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瀘西縣第一中學)
摘 要:亢旱三年,懲罰的實際上并非貪官污吏而是無辜百姓,卻贏得觀眾讀者一片叫好之聲,這是包含劇作者在類的民眾隱密心理的集中體現(xiàn)。
關(guān)鍵詞:竇娥冤;亢旱三年;濫殺;民眾心理
元代戲曲《感天動地竇娥冤》中,柔弱善良卻含冤被斬的小女子竇娥,臨死前曾發(fā)下三樁驚天地、泣鬼神的誓愿:血濺白練(“不要半星熱血紅塵灑,都只在八尺棋桿素練懸”),六月飛霜(“若果有一腔怨氣噴如火,定要感的六出冰花滾似綿”),亢旱三年(“做甚么三年不見甘霖降,也人為東海曾經(jīng)孝婦冤”)。這三樁誓愿并不是劇作家關(guān)漢卿異想天開的獨創(chuàng),萇弘化碧、六月飛霜、東海孝婦都是有典可尋、有章可據(jù)的,作者只不過是讓它們得到更為集中的呈現(xiàn)而已。
這三樁誓愿中,血濺白練是為了證明竇娥的清白,本無可厚非;六月飛霜體現(xiàn)了竇娥的沖天冤氣,給人們的生活帶來的影響可能還不算大,但亢旱三年卻必然使得當?shù)匕傩樟麟x失所、餓殍遍野。它懲罰到的并不只是“每無心證法,使百姓有口難言”的貪官污吏們,還有“有口難言”的百姓。在災難面前,貪官污吏們的經(jīng)濟基礎、生存應變能力都必然要強過百姓,其數(shù)量上卻僅是總體人口中微乎其微的一小撮,以此看來,恐怕這樁誓愿殃及更多的,還是那些像竇娥蔡婆一樣的柔弱無辜之人。
戲劇作品能夠體現(xiàn)創(chuàng)作者的心理,同時也是大眾隱密心理的集中體現(xiàn),如果觀眾們不愿意看到這樣的場景,劇作也就不會流行,從而劇作家也就不會創(chuàng)作這樣的作品?!陡刑靹拥馗]娥冤》是浪子偉人關(guān)漢卿生當“覆盆不照太陽暉”的黑暗元朝,面對“為善的受貧窮更命短,造惡的享富貴又壽延”的不公平現(xiàn)象,滿腔正氣與憤怒的大膽宣泄;同時也是自古至今無數(shù)觀劇者內(nèi)心不平的寄托和宣泄對象。
“亢旱三年”這樣的誓愿能夠得到文人與百姓等不同地點不同時代不同階級不同文化層次的人的普遍認可和接受,迎來一片叫好之聲,正說明了千古以來人類面對不公不平的遭遇及現(xiàn)象的共同心理。在膾炙人口名列古典四大名著的《水滸傳》中,如果說武松從飛云浦逃回來后制造的滅門慘案——血濺鴛鴦樓將張都監(jiān)一家殺得雞犬不留還算是冤有頭債有主的話,黑旋風李逵劫法場時“火雜雜地掄著大斧,只顧砍人”,“專揀人多處殺去”“不問軍官百姓,殺得尸橫遍野,血流成渠”(《水滸傳》第四十回)卻是傷及了很多無辜。如果說此時還有梁山首領(lǐng)晁蓋無力的呼喊——“不干百姓事,休只管傷人!”能夠凸顯一絲有氣無力的理性(“那漢那里來聽叫喚,一斧一個,排頭兒砍將去”),在其遵“晁、宋二位哥哥將令”將有本有正義感幫助提攜朱仝的滄州知府年僅四歲而且正處于昏滅狀態(tài)中的公子的頭一斧子劈為兩半的時候(“只見頭劈做兩半個,已死在那里”)卻沒有得到任何理性的質(zhì)疑,反而贏得了明末清初文學批評家金圣嘆的一片叫好之聲。即使是一向溫文爾雅、理智冷靜的“上上人物”林沖,在“風雪山神廟”手刃陸謙、富安等人后,奔逃途中以武力搶奪眾莊客的酒喝,也未必沒有轉(zhuǎn)移冤氣的意思。
魯迅說:“勇者憤怒,抽刃向更強者;怯者憤怒,卻抽刃向更弱者。不可救藥的民族中,一定有許多英雄,專向孩子們瞪眼。這些孱頭們?!比欢@樣的“孱頭”不是只是所謂封建禮教的產(chǎn)物,也不是只有中國才有,寫作此文時(2013年9月29日)正好收到到騰訊傳過來的新聞:
尼日利亞恐怖分子槍擊熟睡大學生,約50人遇難……
令人駭目驚心的不僅僅是這些層出不窮的血案,更是血案發(fā)生后民眾的淡漠甚至是叫好之聲。2001年9月11日,美國世貿(mào)中心遭受恐怖分子襲擊,光死亡人數(shù)就達2998人,存在叫好心理、幸災樂禍的各國民眾絕非少數(shù),這樣的普遍心理更讓人擔憂。
參考資料:
[1]關(guān)漢卿《感天動地竇娥冤》
[2]施耐庵《水滸傳》
[3]鳳凰、騰訊等網(wǎng)絡媒體資源
作者簡介:羅澤堂(1980.1-),男,單位:云南瀘西一中,省市:云南省紅河州。 職稱:中學一級,研究方向:文化心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