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鄱陽縣團林中心學校)
摘 要:英語課程評價有利于學生不斷體驗英語學習過程中的進步與成功,有利于學生認識自我,建立和保持英語學習的興趣和信心;是英語老師必不可少的專業素質和能力;學校和教育行政部門可以通過英語課程評價及時了解課程的實施情況,改進教學管理,促進英語課程的不斷發展和完善;課程評價的過程和評價結果有助于家長和社會了解學生的學習情況、教學的目標和教育的發展方向,共同推進課程實施。
關鍵詞:初中英語;課程標準;課程評價;形成性評價;終結性評價
評價是英語課程的重要組成部分。也可以說,有怎樣的課程評價就能衍生出怎樣的課程。科學的評價體系是實現課程目標的重要保障,在2011年版的新〈英語課程標準〉中指出:“英語課程評價體系要有利于促進學生綜合語言運用能力的發展,要通過采用多元化的評價方式,評價學生綜合語言運用能力的發展水平,并通過評價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促進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思維能力、跨文化意識和健康人格的發展。評價體系應包括形成性評價和終結性評價。日常教學中的評價以形成性評價為主,關注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表現和進步;終結性評價著重考查學生的綜合語言運用能力,包括語言知識、語言技能、情感態度、學習策略和文化意識等方面。英語課程的評價應根據本標準規定的課程目標與要求,采用科學、合理的評價方式和方法,對教學的過程和結果加以及時、有效地監控以起到對教學的積極導向作用。英語課程的評價要盡可能做到評價主體的多元化,評價目標的多維化。評價應反映以人為本的教育理念,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發揮學生在評價過程中的積極作用”,并給教師們提了九條評價建議。
一、對英語課程評價意義的認識
1.對學生的積極意義
英語課程評價要有利于學生不斷體驗英語學習過程中的進步與成功,有利于學生認識自我,建立和保持英語學習的興趣和信心,了解學習進程,發現和分析學習中的具體問題,主動反思和調控自己的學習策略,認識自我,樹立信心,不斷明確自己的努力方向。
2.對教師的積極意義
實施英語課程評價是英語老師必不可少的專業素質和能力。評價能讓教師獲取英語教學的反饋信息,并對自己的教學行為進行反思和調整,從而促進教師不斷提高專業水平。
3.對學校及教育行政部門的積極意義
學校和教育行政部門可以通過英語課程評價及時了解課程的實施情況,改進教學管理,促進英語課程的不斷發展和完善。教育行政管理部門、教研部門和學校應當樹立以學生為主體的評價觀念,調整評價機制,采取有效的評價措施,支持和激勵學生的學習,促進學生全面發展。
4.對家長和社會的積極意義
評價的過程和評價結果有助于家長和社會了解學生的學習情況、教學的目標和教育的發展方向,共同推進課程實施。
二、常見的評價形式
根據目的、作用和特點的不同,評價可以分成形成性評價、終結性評價、測試性評價、非測試性評價、課堂教學中的評價和大規模客觀性評價等多種類型。根據2011年版〈英語課程標準〉,我們應注意英語課程評價方式的合理性和多樣性中,采用形成性評價和終結性評價相結合的方式,既關注過程,又關注結果,使對學生學習過程和學習結果的評價達到和諧統一。在我們教學中最常見的有形成性評價和終結性評價兩種評價。
1.形成性評價
形成性評價是指貫穿在學習過程中的評價,其主要目的不是評價學生的學習結果,而是及時了解學生的學習情況,向學生提供及時的并具有個性化特征的反饋,為調整和改進下一步的教學提供依據,從而促進學生的學習,提高教學效果。
形成性評價內容是多維的,評價的方式也多種多樣。教師應根據各階段教學的特點與實際課堂教學的目標,充分考慮學生的年齡、心理特征及認知水平,選用或設計合理有效的評價方式。如問卷調查、訪談、成長記錄袋、課堂學習活動評比、家庭作業評定、課外活動參與點評、平時測試、家長對學生學習情況的反饋與評價等。形成性評價的成績評定方式既可采用描述性評語、等級評定或評分等評價方式,也可采用測試與非測試、自評、互評、師評、家長評等方式。
形成性評價應注意的原則:第一,激勵性原則。教師應積極指導學生評價自己的學習行為和學習結果,使學生通過參與展現自己學習進步的各種評價活動,獲得成就感,增強自信心,有效調控自己的學習過程。第二,學生主體性的原則。在形成性評價活動中,學生不僅是評價的對象,也是評價的主體,是評價的主動參與者。第三,簡單易操作的原則。評價始終是服務于教學。因此形成性評價程序應避免過于繁瑣的,以免干擾日常教學活動。評價采取的形式需簡單易行、簡潔明了。第四,公平、公正的原則。形成性評價一般是一些帶有主觀性的評價或測試,評價結果易受評價者主觀意識的影響,因此一定不要讓評價流于形式。要讓學生感覺評價是公平、公正的,覺得評價是積極、有意義的。
2.終結性評價
終結性評價是在一個學習階段結束時對學生學習結果的評價。其目的是評定學生最終學習效果以及最終達到目標的程度,以便學生獲取某種資格(如及格、升級、畢業、獲獎等)提供證明。
終結性評價應將知識與技能的評價有機結合起來,著重考查學生在具體語境中運用英語的能力,滲透對情感態度、學習策略和文化意識的考查。終結性評價可以包括口語、聽力、閱讀、寫作和語言知識運用等部分。口試要重點考查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和交際策略的運用。聽力部分應著重考查學生理解和獲取信息的能力,避免單純辨音題等脫離語境的題型。閱讀和寫作部分主要考查學生理解真實語言材料和表達真實思想的能力。對語言知識的考查應著重考查學生的知識運用能力,不應孤力地考查知識點或對知識的機械記憶。考試形式應靈活多變,合理配置主觀題和客觀題。
終結性評價應注意幾點:第一,終結性評價應口試、筆試相結合進行。第二,合理設計和實施階段終結性評價。在設計終結性評價試題中要充分考慮到學生的認知特點,選擇恰當的形式和內容;切忌試題形式單一、脫離生活實際、過于注重系統的語法檢測等。第三,老師、學校和家長應正確對待終結性評價的成績。不要使學生對考試產生恐懼心理,對學生身心健康產生極大的
傷害。
總之,英語課程的評價要體現新課程的評價原則,要采用科學、合理的評價方法、評價形式和評價手段。教師要不斷學習和了解國內外語言評價的理論與實踐研究成果,鉆研語言評價技術與手段。在具體的實施過程中,要根據不同階段英語學習的內容、目標以及評價的不同功能,選擇恰當的評價方法,并進行合理組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