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昌電氣職業學院)
摘 要:本文從關聯理論的角度討論閱讀理解的認知過程,提出關聯理論對閱讀理解的認知過程有極強的解釋力,具體探討如何將關聯理論的相關知識應用于英語閱讀理解教學,從而提高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
關鍵詞:關聯理論; 閱讀理解;認知過程
一、 引言
閱讀理解一直以來都被強調為大學英語教學最重要的教學內容之一,然而傳統語言教學模式中,教師片面注重提高閱讀應試技巧,忽視了對學生整個閱讀過程的探討。關聯理論( Relevance Theory) 試圖對交際中信息接受者認知理解過程進行解釋。這一理論的提出使得對閱讀進行認知層面上的探討成為可能,從而有助于形成一套行之有效的提高閱讀能力的對策。
二、關聯理論對閱讀理解的解釋能力
2.1 關聯理論框架
關聯理論是在80年代由Sperber 和Wilson (1986)從認知的角度出發提出的旨在將Grice 的會話含義理論發展為一個具體的心理模式的頗具影響力的語言學理論。該理論將語言交際看作是一個明示--推理過程(ostensive - inferential process) ,同時認為,交際涉及說話人與聽話人對信息的處理,對人類交際的解釋,關鍵在于關聯。人的認知以最大關聯(maximal relevance)為準則,而語言交際則以最佳關聯(optimal relevance)為取向。理解話語時獲得最佳關聯的條件是:a. 話語的語境效果足以引起聽話人(或讀者) 的注意;b. 聽話人(或讀者) 為取得語境效果。
2.2關聯理論對閱讀理解過程的解釋
從關聯理論的角度來看,閱讀理解是一個明示- 推理的動態認知過程,是讀者盡可能進行關聯性最大的邏輯推理,從而理解作者意圖,獲取最大語境效果的過程。在閱讀過程中,讀者從篇章中獲取字面信息,在此基礎上憑借認知語境中的三種信息,即邏輯信息、百科知識和詞匯信息作出語境假設,從而獲取最佳語境效果。
在閱讀理解過程中,由于語篇作者受到語篇簡潔性的制約和寫作意圖的支配,往往出現“信息空缺”,從而增加了語篇理解者尋找關聯的難度。對于外語學習者來說,由于文化差異的影響,尋找關聯的難度又增加了一層。因而,我們認為可將關聯理論應用于英語閱讀理解教學,引導學生進行推理,提高其語用識別能力。
三、關聯理論在閱讀理解中的應用
3.1 尋找最佳信息關聯,訓練閱讀速度
通過問題導入,學生可以根據問題的提示,初步建立篇章的宏觀結構,有效地交替運用“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兩種信息處理方式進行相關閱讀信息的處理。高效的閱讀者往往根據不同的文本交替使用兩種不同的信息處理方式(Carrel, 1988)。通過閱讀問題,建立宏觀結構,有助于閱讀者對全文的概貌有所了解,然后針對不同的問題,采取不同的閱讀方法,閱讀有關信息,減少閱讀信息處理量,提高閱讀速度。
3.2 尋找語篇最佳關聯,訓練閱讀的準確率
關聯論告訴我們,在語言交際過程中,話語理解涉及到兩類信息的結合與運算,即由話語信號建立的新信息和在此之前已被處理的舊信息。從語篇的角度來考慮,只要一個語段所提供的命題與前一語段所提供的語境假設相結合產生語境含意,或使語境假設中的舊信息得到加強,或排除舊信息,那么這兩個語段便是連貫的。
在閱讀教學中,要訓練學生辨別和處理新舊信息的能力,理解明說-暗含的能力和尋找語篇最佳關聯的能力,從而提高他們閱讀語篇、獲取準確信息的能力。例如:
例句:Tom: Betty is not in her office today.
Mary: The light is on.
Question: Dose Marry quite agree with Tom?
從表面上看Mary 的回答似乎與Tom 的話題毫無關聯。要理解例句,首先要找到Tom 話語中的信息(舊信息)與Mary 提供的信息(新信息)的關聯。Tom 的話是明說,而Mary 的話確是暗含。我們可以這樣假設:Mary 知道Betty 一到辦公室,就習慣開燈;燈是開著的,那么,Betty 肯定還在辦公室。貌似毫無關聯的語篇實際上是相關的。Mary 提供的新信息排除了舊信息,從而推斷出問題的答案:Mary 不同意 Tom 的看法。
3.3 運用關聯理論知識培養學生的認知語境推理能力
從本質上講閱讀理解是一種交際行為,交際自然要看作者的意圖和讀者的期待。閱讀過程正是依據意圖和期待進行取舍組合的過程。讀者從文章中尋找最佳關聯性再加以理解,從而達到閱讀目的。讀者腦海中對語篇的重構過程實際上就是一個尋找關聯的過程。讀者一旦找到關聯,就抓住了文章的隱含意義。
在閱讀理解教學中,教師應當注重培養學生在理解文章字面意思的同時積極利用原有知識進行認知語境推理的能力,以淺顯易懂的方式向學生適當講授關聯理論知識有助于培養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
四、結語
關聯理論引入閱讀理解教學,是用簡便易行、指導意義強的學科實踐提升閱讀理解教學的理論水平。綜上所述, 閱讀課教學要從學生的閱讀目的出發,通過分辨和處理新舊信息,把握閱讀材料中與閱讀目的最相關的信息;通過辨別語篇中的明說和暗含,提高學生解讀語篇的能力和獲取信息的頻率;培養學生利用已有知識聯想、推理的能力和利用前文閱讀中形成語境假設的能力。
參考文獻:
[1]Sperber D, Wilson D.Relevance: Communication and Cognition[M].Oxford: Basil Blackwell,1986.
[2]豐國欣. 論英語寫作中的關聯參與[J]. 外語與外語教學, 1999 (8).
[3]何自然 語用學與英語學習[M]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1995.
[4]苗興偉. 關聯理論與認知語境[J] . 外語學刊,1997,(4).
[5]施慶霞. 關聯理論與閱讀理解教學[J] . 外語教學,2001,(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