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綿陽一中)
一、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能掌握運用幾種常見的方法進行文言斷句,積累課內外句段的重點實詞。
能力目標:培養學生品味文言的能力,培養文言語感。
情感目標:通過不同類別的文言短文培養興趣,領略古人的智慧。
二、教學重點
由課內向課外逐步遷移,掌握幾種常見的斷句方法。
教學難點:斷句標志性詞語的判斷。
三、課時安排
一課時
四、教學步驟
(一) 導入:什么叫斷句
韓愈在《師說》中說:“彼童子之師,授之書而習其句讀者”。“習其句讀”,就是教學生斷句。中國古代沒有標點符號,一篇文章甚至一本書,都是一個漢字挨著一個漢字地寫下來的,所以前人讀書都要自己斷句,常常在一句話的末了用“。”斷開,叫“句”;在一句之內語氣停頓的地方用“、”斷開,叫“讀”(dòu)。給古書斷句也可以叫斷句讀。
(二)斷句是否重要呢?我們要用事實說話。下面我們來聽聽這則故事。據說從前有個老頭子,有一女一婿,發妻死后,他又續弦,后妻又生了小兒子,老頭子于是就立下這樣的遺囑:七十老翁產一子人言非是我子也家產田園盡付與女婿外人不得爭執。后來老頭兒一死,家里就像炸開鍋了,女婿和后妻真是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一時爭執不下,請縣老爺來評理。女婿:七十老翁產一子/人言非是我子也/家產田園盡付與女婿/外人不得爭執后妻:七十老翁產一子/人言非/是我子也/家產田園盡付與/女婿外人不得爭執。后來縣老爺也無從判斷,真是清官難斷家務事。由此可以看出斷句的作用很奇妙,斷句不同,意義迥然。所以我希望通過訓練讓每位同學都擁有一雙慧眼,把這紛擾的古文看得清清楚楚、真真切切、明明白白。
(三)高考回顧:2013年四川卷
用斜線(/)給下面的短文斷句。(限劃9處)(4分)
因民之所利而利之斯不亦惠而不費乎擇可勞而勞之又誰怨欲仁而得仁又焉貪君子無眾寡無大小無敢慢斯不亦泰而不驕乎 (《論語·堯曰》)
因民之所利而利之/斯不亦惠而不費乎/擇可勞而勞之/又誰怨/欲仁而得仁/又焉貪/君子無眾寡/無大小/無敢慢/斯不亦泰而不驕乎
(四)方法指引
首先、通讀全文,把握大意。看到文言斷句體先讀讀看,不要急著動筆。比如:哀公問于孔子曰吾聞夔有一足信乎曰夔人也何故一足彼其無他異而獨通于聲堯曰夔一而足矣使為樂正故君子曰夔有一足非一足也。 “一足”究竟是一條腿呢還是一個人就夠了,在你沒搞清楚之前是很容易鬧笑話的。原文:夔一足。 哀公問于孔子曰:“吾聞夔一足,信乎?”曰:“夔,人也,何故一足?彼其無他異,而獨通于聲。堯曰:‘夔一而足矣。’使為樂正。故君子曰:‘夔有一,足’,非一足也。”
【感悟】凡事沒弄清原委,沒有理解,就會笑話百出。
其次、先易后難,尋找標志。
第一:找詞語
1.找名詞。呂蒙正以寬厚為宰相太宗尤所眷遇有一朝士家藏古鏡自言能照二百里欲因公弟獻以求知其弟伺間從容言之公笑曰吾面不過碟子大安用照二百里其弟遂不復敢言聞者嘆服以為賢于李衛公遠矣。呂蒙正以寬厚為宰相/太宗尤所眷遇/有一朝士家藏古鏡/自言能照二百里/欲因公弟獻以求知/其弟伺間從容言之/公笑曰/吾面不過碟子大/安用照二百里/其弟遂不復敢言/聞者嘆服/以為賢于李衛公遠矣。和現代漢語一樣,名詞或代詞一般也常常作句子的主語和賓語,因此找出文中反復出現的名詞或代詞,就可以確定停頓的位置。名詞,如人名、地名、官名、族名、器物名、動物名、植物名、時間等。
