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朔州市朔城區八中)
一、教學中反思內容的確定管理策略
(一)教學中反思內容的確定
1.教師在教學中,對課中不可預料發生的情況進行反思。
2.教師在和學生互動交流中,根據學生的學習效果反饋,對教學計劃進行的調整。
(二)教學中反思手段的運用
1.要求教師要全身心地投入到教學活動中,調動各種感官捕捉反饋信息,快速、靈活地對教學計劃做出適當調整和及時反應;
2.聽課的干部要為教師提供詳盡的課堂筆錄;
3.學生課堂教學評價是從學生評課中獲得反饋信息;
4.家長課堂教學評價現在教學開放日,家長課堂反饋信息的收集;
(三)反思技術的運用
1.運用錄音和錄象技術,為教學后反思提供信息;
2.全校開展《引進信息反饋技術構建互動教學模式的研究》課題,借助多媒體和教學軟件專業人員的幫助進行反饋;
二、教學中反思能力的管理策略
(一)建立寬松和諧的管理氛圍
在促教師反思能力提高的管理策略研究中我們發現,干部的領導方式對教師反思能力提高的影響非常大,;因此,本學期我們做了三個方面的調整:
1.換篩子為泵——個性化評價促課中反思管理
教師素質是影響教師課堂行為表現的主要因素之一。每個學校的教師隊伍都會有老少不一,良莠不齊的現象。干部如果用篩子作為評價的手段,這一篩子下去,只剩下屈指可數的那幾個教學骨干,然而學校的發展,學生質量的提高,需要全體教職工的共同努力。因此,干部必須尊重每一位教師勞動。要充分發揮每個教職工的積極性,應把篩子變成泵,對課堂教學實施個性化評價:尊重每個教師的個性,針對不同教師的特點,給予個別化的引導。課程的性質不同,教學目標、教學內容不同,評課的標準、側重點乃至方法也應不同。
2.變管理為引導——與教師建立專業合作關系
(1)干部要以豐富的實踐經驗用于指導教師課堂實踐,促進專業水平的共同提高;(2)干部要抱著研究的態度聽課,關注教師課堂問題的發現和解決,通過與教師協商、探討、幫助教師解決教學中的實際問題;(3)干部聽課后要給教師評足優點,指明努力方向;找出不足,提出改進措施;引導教師透過熱熱鬧鬧的形式,關注課堂的實質——一節課下來究竟讓學生學到了什么;(4)幫助教師課堂教學成果的總結和推廣(指導修改教學反思案例、論文,召開經驗交流會);(5)干部要學會交際和交往,為教師請專家、師傅,與教師進行平等、民主的溝通和交流。
3.變獨創為合作——教師間合作促教學中反思管理
(1)創造合作機會:安排一致的課余時間,一周最少一次;(2)制定合作計劃:由教研組長牽頭商量制定活動計劃;(3)提供信息支持:參加小組會議,觀摩和評價年級研究課,分享教師教學日記,交流書籍、文章、論文、課件、教案、培訓筆記和自己的觀點、想法。(4)參與小組活動:、支持教師間、教研組內或組間的合作,參與他們的合作活動,注意尊重教師合作時的感受;(5) 維護依賴關系:合作體現形式主要有:小組目標、資料共享、面對面交談。(6) 保證合作實施:
一起備課:同年級,相同教學內容,設計使用同樣的共同學習的技巧或強調相同的合作方式
教育單元:同年級,不同學科內容,共同設計協調教學計劃,幫助學生看到學科間的聯系;
合作備課:平行班的教師聯合備一課或知識內容中的某一方面;
相互觀摩:相互觀摩授課并聚在一起分析處理出現的問題;
共同學習、研究和討論:與教育教學有關的理論和實踐課中的問題。
(二)建立課堂教學反思三級管理制度
1.召開教師座談會,傾聽教師的意見,了解教師的困惑和需求;
2.作課堂教學分析報告,分析學校課堂教學主要優勢與不足,使教師明確自己的站位;
3.作課堂教學指導報告,提出學校課堂教學改革的重點立項,使教師明確課堂教學努力的方向;
4.教學干部和骨干教師示范課引路;
5.每位教師每月至少三節研究課;
課堂教學指導報告、干部示范課、學區級和學校級評優課的方式,促進了教師進行研究、學習、評價、反饋、總結和交流,進而促進了教師教學中反思能力的不斷提高。
三、教學中反思能力管理策略實施效果的分析
1.通過引導教師確定教學中反思的內容,運用課中反思的原則,掌握課中反思的具體手段和技術,完善了課中反思三級管理制度。
以每位教師每節課的反思為基礎;以組內或校內外相互觀摩教學,詳細研討教學過程,并進行交流為條件;以教師針對課堂上的問題,通過討論共同尋找解決方法,并進行行動研究加以落實。引導促進教師進入反思行動研究教學過程。這樣,教師就要面對新的教學問題,提出假設,并進行實踐檢驗,使教師“學會教學”,創造出自己的專業新形象。
2.構建發展性教師評價體系,明確課堂教學評價量表使用原則,較好地調動了教師課中反思的積極性。
(1)支持教師可持續發展的原則:學校領導對教師課堂教學中的優點和成功之處給予充分肯定,引導教師認識和分析主要不足,一起研究改進方法和措施,從而激勵引導教師不斷鉆研教學內容、關注學生的發展,促使教師產生專業發展的動機和需求。(2)有利于教師間合作的原則:在評價過程中,教學管理者努力營造尊重、和諧、民主、輕松的氣氛,使教師群體間形成健康的人際關系,促進了教師積極有效反思。(3)有利于教師參與、理解評價的原則:干部能虛心聽取教師對課堂教學的評價意見,主動交流看法,以期達到對評價指標和評價方案的理解一致。
3.合作反思策略的運用,加強了教師間信息的交流,在交流中強化了教師反思意識,提高了教師教學反思能力。主要表現在:
(1)大部分教師能詳細講述教學中改革的內容,闡述自己教學中改革的理論依據。(2)大部分教師能進行思想交流,共同研討教學中改革的問題并達成共識。(3)大部分教師根據討論結果,重新構建教學方案,并能寫出新的認識和體會。
4.相當一部分教師專業形象發生了變化,主要表現在:
(1)有了新的教育觀念,樹立了開放、多樣、創造等教育觀。(2)有了較強的心理成熟度,具有責任感和較強的創新意識。(3)有了發現學生的創造潛力和開發學生創造力的能力。(4)具有教師角色意識,堅定改革的意志,具有合作品質,富有奉獻精神。
綜上所述,我們認為教師教學反思的過程,即是一個教師借助行動研究,不斷探討與解決教學目的和自身方面的問題,不斷提升追求教學實踐的合理性,不斷提高教師的教學效益和教科研能力,促進教師專業化的成長。教師進行教學反思,反思的過程,即是教師全面發展的過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