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鄱陽縣蘆田鄉大吉初中)
隨著課程改革的深入,情感教育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重視,特別在語文教學中表現的更加明顯。初中語文教材中,所選的每一篇文章均為文質兼美的佳作,無論就文字的錘煉,內容的表達,情感的抒發,都表現出一種至高的神美。在語文教學中,如充分關注作者的情感,引導學生用心體悟,與作品中的人物同呼吸,共命運,聆聽作者的心聲,愛其所愛,憎其所憎,這樣才能輕松地把握文章的主旨,愉快地投入到語文學習中。
一、察情
教師要精研教材,深刻地了解作者的思想和作品所流露的情感。在語文教學活動中,教師要深入鉆研作品,多方面收集相關資料,挖掘出作品所蘊涵的真實情感,探求作者的創作動機和情感傾向,這樣才能把作者的博大情懷,細膩情感,憂憤之思,貼切地展現在學生面前。比如,教師如不了解江河的坎坷經歷,愛國熱情,以及在黑暗中不倦地探索追求的精神,就很難把握《星星變奏曲》這一課的深刻情感內涵,無法引導學生理解作者對光明,自由,幸福生活的向往和追求;無法在教學中感染學生,打動學生,更不能啟迪他們對自己人生的展望與追求。如果教師只教其“文”未傳其“情”,那就無法做到以情動人,情感的彩云也隨著單調的講讀飄然而逝,只留下“不識廬山真面目”的遺憾。
因此,教師只有準確地掌握作品的內涵,形象生動地展現作者所抒發的情感,才能使學生從字里行間感受,領悟到作品的藝術魅力,陶冶于作品豐富的情感海洋之中,感知作品人物的心靈體驗。
二、知情
引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文章,從朗讀中領悟作品的內在情感。“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是學生感知教材的主要方式和獲得作品情感的基本途徑”,“書讀百遍,其義自見”。因此,在實際教學中,應注重對學生朗讀能力的培養,鼓勵學生的朗讀信心,培養學生的朗讀興趣。通過朗讀把作品中所蘊涵的無形情感轉化為學生內心的真實體驗,使抽象,空洞的文理,生動形象地躍然紙上,讓作者的情感與學生的心靈感受相聯接,更進一步感受作者的心聲。通過有感情地范讀,齊讀,分角色讀等方式,讓學生心隨作品中的情感變化而怦然心動,體會作品中的苦與樂,憂與喜,思與怨。例如,有感情地朗讀朱自清的《春》,這是一篇具有強烈感情色彩的抒情散文,又是一幅富有音樂節律和流動感的畫面,作者以飽含情感的筆墨盼春、繪春、贊春,給我們展示了一幅豐富多彩的春的畫卷。有感情的朗讀課文,能使學生感受到作者贊美春天、熱愛生活、追求美好未來的情感態度,與作者產生共鳴,這篇文章所表現的主題思想也通過朗讀初見端倪,學生也很自然進入了作者的思維空間,為進一步體悟作品所蘊涵的思想感情打下基礎。因此說,朗讀能使學生觀其文,曉其理,知其情。
三、入情
在有感情朗讀的基礎上,引導學生感悟作品所表現的豐富情感,把握作品的情感脈搏,與作者心靈相通,充分釋放自己的感情。這就要求教師引導學生對作品進行深層的分析,抓住作品的情感線索,通過多媒體等教學工具為切入點,激活學生沉寂的思維,鼓勵他們大膽發言,各抒己見,暢所欲言,把作者的真實情感與學生的切實感受連接在一起,使學生在作品的情感世界里自由翱翔,激發奇特的想象,沿著作者的情感軌跡,迸發出內心的情感洪流,達到忘我的至高情感境界,最終使教師、學生和作者三位一體,產生共鳴。如魯迅的《故鄉》,文章開端的景物描寫統領全篇。“時間既然是深冬,……遠近橫著幾個蕭索的荒村,沒有一絲活氣。”這段景物描寫深刻揭露了舊中國農村日益衰敗的現狀,表現出作者對黑暗的舊社會的鄙夷之情。學生在這種景物的渲染之下,深刻感悟到舊社會所造成的一片死寂,從內心涌出那種對舊社會憤恨之情。教師從多渠道加以引導,如采用多媒體從視覺上加以感染,從聽覺上加以熏陶等手段,來激活學生的感情,這樣使學生自然融入作者所創設的情感氛圍之中,與作者心意相通,共同入境。文章結尾的一句話更是發人深省,“我想:希望是本無所為有,無所謂無的,這正如地上的路,其實地上本沒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這句話指出:新生活的實現,要腳踏實地的奮斗。這是作者情感由衷的表露,學生的情感在這里得到升華,能激發他們潛在的斗志和勇氣。產生對生活的熱愛和對理想的追求的真實情感,從而,感悟到人生的真諦。
通過學生情感的融入,使學生深刻感悟到作品所滲透出來的情感美,從內心情不自禁地流露出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增強了學習的信心,堅定了勇往直前的信念。
四、移情
是一種情感對另一種情感的影響,即在感悟作品情感的基礎上,使學生所流露的“情”轉移到其他相同或相似的事件上。這就是平時我們所講的觸類旁通,舉一反三的感情教育方法。
那么在實際教學中如何做到移情呢?主要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首先,萬事基于“根本”。抓住學生學習的動機和興趣。激活他們沉寂的心靈,讓他們從被動變為主動,從使學者變為樂學者。教師可根據學生的不同特點,采用不同的教學手段來進行。其次,具有扎實的基本功。在實際教學中,應訓練學生對知識的概括能力,使他們形成良好的知識框架。第三,培養學生比較分析能力。在教學中,培養學生比較分析能力,用科學地方法去區分事物的相同點和不同點,認識事物的本質,防止學生負遷移。
移情教學是現代課堂教學中最重要的環節之一,也是教師教學的藝術魅力所在,是拓寬學生思想道德的主要途徑,只有很好地運用這種手段,才能更好地提高學生學習效率。豐富他們的思想,提高他們的覺悟。
情感教育是引導學生打開語文知識寶庫大門的金鑰匙,能激發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使學生學會用心靈觸摸大千世界。在以素質教育為主題的現代課堂教學中,應切實突出情感教學的重要地位。這是新課程改革的要求,也是指導學生在語文學習中感受真、善、美,從而在現實生活中來感悟自然之美、藝術之美、人生之美的重要途徑,更是使學生在知識上得以充實和延伸,在情感上得以熏陶和豐富,在人格上得以美化和完善的有效方法。
在語文教學中對學生實施有效的情感教育,它需要教師付出更多的、創造性的勞動,并要求教師不斷充實自己,提高自身素質。這需要教師具備強烈的事業心,高度的社會責任感,以培養國家需要的高素質人才為己任。——我愿用一生實踐這一崇高的人生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