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鄱陽縣湖城學校)
一、在初中語文教學中運用多媒體應堅持以下四個原則
(一)要轉化教師的角色,給學生一個開放的空間
傳統教學中,教師是知識的傳授者。教師在講臺上講述、示范、演示,學生相應地吸收、記憶、存儲,課堂上圈劃重點,課后反復抄寫、背誦。事實證明,這種以應試能力為目標的教學方式,最大的弊端便是扼殺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創新精神。
在信息化教育環境下,教師的角色發生了根本變化,由前臺的“演”轉為后臺的“導”,把主要的精力放在事先的備課上。這就要求教師深入鉆研教材,為學生創設最佳學習情境,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在生動活潑的氛圍中愉快而自覺地學習,能最大限度地發揮其積極性、主動性。
(二)要改變教學的模式,給學生一個動感的課堂
多媒體具有三維動畫功能,通過視覺、聽覺、感覺等各個器官作用于人,具有不可抗拒的感染力。尤其在語文課堂教學中,多媒體有著不可取代的優勢。它可以將靜止的文字轉化為富有動感的畫面,將抽象的語言演化為生動的形象,使學生在動與靜的對比中、在理性與感性的交流中、在抽象與形象的轉換中領會語文學習的奧妙。
在學習《故宮博物院》一文時,我利用多媒體的優勢,制作了相應的課件。故宮的建筑、風景配以明快悠揚的民樂,再配上重點突出的解說詞,很自然地把學生引入故宮博物院規模宏大、布局嚴整的氛圍中,使學生不僅對文中的說明對象、說明順序、說明特點有了清晰的認識,還對我國舉世聞名的故宮建筑藝術有了初步的了解,產生了敬仰和自豪之情,可謂化抽象為具體,化紛繁為簡易。這就一定程度上改變了傳統課堂老師講、學生聽的模式,使語文課堂富有生動和靈氣。
讓課文動起來,讓課堂活起來,正體現了現代教育技術在語文課堂教學中的巨大優勢。
(三)要提高課堂的效率,給學生一個拓展的領域
眾所周知,語文教學活動的基本場所是語文課堂。就目前來看,常規的語文課堂仍然改變不了教學空間狹小、所學知識有限的現狀,教學節奏和教學容量已不能適應現代教育信息量大、交流迅速、內容豐富的要求。而多媒體技術的應用正彌補了課堂教學的這一缺陷,使傳統課堂變得高效,并給學生一個拓展的天地。
在語文教學中,我注意利用網絡技術的開放性的特點,力求在有限的時間和空間內,給學生更豐富的信息,拓展學生的知識和思維領域。例如:解讀毛澤東的《沁園春雪》時,我帶領學生欣賞了他的《沁園春 長沙》、《蝶戀花 答李淑一》等幾首詞作,使學生從不同的側面了解一代偉人詩詞的創作風格,以及他作為領袖恢弘的氣魄和作為平凡人的思想感情;在上活動課《走進名著天地》時,我和學生一起賞析文學巨著,一起競猜小說中的人物,一起品味小說中的悲歡離合,并分析作品的特點及名家對著作的點評……這樣超強的信息量正適合信息時代語文開放式教學的要求,帶給學生的除了豐富的知識,更重要的是一種開放的意識和空間,有助于課堂教學走向生活,與現實緊密聯系在一起。
(四)要激發創新的思維,給學生一個創造的世界
多媒體具有交叉反饋功能,可以讓學生通過動手操作直接參與教學過程,使語文課堂成為有利于培養學生創新能力的天地。
現在,初中的學生大多已掌握了基本的計算機應用知識,其中更不乏“高手”。在教學過程中,我鼓勵學生利用現有的有利條件,動手制作簡單的圖片或動畫。他們制作成功并展覽的《丑小鴨》、《次北固山下》、《走進小說天地》等小課件,大大調動了學生的創作激情,使課堂不僅成為他們學習知識的場所,更是他們交流思想、展示才能的陣地。
在作文訓練過程中,我利用多媒體,指導學生對典型文章進行賞析。讓學生利用計算機內的特定程序,反復研讀、品評文章,并直接在計算機內完成對文章的修改,修改的結果既可以通過屏幕展現在全班同學面前,也可以利用資源共享的優勢,在各活動小組中討論。而且,計算機中的還原和保存命令,還可同時儲存若干學生的修改文稿,并可同屏展示,這還有利于比較教學的開展。這樣,既提高了課堂教學的效率,更使課堂成為學生展現個性與思維的天地,使學生的求同思維與求異思維得到雙向發展,創造能力得到自由的發揮。
二、在當前語文教學中,應用現代技術還要注意避免下列三個問題
(一)教師避免變成放映員
有的課堂由于用的課件過多,教師在課堂上只顧忙著播放預先制好的課件或剪輯的資料,既不適當講解,也沒有簡潔美觀的板書,使學生“只見機器不見人”,這就有些本末倒置了。教育的靈魂應是教師,知識可以從電化教育中學到,但沒有與教師高素質的交流,創造性思維是很難學到的。因此,電化教育設備永遠不能代替一個好教師。而一個真正優秀的教師,就要學會利用電化教育設備為我們的教學服務。
(二)課件應避免貪大求全
老師的工作重點是對傳統教學模式的改革,是對教學的鉆研,不能讓課件開發成為教師工作的大部分甚至全部。同時,課件的開發和制作是為教學服務的,在日常教學中一定是從教學的角度出發,需要什么樣的課件、資源去開發或是尋找什么資源,而不能是事先開發出完美的課件再將課件運用到教學中。如果課件過于貪大求全,必然導致教學是為了課件的使用而進行的,這違背了教學科研的發展規律,也違背了我們試驗研究為提高教學效率和教育質量的初衷。
(三)要避免過于注重形式
多媒體運用要有一個度,避免濫用。不要把多媒體應用簡單地理解為黑板演示的電腦屏幕化,不必為了表現一篇課文中的一幅靜止的畫面不惜工本去制作課件,更不能把課本中已有的插圖又搬上屏幕。不是任何文章、任何環節都適宜用多媒體進行教學的,不要為了多媒體而多媒體。如果那樣做,只會是牽強附會,甚至會弄巧成拙。
總之,現代教育技術在初中語文教學中的運用,不僅對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突破教學重點和難點,加強師生間的信息交流和反饋,提高語文課堂教學的效率能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還有利于形成學生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促進學生創新思維、綜合性學習能力的提高。但是,任何教學方法、手段的選擇,都是為達到所設的教學目標、取得最佳的教學效果服務的。而且,作為現代化的教學技術手段,也并非每一課、每一環節都適用。因此,我們在使用時要注意其合理性和適度性,用其所長,補其所短,這樣才能真正發揮現代教育技術在教學中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