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鄂州市三中)
學生化學實驗技能培養的嘗試化學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學科,通過課堂演示實驗或學生實驗,可以使學生獲得生動的感性知識,從而更好地理解、鞏固所學化學知識,形成化學概念,促進觀察、分析和解決問題等各方面能力的提高,并可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但教學實踐表明,多數學生自己動手做實驗的能力還較差,包括一些成績較好學生(考分較高),他們只能在紙上或者在試卷上做實驗,但當進入實驗室自己動手做實驗時,情況就很不理想了。為改變這種情況,在教學中可采取如下措施。
一、首先做好教學講授的配套工作
課堂演示實驗是配合講授、課堂討論的重要環節,好的實驗能使課堂氣氛生動活潑,學生學習興趣增強,注意力集中。這就要求我們教師要特別重視常規演示實驗,在每次的演示中保證做到:事先做好充分的準備;實驗要規范,保證讓全班同學看清、看懂;對實驗中可能出現的問題和學生感興趣的問題通過多媒體一一展示給學生,演示完后讓學生解答,然后共同分析討論得出實驗結論,并將討論結果寫在課本演示實驗旁,同時提出1——2道課后實驗習題。這樣做的目的是使同學們注意觀察演示實驗,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使演示實驗不流于形式,改變按課本背實驗的不良做法。
二、為學生多創造動手參與的條件
教師應多為學生創造一個動手參與、動腦思考的課堂氣氛,盡可能地將一些演示實驗變為學生的小組實驗。還可讓學生自己設計實驗,提出改進實驗的思路和方法,變被動為主動,充分調整、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對化學課的興趣。
例如, 探究活動:從化學的視角看食醋。活動的任務是:預測醋酸的性質,并通過實驗驗證你的預測。學生可根據酸的性質猜測食醋的性質,然后自己設計實驗方案,通過交流選出最佳實驗方案。老師可根據設計的實驗實驗方案準備好相應的實驗 材料,如鎂粉、碳酸鈉粉末(或雞蛋殼)、5%的氫氧化鈉溶液、酚酞試液、紫色石蕊試液、白醋等。 這樣由教師啟發引導學生自己通過學生猜想---設計方案—--動手實驗-----得出 結論, 讓前后桌4人一組進行學生實驗。在學生做實驗時,教師應現場指導,耐心解答學生提出的各種問題,并結合實驗采取及時提問、出思考題等手段,啟發學生積極思考、解答疑難,使他們的注意力更為集中,觀察現象更仔細,實驗的興趣更濃厚。這種實驗方法既培養了學生的發散思維能力又增加了學生參與的機會,促進了學生動手與動腦相結合。學生不但理解得既快又深刻,而且還能激發學生學習化學的興趣,避免了教師一人講解或演示,學生被動聽看的局面。
三、充分調動學生的實驗積極性
為進一步調動學生化學實驗的積極性和參與意識,讓學生根據已學知識來自己設計實驗,完成實驗。例如, 初四化學中和反應中的實驗探究1-3,鹽酸和氫氧化鈉溶液發生了化學反應嗎?你的猜想是什么?試試看,能否通過實驗證明你的猜想? 由他們先設計合理方案,然后與同學們交流實驗方案。然后選擇一種可行的方案,獨立在實驗室完成自己設計自己動手的實驗。這樣安排,老師雖然費時費力,但學生的實驗積極性和參與意識增強了。他們千方百計翻書查資料,設計出最好、最合理的方案來,甚至有的同學還能找到連老師都沒想到的簡單易行的好方案來。
四、培養學生合作學習的能力
新課程理念要求教學要面向全體學生,設法促進每個學生都能得到充分發展。為此,我將全班學生進行合理編排,即每一小組中有的學生口頭表達能力強,有的學生觀察能力強,有的學生思維深刻,具有獨特的創新精神,將這些具有不同能力優勢的學生組合在一起,不僅能提高小組活動的效率,更有助于每個學生的全面發展。如探究實驗室制二氧化碳的原理時,我讓學生自主設計并動手裝配一套裝置。要求組內各同學互幫互助,相互配合,明確分工,各負其責,并積極轉變角色,以促進組內同學相互合作,共同解決實驗中所面臨的問題,以此達到學生人人有事干,人人都動手,個個有收獲的目的。由于老師提供給各組的儀器不盡相同:有的有試管、廣口瓶,有的有錐形瓶、平底燒瓶,有的有單孔橡皮塞,有的有雙孔橡皮塞等等,故各組同學設計的裝置多種多樣,并由組內表達能力好的“推銷員”介紹裝置的優點,由全班同學評價。同學們看到自己的勞動成果得到老師和同學的認可,心里由衷感到高興,激發了學生的興趣和創造熱情。
這種放手讓學生參與的做法激勵了學生積極思考的意識,增強了化學實驗思維能力,拓寬了學生知識面,變被動、機械的學習為主動靈活的學習,學生動手能力也有了很大的提高。學生們普遍反映這種實驗解題比過去只按書本背幾種混和、分離、鑒別、加什么試劑、有什么現象的死背硬記更有意義;做這樣的實驗,不但覺得學得開心,而且知道怎樣做,做后記得也牢,同時也改變了過去實驗只能按課本“照方抓藥”,個別人動手大家觀看的現象。
總之,我們要認真學習新課程標準,體會新課改的精神實質,在實驗教學中滲透新課程理念,不僅要培養學生的基本實驗技能,更要培養他們的探索精神、創新能力和科學素質,使實驗教學真正成為培養學生科學素養的重要環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