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鄱陽縣游城初中)
摘 要:加強初中英語課堂教學既是提高學生英語興趣的重要途徑,也是提高英語教學質量的關鍵。教師在課堂上如何教,學生在課堂上怎樣學,一直是教師們探討的重要問題。在教學過程中,師生教與學的活動都應圍繞教學目標展開,教學目標是教師根據教學目的、內容及學生實際而制定的一種具體要求和標準,它是課堂教學的方向,是一堂課的靈魂,是判斷教學是否有效的直接依據,教師應以學生為主體組織相應的自主合作學習,落實目標。
關鍵詞:初中英語;課堂教學;問題分析;知識技能;目標落實
近年來,經過課程改革,初中英語課堂教學收到了較好的效果,但仍存在不少問題。教材是語言知識的載體,教師應該掌握主動權,根據學生的實際水平和需求,結合自身的教學風格合理使用教材。在課堂教學中老師應該引導、促進學生學習,培養學生語言知識和技能。
一、教師與教材
教材是語言知識的載體,教師通過教材向學生傳授知識,引導學生進行學習。教師應該掌握主動權,根據學生的實際水平和需求,結合自身的教學風格合理使用教材。然而在課堂教學中,對教材的處理還存在如下突出問題:
1.以不變應萬變,教教材走馬觀花。對教材研究不到位,“教教材”,而不是“用教材教”。無論什么版本的教材,無論什么類型的課,整個課堂幾乎完全按照教材內容的編排順序走一遍。這種做法不僅直接導致了教學目標不明確,重難點不突出,而且隨著教材難度的增加,常常不能完成當堂的學任務。
2.以教材為中心,對教材疲于應付。要么以教材為“圣經”,絲毫不敢整合,要么懶得動腦筋根據素材進行再設計:分明發現教材上某些環節不適合學生水平,自己也感覺不好,卻硬著頭皮繼續進行,完全被牽著鼻子走,這樣的課堂那還有興趣、實效可言呢?
3.集體備課流于形式,獨立備教材勢單力孤。集體備課流于形式,缺乏必要的規范,集體備課時效性差,教師備課還是各自為戰;有的則把集體備課等同于與分工備課,最后大家互相抄抄現成的教案,發揮不了集體備課的團隊優勢。由于對教材缺乏足夠的理解或者經驗不足,導致備教材時無從下手,直接影響課堂教學效果。
二、教師與學生
學習歸根結底是學生的事,只有學生積極主動的學習才是有效的。在課堂教學中老師應該是學生學習的引導者、促進者和合作者,然而很多在課堂中,對學生的角色定位不準,沒有體現出學生的主題地位。存在的問題有:
1.“保姆式”教學,喂一口吃一口。“保姆式”教學,為學生做一切,學生只需讀讀、背背、寫寫就行了。學生也被這樣的“勤”老師給慣“懶”了,事事聽老師的吩咐,這樣的老師教出來的學生怎么可能有自主學習的意識和能力呢?
2.教師獨占講壇,搶占學生空間。有的老師基本素質很好,善于滔滔不絕,夸夸其談,英語課堂成了教師的個人講壇,學生只有聽講的份,或者偶爾回答幾個簡單的問題,一節課45分鐘,講30分鐘以上,完全成了“一言堂”。
3.設計脫離全體,面向少數學生。在課堂上注意了引導學生的參與,但是由于環節要求較高,只有少數學生能夠做到,于是課堂成立少數得意門生的舞臺,多數學生當觀眾,課堂氣氛壓抑得很,雖然有的采取當前倡導的小組合作學習,但是在分配學習任務是沒有明確的要求,以致出現了“小組代言人”這樣的角色,所以雖然是小組合作,但是內部仍然有主角與配角,多數學生還是不能參與到課堂活動中來。因此,如何真正做到面向全體學生,就成了一個亟待解決的問題。
三、知識與技能
語言知識和語言技能是語言能力的組成部分,他們之間是互相影響和互相促進的關系。英語基礎知識是發展技能的重要基礎,學習語言知識不是目的,培養語言技能才是真正目的。學是為了用。然而在教學過程中在基礎與能力、學習與運用的關系處理上還有所欠缺,表現在:
1.注重機械操練,忽視學以致用,導致學生英語綜合運用能力低下。 在課堂中注重機械操練,忽略學生對所學知識的運用。在英語基礎知識的學習過程中,進行適量的機械操練死必要的,很多教師經常采取兩人活動,小組活動等形式進行操練,課堂氣氛活躍,學生參與積極性高,對基礎知識的掌握與鞏固也確實起到了很大的促進作用。但是學生的聯系如果只是以機械性操練為主,就不能真正激發學生的思維,不能讓語言為生活服務,實現學以致用的目的,缺少知識運用上的升華。
2.盲目追求能力,忽視雙基訓練,導致學生英語興趣喪失,基礎薄弱。在課堂中直面中考,過于追求結果而忽略了學習過程。如有的教師剛為學生介紹完基本知識點,就要求學生運用所學知識進行獨立寫作,缺少了練習和知識內化的環節,導致多數學生根本如何下手,從而對英語望而生畏。
四、目標與落實
課堂教學目標是教師根據教學目的、內容及學生實際而制定的一種具體要求和標準,它是課堂教學的方向,是一堂課的靈魂,是判斷教學是否有效的直接依據,所以在制定教學目標時必須明確、具體。在教學過程中,師生教與學的活動都應圍繞教學目標展開,以學生為主體組織相應的自主合作學習,落實目標,但現實教學中還存在如下問題:
1.教學設計重形式,輕實效。在課堂教學中設計一些豐富多彩的游戲、比賽等活動以調動學生的積極性,這一點值得肯定。但問題是很多環節的設計沒有緊扣教學目標。這些教學設計中的活動使學生總處于激動、興奮中,有時甚至失控,從而出現課堂教學形式活潑、氣氛熱烈,但教學質量不高的現象。
2.教學過程講解多,練習少。有的老師認為很多知識點子只要老師講了,學生就應該會了,其實不然。英語知識點的用法是學生通過學習、練習和運用的過程才能切實掌握。學生在操練過程中才能多方位把握知識點的用法,才能感悟所學知識的意義,才能真正掌握并靈活運用所學知識。
3.教學目標設置全,落實虛,學生重智商輕情傷。在教學設計中過分關注知識目標和能力目標,雖然說明有情感目標,但是在教學過程中根本沒有體現,課堂教學只是一堆知識的羅列,缺乏必要的思想性和人情味。
參考文獻:
[1] 汪衛紅,段兆兵.中學英語教學中實施合作學習的問題與對策[J].成都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2008年12期
[2] 周鴨紅.淺談初中英語課堂的有效教學策略[J].中小學電教(下);2010年12期
[3] 江蘇省泗洪縣實驗中學 黃艷.淺談如何提高英語課堂效率[N].大眾科技報,2009年
[4] 張文娟;;提高初中英語課堂教學有效性的實踐探索[J].學周刊,2011年26期
[5] 山東省東營市利津實驗二校 常海霞.初中英語“三段五步式”高效和諧課堂教學模式初探[N].學知報,2011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