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師范大學國際教育學院)
摘 要:中國企業想要在全球經濟一體化到來之際立足國內,走向世界,獲得更加穩固的生存權和發展機遇,培養一批具備“異文化理解”理念的企業家是很有必要的。本稿將圍繞著日本企業家神林章夫先生的跨國經營理念中最為重要的“異文化認識”進行探討。
關鍵詞:企業;國際交流;異文化認識
進入WTO后,我國企業經濟領域已全方位對外開放。這意味著在一個共同的經濟貿易游戲規則之下與更多的國內外競爭對手展開更為激烈的角逐。中國企業想在全球經濟一體化來到之際,真正想取得生存權和發展機遇,走出國門擴展經營范圍于海外,就有必要鑄造一支在世界立于不敗之地的企業家隊伍,培養攻無不克、戰無不勝的企業家精神。值得注意的是企業家精神中的“異文化理解”又是相關中國能否在短時間內創出眾多跨國企業,培養出精通于跨國經營的企業人才的關鍵因素。
那么,如何才能有效地掌握“異文化理解”的技巧?處于發展階段的中國企業家隊伍而言,世界各國企業經營典范中,與我國同屬漢字文化圈,文化風俗有著許多相近之處的日本,無疑是最值得研究的對象。本稿將通過對日本企業家神林章夫先生的理念(“異文化理解”)進行分析,希望可以給中國企業提供一定的參考和借鑒。
神林先生是學者出身的日本當代知名企業家,曾任茨城縣第二大企業集團卡斯美公司總裁。在日本他是一位傳奇人物,一舉一動常常會引來媒體的關注。而且,神林先生對經濟、歷史、文化、社會不乏與常人不同的獨特見解。就是他那獨特的文化理念與哲理思維促成了先進的經營理念,并使他的“異文化”認識在跨國經營中起到了不可忽視的重要作用。
一、“異文化”認識與普遍價值
神林先生認為:進行國際文化交流、實現相互理解是超越國家范疇的人類最為單純、普遍的愿望。可以說,國際社會的存在和發展正是由這種普遍理念支撐著。像“民主主義”、“和平”、“共生”這樣的概念都是貫穿于世界各國的理念,體現著國際社會中“普遍性”。 對于個人而言,相關“普遍性”的理解難免會有所差異,但是,人類歷史告訴我們,只有創造出更多世界范圍的“普遍性”,達成對這種“普遍性”共識,才能實現長期的和平與共存。神林先生主張:企業家在經營活動中應積極去推動國際交流,促使“異文化認識”的實現,努力創造出更多的“普遍性”,為實現國家間友好發展作出貢獻。
早在80年代末,時任信州大學經濟學院院長的神林先生已經開始積極地接受外國留學生,把“國際化”作為日常性的大學活動。這么做的理由不僅是為了滿足亞洲各國年輕人的要求,也是為了 “世界經濟一體化”而做準備,早一步讓本地學生接觸到“異文化”。 神林先生覺得,暫且不論學習的技術和水準高低,在社會問題意識、生活態度、外語等諸多方面,可以從留學生身上學到有用的知識。他期待著國際交流交流可以從年輕人開始。而且,深信“國際交流”可以超越國家與民族之間的差異,創出真正的“國際文化”以及“普遍價值”。
二、通過藝術所進行的“異文化理解”
《日本高等學校學習指導要領》中寫到“通過美術的國際理解是文字、語言所不能比擬的有效的表現手段。展示自己國家的文化的優點的同時,又能達到理解他國的文化的這個目的。”神林先生同樣認為:理解國家間的美術文化的異同,在培養尊重各自的價值的同時,積極地去了解對方是“通過美術進行的國際理解”的最主要的表現形式。在神林先生的指導下卡斯美集團舉行了數十場的國外美術展,其中《澳大利亞土著人(Aborigine) 繪畫展》是當地媒體報道最多,規模和影響也比較大的外國藝術品展覽。
在卡斯美總部大樓這座現代化建筑物里舉辦以狩獵生活的沙漠土著人的畫展,這個想法本身顯得很獨特。神林先生希望“澳大利亞土著人繪畫展”可以讓更多的人們認識到與“異文化”實現共存的重要性 。
起初,西方人對“難以理解”的土著人大開殺戒,并試圖肢解他們的傳統社會。但現在的澳大利亞政府開始著保護土著人的政策。這種狀況的出現,不可否認,土著人進行的長期斗爭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最根本原因還是在于隨著澳大利亞國內人權意識的提高,大部分現代人開始接受和理解土著人獨有的文化和意識形態。澳大利亞主流的白人社會摒棄了偏見的束縛,選擇了坦誠面對土著人社會。這一過程中澳大利亞人用自己的覺悟來改善與“異文化”---土著人文化---的關系,努力去接受和理解對方。同時土著人也積極去適應現代社會,成為了澳大利亞大家庭中行使公民權利的一分子。“澳大利亞土著人繪畫展”不僅展現給觀眾藝術的品味同時講述了人類社會那段痛心的歷史。
神林先生在展覽會開幕式上指出:各種文化都是個別的、特殊的,有價值的。認識文化的特殊性,才能創造出更多富有個性的國際社會,承認文化的多樣性,才會豐富人們的精神世界。而且,“感其所感、視其為人、不枉自輕視,虛心接受異文化”才能順利地推進國際文化的交流。他還特別強調了“有必要與有著思想差異,認識差異的企業、消費者進行交流”。這一過程需要坦誠相對,不被偏見所束縛,這樣才能保持思想的柔軟性,贏得共同發展的目的。
三、結語
全球化日益發展的今天,文化﹑政治﹑經濟等領域的國際交流已遠遠超出了地域的局限,相互依存關系在不斷加強。在這種時代變化下,如果一個企業缺乏對“異文化理解”的認識,缺乏人文關懷意識,那么企業永遠會與跨國經營失之交臂,會在日趨激烈的國內外競爭中失去生存和發展的外部環境。因此,企業應該準確地把握、提高企業經濟效益和尊重異文化的辯證關系,倡導“寬容、尊重、理解”的“異文化認識”是企業拓展生存空間的有效的管理方略。企業經營中神林先生與許多國家的友人建立起了友誼關系,并積極推進經濟、文化交流,在跨國經營中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
通過改革開放三十余年的努力,中國出現了名列世界企業之林的碩大企業,但我們還很難找到活躍在世界范圍的經營、輿論、思想陣營中的,成功實現跨國經營的中國企業家。我相信有那么一天中國也會出現像神林先生一樣,了解“異文化”,知道如何去在異文化中贏得利益與尊敬的企業家,而且只有到了那個時候,中國的企業才能做到真正的強大。那時我們的企業家也能出來談談思想,讓中國企業家的思想也成為世界思想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