常見代詞基本有下面三種:(1)人稱代詞: 吾、我、予、余、朕、孤、寡人、臣、仆、妾等詞,代說話或寫文章的人,即今之所謂第一人稱代詞。其中“我”字,不僅各時代的文言皆用,而且一直用到現在。其余的在現代漢語中都不用了。爾、汝、女、若、乃、而、子、君、公、閣下、陛下、足下等,代受話人,是第二人稱代詞,相當于現代漢語的“你”“您”。其中“閣下”“陛下”有外交用語中還用。 (2)疑問代詞——文言的疑問代詞,問人的有“誰”“孰”“何”;“何”也問事。問事的還有“奚”“胡“曷”“惡”“安”“焉”等。 (3)指示代詞——文言常見的指示代詞有“此”“是”“斯”“茲”“夫”等,另“之”“其”“彼”除作人稱代詞外,還常作指示代詞。
2.找虛詞,特別是語氣詞和連詞。
(趙圍于秦)齊人、楚人救趙。趙人乏食,請粟于齊,齊王弗許。周子曰:“夫趙之于齊楚 捍 蔽也 猶齒之有唇也 唇亡則齒寒 今日亡趙明日患及齊楚矣且救 趙高義也卻秦師顯名也 不務為此而愛粟 為 國計者 過矣。” 《資治通鑒·周紀五》
(趙圍于秦)齊人、楚人救趙。趙人乏食,請粟于齊,齊王弗許。周子曰:“夫趙之于齊楚/捍 蔽也 / 猶齒之有唇也/ 唇亡則齒寒 /今日亡趙 / 明日患及齊楚矣/且救 趙 /高義也/卻秦師 / 顯名也/ 不務為此而愛粟/ 為 國計者/ 過矣。”
常見虛詞小結
【句首】 “夫、蓋、凡、竊、請、敬、且、惟”等發語詞和表敬副詞
【句尾】“之、乎、也、者、哉、耳、矣、歟、耶、焉”等語氣詞
【句中】“以、于、為、而、則”等連詞
3.找言詞,對話、引文常常用“曰”“云” “言”為標志。
上(劉邦)嘗從容與信(韓信)言諸將能不各有差上問曰如我能將幾何信曰陛下不過能將十萬上曰于君何如曰臣多多益善耳上笑曰多多益善何為為我禽信曰陛下不能將兵而善將將此乃信之所以為陛下禽也。
第二:觀句式。1.整句。故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騏驥一躍,不能十步;駑馬十駕,功在不舍。鍥而舍之,朽木不折;鍥而不舍,金石可鏤。2.排比。陳涉之位,非尊于齊、楚、燕、趙、韓、魏、宋、衛、中山之君也;鋤耰棘矜,非铦于鉤戟長鎩也;謫戍之眾,非抗于九國之師也;深謀遠慮,行軍用兵之道,非及向時之士也。3.頂真。秦王坐章臺見相如,相如奉璧奏秦王,秦王大喜,傳以示美人及左右,左右皆呼萬歲。
3.特殊句式
無乃 ……乎/歟何 …… 之有 何 ……為/焉 得無…… 乎/耶
孰與……如……何 是故/是以向使
最后、斷后檢查,通順合理。
題目做完,通讀一遍,用語法分析或憑借語感,看看是否通順合理。
(五)能力拓展
高考題檢測
用“/”給下面一段文言文斷句。(2010年湖南卷)(3分)
參考答案:宥過無大/刑故無小/帝者之政也/以佚道使人/雖勞不怨/以生道殺人/雖死不怨殺者/王者之事也
參考譯文:寬恕、赦免別人的過失,懲處故意犯法的行為,都不分大小,這是帝王處理政事的原則;以安逸舒適的方法使用人民,人民雖勞累而不埋怨,以使人民生存的方法殺害人民,人民雖然會死但不會埋怨殺害他的人,這是行王道的君主處理政事的原則。
(六)課堂總結
總之,正確地斷句,必須符合事物的情理和作者的原意。古文斷句標點非一朝一夕之功,平時應多朗讀,培養語感;做練習時,注意各種綜合運用各種斷句技巧,多聯系上下文語境,反復推敲,能力一定會有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