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省萊州市漁政漁港監督管理站)
近幾年來,各級海洋漁業管理部門認真貫徹黨中央、國務院及省、市安全生產會議精神,狠抓漁業安全生產責任制的落實,結合各自漁業生產實際,采取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措施,不斷加大漁業安全監管力度,努力提高安全監管水平,收到了良好的效果。特別是“十五”以來,把漁業安全列入重大議事日程,建立健全組織機構,制定完善各項安全生產規章制度,狠抓安全監督檢查,及時消除事故隱患,使海洋漁業安全生產保持了持續穩定的良好態勢,但也存在不少問題和不足。
一、當前漁業安全工作存在問題
主要表現在以下五個方面:一是思想認識不到位。目前不少干部對漁業安全還存在各種模糊看法,沒有把安全生產話在漁業工作第一位,往往是“掛在嘴上、寫在紙上、貼在墻上”沒有真正落實到行動上。嚴重存在“重生產、輕安全”的狹隘思想,片面追求效益,忽視安全生產,給漁業安全生產埋下了隱患。二是制度落實不夠好。有些漁船特別是大馬力漁船,片面追求經濟效益,超航區、超抗風等級作業的現象時有發生。船員臨水作業不穿救生衣,船艙抽煙、船上酗酒的現象仍未杜絕。船東忽視船員教育,從內地招來的雇工經培訓就上船生產,給漁業生產埋下了很大隱患。漁業養殖單位負責人對待安全工作,重形式輕實質,盡管單位制度健全,規章上墻,也有分工,但落實不力,不注重自我約束、自我檢查,這都是極不負責的表現。三是安全投入不夠足。近幾年通過對漁業生產單位、漁業船舶檢查看,漁業安全投入不足,主要表現部分漁船不舍得在漁船救生、消防及其他安全設備的配備、購置和更新上投入,有的配備不齊,有的已經失效,有的以次充好。特別是隨著漁業資源的衰退,造成漁業經濟已經效益下滑,漁業安全投入比重仍有降低趨勢。同時,漁船大型化、航區和作業區的擴大化,以及全球氣候變暖引起的氣象變化異常,都要求漁船配備更高的安全設備,定期檢查安全設備的有效性,及時補充更新,這將直接或間接地影響到海上漁業安全。四是安全監管力度不夠大。漁業安全“雙基”工作仍然薄弱,沒有形成系統性管理長效機制,職務船員、普通船員持證上崗率、漁船進出港口簽證率有待進一步提高,漁船漁港安全檢查尚有死角,漁船漁港監督管理尚有盲點,未經簽證和帶病出海現象仍然存在。五是責任追究不嚴。在漁業安全事故的調查處理上,只是限于處罰當事人,沒有追究漁業生產負責任人、船長和船東的責任,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對事故教訓的吸取,削弱了有關責任人加強安全防范的警惕性。
二、海洋漁業安全工作對策
海洋漁業安全工作應牢固樹立“安全第一,預防為主”的漁業安全生產方針,堅持“防”字當頭,進一步明確目標,落實責任,狠抓監管,著力構建“政府統一領導,部門依法監管、生產單位全面負責、漁民群體參與監督、全社會廣泛支持”的漁業安全生產工作新格局,努力實現海洋漁業穩步健康發展,為構建“平安漁業、和諧社會”奠定堅實的基礎。具體應做好幾下五個方面的工作:
(一)提高漁業安全工作的再認識,增強抓好漁業安全的緊迫感和責任感。面對當前漁業安全生產的嚴峻形勢,各級、各單位要不斷提高對抓好漁業安全生產重要性和必要性的認識。漁業安全生產事關經濟社會穩定、人民群眾安居樂業,不僅是經濟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而且是經濟發展和社會穩定的重要保障。搞好漁業安全生產是保持社會穩定、構建和諧社會的內在要求和重要保證。社會穩定是社會和諧的必然要求,沒有社會穩定,就沒有社會和諧。漁業安全一旦出了問題就會使漁民因災返貧,甚至家破人亡,給漁區、給社會帶來了很大的問題和壓力。各級黨委、政府必須從講政治、促發展、保穩定的大局出發,以對國家、對人民高度負責的態度,切實抓好漁業安全生產工作。各漁業生產單位,各漁船船東要從企業長遠發展、家庭幸福和諧的高度去增強漁業安全工作的緊迫感,從自身做起,加強內部管理,堅決克服麻痹思想和僥幸心理,全面做好漁業安全工作。做好漁業安全是事關海洋漁業生產可持續發展的大事。黨的十六屆五中全會以來,“安全發展”的理念深入人心,這是對科學發展觀認識的深化,體現了以人為本的要義。海洋漁業的可持續發展是我區農民增收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大農業的一個重要經濟增長點,在今后很長的時間內仍將是增收致富的主力軍。安全是漁業持續發展的前提和條件,沒有安全作保障,就不可能有漁業持久發展,就沒有漁業的增效和漁民的增收,一定程度上就會影響到新農村建設進程,因此扎實抓好漁業安全,勢在必行,刻不容緩。
