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武岡市實驗小學)
一位大學生請教諾貝爾獎獲得者,著名美籍華人、實驗物理學家丁肇中教授“成功的秘訣是什么”,丁教授回答說:“我成功的秘訣是我少年時代的教師幫我養成了善于反省的好習慣。”著名教育家魏書生說:“教育就是幫助別人培養好習慣”,“習慣形成品質,品質決shi 是頑強意志形成的過程,所以,致力于學生良好習慣的培養是班級德育工作的具體體現和歸宿,要實現班級管理的目標,
務必從培養學生的良好習慣,塑造學生的優秀品質入手。
什么是良好的習慣,有利于學生身心健康,有利于學生積極向上的習慣就是良好的習慣。良好的學習習慣,自我教育的習慣,文明禮貌的習慣,遵規守紀的習慣,艱苦樸素的習慣,鍛煉身體的習慣,講究衛生的習慣,熱愛勞動的習慣等。習慣一旦養成,品質自然形成,朝夕更替,持之以恒,必將受用一生,造福一世。
培養學生良好習慣是一項浩繁復雜,十分艱苦困難的工程。要完成好這一工程,教師必須具備五心,即“愛心”、信心、細心、靈心、耐心。這里“愛心”是基礎,是主導,有了“愛心”才可能有其它“四心”。全國優秀教師黃靜華說:“教育是愛的事業。”有一位教育家把學校教育比喻成水池,他說“教育上的水就是情,就是愛,教育沒有了情愛,就成了無不的池、任你四方也罷,圓形也罷,總逃不了一個空虛。”愛心來源于事業心,只有用愛心才能創造出一個個和諧的班級氛圍、只有用愛心才能創造出一個個溫暖如春的班級家庭,只有用愛心才能培養出一批批具有良好習慣和優秀品質的莘莘學子。
對學生的愛,絕不是淺薄的兒女情長,更不是盲目的感情堆砌;而是科學的愛。對學生科學的愛,應該用“假如是我的孩子”和“假如我是孩子”這種換位思考式的情感去體驗學生。科學的愛還應該是嚴愛并舉,嚴愛適度,做到“嚴中有寬,寬中有愛,愛中有教”,“無嚴之愛為庸,無愛之嚴為暴”,要用嚴格的教育,嚴格的管理,嚴格的要求去培養學生的良好習慣,去塑造學生的優秀品質,去提高學生的學業成績,去創造學生的美好人生,從而實現愛的真正意義。
對學生有了科學的愛,就會對培養學生的良好習慣充滿信心。從而做到心想全局,眼觀六路,耳聽八方,細心地去觀察、分析每一個學生,細心地去完成每一個育人步驟。在培養學生良好習慣的過程中,就會認真去挖掘方法,在勤奮中產生靈感,使自已在育人技巧得到升華。面對各種困境,就會有著“不到黃河心不死”的執著。培養學生良好習慣是一項浩繁復雜的工程,既然是工程,就離不開一磚一石的堆砌。要建設好這一工程;教師必須引導學生,訓練學生,從一件件小事做起,高樓大廈從一磚一石開始,到一磚一石竣工,良好的習慣從一件小事做好,到一件件小事形成。
在培養良好習慣的過程中,還有“矯正習慣”的情況,矯正習慣是一個最艱難的工作過程,由于教師的失誤或家庭的失誤,部分學生已經養成了許多不良習慣,比如抽煙的習慣,好吃零食的習慣、懶散的習慣等等。不良習慣是不良環境適就的,不良習慣是不良行為長時間反復面形成。培養學生一種好習慣難,矯正學生一種壞習慣更難。
怎樣矯正學生的不良習慣?我認為,一是創造育人環境。一滴冷水掉進一鍋熱水里自然會變熱。泥沙會隨著奔流的波濤涌向大海。我們如果創建出一個和諧的班集體,使班集體總是保持著一股氣勢凜然的向上的正氣,這些有著不良習慣的學生必然會慢慢的被同化。這就是“跟著好人學好人”。二是教育攻心。推心置腹地把道理講透徹,使他知道你是在真的關心他,愛護他。對這些人的教育不能一勞永逸,要經常提醒,反復勸導。有意識地開展各種這些學生喜愛的活動,置教育于活動中,用情感受撥動情感,讓學生在輕輕松松中感化。三是家庭配合,推心置腹地把道理向家長講透徹,獲得家長的理解和支持。四是示范作用。首先是教師的示范作用,教師行為習慣的影響。教師在黑板上板書潦草,學生很可能作業潦草,教師亂丟果皮紙屑,學生也可能亂丟果皮紙屑。所以,教師必須規范自己的行為。其次是學生的示范作用,要在學生中培養出令人信服的具有良好習慣的優秀品質的榜樣,尤其是要培養出“后進”變“先進”的榜樣。
培養學生良好習慣的過程,就是塑造學生優秀品質的過程,也是創造學生人生價值的過程。在整個過程中,教師必須充滿著愛,要讀懂學生,理解學生,要學會寬容,要給學生依戀的需要,要給學生求樂的需要,要給學生被尊重的需要。要給學生求德的需要,要給學生求知的需要。要整個過程中,教師應該擁有一雙善于發現的眼睛,觀察學生的言行舉止;應該擁有一雙溫暖靈活的巧手,鋪設溝通心靈的橋梁。要整個過程中,教師既要當壘砌一磚一石的泥工,又要當總攬全局的工程師。在培養學生良好習慣的過程中,塑造學生優秀品質,將祖國的未來——我們的可愛的學生“熔煉成有用之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