一張別人送出的賀卡,則4張賀卡的所有的不同的分配方式有多少種,教師指出該題目的古典背景,它源于著名的數學家貝努利提出的錯裝信封問題:貝努利一天晚上給幾位朋友寫信,準備次日寄出。
總而言之,創設數學問題情境已成為新教學模式的一個顯著特征,因為它是我們提高教學質量的一個重要環節。要使數學課堂動感與鮮活,教師必須創設情境。然而創設情境不能放任隨意,流于形式,只有以數學問題的性質,學生的認知規律為依據,才能創設出有利于激活課堂教學的問題情境,從而實現學生學習方式的真正轉變,達到提高學生學習效率的真正目的。
參考文獻:
[1]張莫宙,數學教育學導論[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年.
[2]曹才翰.初中數學課堂結構[M].湖南:湖南教育出版社,2000年.
[3]高文.教學模式論[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2年.
[4]鄭琉信.數學學習心理學的現代研究[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8年.
[5]顧明遠等.國際教育新理念[M].海南:海南出版社,2001年.
[6]呂林海.以情景性教學設計促進學生的數學理解[J].數學教學通訊,2004.(11)上半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