(二)狠抓漁業“雙基”工作,形成良好的安全管理網絡。一是要切實加強對安全生產工作的領導,全面落實安全生產責任制。各鎮政府、漁業主管部門及漁業生產單位,要堅持“誰主管,誰負責”、“管生產必須管安全”的原則,落實安全生產責任制,承擔起漁業安全生產的領導責任。漁業行政主管部門要承擔起漁業安全監管責任,并逐級把責任制落實到每一條漁船、每一位船長身上,層層落實責任制,人人肩上有壓力。二是要充實基層漁業安全管理人員。按照上級要求,各級要采取專職或兼職的方式,設立漁業安全專管和協管人員,做好漁業安全工作。漁業生產單位、大馬力漁船要繼續增加充實安全生產監督員,并切實發揮其應有的作用,形成自上而下全方位的漁業安全管理體系。三是要強化值班制度。各級要嚴格值班制度,加強值班。尤其是漁船,無論是在航行、生產還是停港錨泊期間,都要安排專人值班。在大風天氣,要堅持領導帶班,24小時值班,保持通訊暢通。漁業主管部門要及時組織做好防風暴潮的通知和防范工作,做好提前應對各種險情的準備工作,防范于未然。
(三) 加大監管力度,堅決遏制重特大事故的發生。一要嚴把船員安全培訓關。加大漁業船舶職務船員和普通船員培訓力度,全面提高船員海上安全生產的素質和技能,努力提高船員持證上崗率。同時,要采取船民會,座談會等形式,加強對漁民的安全教育,增強安全意識和自我保護能力。二要嚴把漁船檢驗關。嚴格漁船檢驗制度,對新建、購進漁船要全面檢驗,確保每個環節符合國家規定要求,確保船、機、電符合國家技術規范;對年檢漁船,要實行登船檢驗制度,認真執行“誰檢驗、誰負責”的檢驗制度,確保漁船適航。應檢漁船的受檢率要達到100%,對未經檢驗,或雖經檢驗但不合格的漁船,不許辦理其他手續,不予放行。三要嚴把漁船簽證關。加大漁業船舶進出港簽證力度,認真落實“誰簽證、誰負責”的簽證制度,對航行、消防、救生等設備配備不齊或不適用的漁船,不予簽證放行,有效扼制帶病出海生產漁船,把事故隱患消滅在漁船出港之前。四要嚴把監督檢查關。漁政漁港監督管理部門要充分發揮職能作用,把安全生產工作的關口前移、超前防范,將工作重點從“事后處理”轉移到“事前預防”和“事中監督”上來。加大監督檢查力度,要根據轄區的實際,定期不定期的開展漁船、漁港安全檢查工作,及時查清漁船隱患,落實整改措施,消除事故隱患,堅決杜絕重特大事故的發生。
(四)強化宣傳引導,進一步深化漁業保險工作。經過幾年的努力,漁業互保工作取得了很好的業績,漁業互保提高了漁業的防災抗災能力,為漁業的以外損失提供了有力的經濟補償。一要強化漁民群眾保險意識,要加強宣傳、使廣大漁民充分認識到保險在彌補因自然災害或意外事故所造成的經濟損失中的重要作用,認識到參加保險是獲得救助補償最有效最可靠的途徑。二要全面組織做好互保展業工作,加大互保展業力度,努力提高漁船入保比重,要積極開展養殖互保,互保人員要認真學習鉆研互保政策,最大限度地為漁業漁民服務,在發生災害后,千方百計幫助他們獲取補償,得到補助,恢復生產。
(五)上下形成合力,最大努力地做好海上搶險救助工作。海上搶險救助是漁業安全的最后一道防線,也是挽救人命財產安全的最重要一環,我們務必高度重視,全力以赴。今后我們要繼續完善《海上搶險救助實施預案》,在擴大應急救助隊伍,增強救助實力,提高救助水平的同時,加強與海上搜救中心、海警、公安、邊防的溝通與聯系,一旦發生險情,在確保自己拉的出打的硬的前提下,積極爭取外援,最大限度地做好海上搶險救助工作,最大限度地保障漁船及船員生命財產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