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東光縣龍王李中學)
摘 要:主體性體驗能使學習快樂起來;主體性體驗能幫我們簡化課堂;主體性體驗是一種課堂設計思路;主體性體驗最顯著的特點是把學生當作研究者、體驗者、操縱者。要實現學生的主體性體驗,老師要做好兩點:一是設計好問題背景,二是引導學生自發發現問題。
關鍵詞:主體性體驗 ;課堂實踐 ;簡化課堂
中午,我看到七年級的七八個學生在一個角落里圍蹲在一起,十分熱烈的討論什么,我悄悄的湊過去一看,原來他們在玩一種叫“方”的棋類游戲。幾個小木棒就使他們十分著迷,以致我走到跟前他們也沒有發現我。由此我想到了課堂,想到了那一個個沒精打采的樣子:我們認為那些美好的東西、那些有用的東西竟然比不上這幾根小棒棒。課堂上少了游戲中的東西——主體性體驗。在游戲中,沒有支配帶來的云里霧里;在游戲里有明確的目標方向;在游戲里有競爭的快樂但沒有過多的負擔;在游戲里有他人的評判也有自己的反思;在游戲里每一步都會想到來龍去脈,這一切都是學生快樂的原因,要讓學生快樂起來,我們必須對學生的主體性體驗重視起來。
在課題《用原生態的思想指導教學行為的研究》中,我提出了“豐富學生體驗”的觀點,這里的體驗是與學生年齡、知識水平等相關的體驗,在教學中取得了很好的效果,我也成了除體育課外學生最歡迎的老師。可是最近我又發現了新問題:在上大氣壓強的這一課時,我設計了幾個震撼性的實驗,在實驗過程中,學生們一個個都伸長了脖子期待結果的出現,學生又一次被震撼了,接下來學生的精神一下了松弛下來。我成了善于抖包袱的演員,學生成了看熱鬧的觀眾。問題出在哪?問題就是出在我太看重課程的進度,而忽視了學生的主體性。體驗本身就包含著體驗者的主體參與性,為什么還要提主體性體驗?這是對于老師——課堂的設計者說的,就是提醒教師不要忘了學生是課堂的主體,不要忘了研究如何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其意義就是引導教師在更深程度上理解學生為主體。舉例說明一下,在上大氣壓的課時,我引入了一個實驗:燒瓶中放一點水,用酒精燈把燒瓶燒熱,用一個氣球把燒瓶口罩住,用冷水激燒瓶,氣球就會被大氣壓壓入燒瓶中,并在燒瓶中膨脹。這個實驗真的很震撼,后面幾排的學生都站起來。這個實驗很好,學生看到了也感受到了,如果限于應付考試、如果限于讓學生體驗物理課的神奇,這就夠了。但如果把教育目標定為開發學生的創新能力、開發學生發現問題的能力這些顯然是不夠的,缺點是學生參與深度不夠,更多細節的東西學生并沒有體驗到。于是我對該實驗的處理方法做了下改進:展出一個成型的實驗結果(一個氣球在燒瓶中被大氣壓鼓起),并向學生提問,誰能使氣球鼓起的更大?這種處理方式更能體現學生的主體性,這種增加學生體驗的方式就是增加了學生的主體性體驗。
與通過“看”獲得的體驗相比,學生的主體性體驗增加了回味的頻率,從做中學,使學生能更多的發現問題,能更為有效地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
談到體驗,大家都會有個認識:這是個慢功夫。的確如此,這與快餐式的教育模式格格不入,也與大劑量的課本知識不相匹配。我的體會是“剝奪教師的話語權”。老師不愿意放棄話語權是因為“太把自己當回事”,實際上大可不必。回想一下課堂上,你講一遍的內容,有多少學生能理解、接受,我留意過,大約1/3,你再突出強調一次,還會有超過1/5的學生不能理解接受。人的注意力集中能力是有限度的,并且人長時間集中注意力也是很辛苦的,當領導喋喋不休講我們沒興趣的事情時,那對我們就是一種煎熬。有了上面的認識,我在上《滑動變阻器》時首次進行了整堂課的全新嘗試,在整整一節課的時間里,我說了兩句話,做了一件事:同學們觀察滑動變阻器、比一比誰能最快實現燈泡的亮度變化、到前面展示你的設計。課堂氣氛十分熱烈。
現在關于如何看待課本有著爭論:是把課本內容當作培養學生的重點還是以課本所記錄的成功范例來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科學能力做為重點。我傾向后者,因此我能丟掉包袱簡化課堂。在講《凸透鏡的成像規律》一課中,我也是講了兩句話、做了一件事:誰能調整出一個變大的像,能更大嗎?誰能調整出變小的像,能更小嗎?誰能總結出成像規律?
學生主體性體驗是指導課堂教學的方法論,深刻理解學生的主體性體驗,就找到了一種課堂教學思維。對于《浮力》,我采用了如下思路:學生把一個大球按入盛滿水的桶中,通過自身的體驗和觀察,提出對于浮力的認識,自行設計實驗驗證自己的想法。后來的課堂實踐證明,這確實是個不錯的思路,從學生興奮的表情和參與率來看課堂效率大大提高,由此,我對主體性體驗也有了更深刻的認識:學生不光是動手的主體,更是思考的主體;老師要做的有兩點,一是設計好相關背景,二是引導學生自發的發現問題(如:當看到物體在水中下沉時,會發現浮力變化)。自己動手,自己發現問題,自己證明發現的正確與否,這是主體性體驗的本質所在。
主體性體驗最顯著的特點是把學生當作研究者、體驗者、操縱者,在上《杠桿的平衡條件》課時,我采用了如下設計:杠桿一邊掛掛了一定數量的鉤碼,要求學生能找出幾種使杠桿平衡的方法。這是個完全開放的課堂,學生能找出好多復雜的方法、總結出復雜的關系。好多老師放不開手腳就是因為不相信學生,請大家相信,學生都很聰明。如果我們不把學習簡單的理解為復制,一切都要會好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