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紹興市柯橋區蘭亭鎮中學312000)
摘 要:課堂教學是學生獲取知識,形成一定的思維能力的主要形式之一筆者就針對課堂評價對教學和學習的積極作用出發,分析了一些教學經驗,希望能對初中數學的教學工作起到一定的積極作用。
關鍵詞:初中數學;課堂評價;案例;全面發展
課堂教學是學生獲取知識,形成一定的思維能力的主要形式之一,有效的課堂教學對于幫助學生掌握相關知識,獲得進步和發展將會起到不容忽視的作用,那么怎樣讓學生在有限的時間內掌握好相關內容,提高課堂教學效率,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已經成為每一位教師所關心、關注的問題。本文中,筆者就針對課堂評價對教學和學習的積極作用出發,分析了一些教學經驗,希望能對初中數學的教學工作起到一定的積極作用。
一、新教學手段的運用發揮了學生的主體作用
在教育學中,教育學者將學生的學習方式分為了接受式學習和發現式學習兩種。就接受式學習而言,主要是指學生獲得經驗的主要方式主要是通過他人的傳授或是講解而獲得知識,這種學習方式導致學生對傳授者過度依賴,進而缺乏獨立發現和思考問題的過程。在這個教學過程中,老師可以鼓勵性的評價學生,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而所謂的發現學習,則主要是指學生獲得知識的途徑主要是通過自己的努力和思索而得出,其學習效率相對接受式學習而言要低一些,但是對于學生今后的發展,尤其是創新思維,和學習能力的提升都有很大的幫助。而新的教學手段的引入,無疑是為學生實現發現式學習打下了很好的基礎,在這種情況下學生的主體作用得到了充分的發揮,但要想獲得一定的成果還需要老師的引導和適當的評價。例如在一次中考模擬測試中,一位教師出了這樣一道證明圓周角定理的題目:
“在探索圓周角與圓心角的大小關系時,有一位同學首先考慮了一種特殊情況(圓心在圓周角的一邊上)。如圖1所示:
因為∠AOC是?ABO的外角,所以∠AOC=∠ABO+∠OAB
,又因為OA=OB,所以∠OAB=∠OBA;即∠AOC=2∠ABO,所以∠ABC=1/2∠AOC。
請你幫這位同學想一想還有其他的情況嗎?如果請你在圖2、3中畫出圖形,猜想結論又將如何,并請你說明理由。”對于這類題,當時那位教師并沒有照本宣科,完全按照自己的理解來解題,而是盡可能的向學生展示了對學生進行引導,讓學生自己動手、動腦,主動探索知識,讓學生改變一傳統教學中的“模仿型”學習,而轉向了“創造型”學習。多鼓勵學生,不可因為錯誤而批評學生,這樣學生才會放開手腳,大膽的嘗試各種解決方法。
二、制定科學的評價標準
按照新課改的要求,學生應該是課堂的主體,應該成為課堂的主人,有效的教學應該是教師在認真研究分析學情的基礎上,從教師的視野出發,從學生的角度出發來講授教學內容,進行學生素質的評定。初中數學課要想實現有效評價也要認真的分析學情,教學評價一定要符合學生的心理特征和年齡特征,千萬不要脫離學生的生活,對于學生的答案評價不可實行成人化的評價,教師要站在學生的角度上去分析和考量他們的答案質量。在評價標準上,對于初中生數學的問題答案評價應該側重于學習過程、學習積極性和學習進步方面,千萬不要總以數學成績來評價學生的答案。另外,在評價中,要以鼓勵表揚為主,凡是能獨立思考,有自己見解的答案都要給與適當的褒獎和贊許,切記嚴重批評、漠視冷淡。在學習過程中,老師要讓學生知其然還要知其所以然,評價之后還要學生有所領悟,對所學知識理解加深一步,能通過教師的評價來分析自身學習的優缺點,然后給與修正,教師再給與指導評價,讓學生在寬容的環境下進行學習,并獲得成功的喜悅。
三、關注學生,善于評價
所謂“教學相長”,也就是說教師的教與學生的學是密不可分的,也說明教師的教,歸根到底還是以學生的學為基礎的。這也與新課程倡導的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的學習方式相適應。在下面這一個案例中學生的這一能力就得到了很好的發揮和培養。在上《制成一個盡可能大的無蓋長方體》中某數學執教時他向學生出示這樣一個研究性課題:“用一張正方形的紙板制成一個無蓋的長方體,怎樣制作才能使制成的無蓋長方體的容積盡可能大呢?”這個問題既是學生能力范圍的,但是又是學生較難獨立完成的。但經由老師提出問題后就極大的激發了學生探索的欲望。在這種情況下教師有積極引導學生一邊動手一邊操作一邊演算,進過一段時間后,這位老師再組織學生開展合作交流,并且還深入到每個小組,對學生進行指導,最后由小組長收集每個同學的發現,代表本組與全班同學交流,最終圓滿的解決了這道題,老師給與評價,以鼓勵為主。在這個過程中,學生的求知欲大為增長,探索的積極性也得到了凸顯,同時通過教師有效的引導,學生自主探究與合作交流的能力也得到了提升。
四、采用多種評價形式,促進全面發展
在以往傳統的數學課堂中,教師是課堂的主人,有絕對的課堂控制力,學生一般沒有什么話語權,在教學評價中,多數都是教師進行點評,教師是課堂評價的統治者。而新形勢下,按照素質教育和新課改的理念,學生應該是課堂的主體,按照這種觀念,教學評價應該有學生評價,為此,有效的評價應該是教師評價、學生互評和學生自評等形式,教師在活動評價中只起組織、引導、促進學生學習的作用。在開展學生自評中,學生對其自身的數學學習狀況可以進行反思和評價,并且在評價中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師生共評,教師選擇具有代表性的學生,讓學生對其先進行評價,將個人的學習狀況表現出來,然后教師再因勢利導,給與引導,批評指正,幫助學生構建自主意識,提高學習能力。
參考文獻:
[1]李霞.淺析初中數學課堂評價的教學案例與思考[J].江西教育,2012(11).
[2]馬明宇.如何在數學課堂開展有效的教學評價初[J].學周刊,2012(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