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市渝北區石船中心小學校)
摘 要:在多年教學中我一直都在探討著這樣一個問題:如何用數學美喚起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數學美是什么?我認為:數學美的本質是反映自然界在數量關系與空間形式上表現出來的奇異美、對稱美、簡單美、和諧美。若能在數學教學中引導學生利用數學美解答數學問題,定能激發學生學習的欲望,大大提高學生學習的興趣。
關鍵詞:數學美;教學方法;學習興趣;和諧情感;教學形式
一、美化課堂氣氛,培養和諧情感
古人說:“親其師而信其道”,孩子從家庭來到學校,老師成了他們最親近的人,追求老師的愛則成為他們行為的中心動機。教師的一言一行,一顰一笑,都能把親切、信任、尊重的情感傳遞給學生,讓學生很快進入課堂情境之中,從中得到美的體驗。因此,課堂上,我力爭做到儀表端莊,舉止大方,普通話準確、流暢,積極營造和諧、親切而美的課堂氣氛,讓學生“親其師”,尊重學生的自主精神,把學生當作一個充滿活力的、有情感的自由個體,給他們充分的、自由的空間,力求形式一種熱烈的切磋氣氛,讓學生始終保持最佳心理,積極主動參與學習。只要學生能發表自己獨特的見解或提出挑戰性的問題,都及時給予肯定、鼓勵、和誘導,從而激發學生努力探求的強烈愿望。如:“講得好”,“說得真好”,“有進步”“好有進步”、“再努力”、“細心些你會更好”!“老師為你的進步而高興”、“仔細些行嗎”?這樣,既增加了師生間的情感交流,又增強了學生自信心,從而達到樂學的目的。因為只有教師的一腔熱愛、尊重之情,才能使學生深切感受和體會到這其中的美,創設審美化教學氣氛,在這種寬松而不渙散的美的環境下從而引發學生熱愛知識、熱愛學習、熱愛教師的情感。
在課堂教學中不失時機地用生動、幽默的語言把學生帶入愉快的課堂教學之中,也能創造和諧的氣氛。如,我在教學第三冊“厘米和米的認識”中,出了一道讓學生填出合適單位的填空題:教室長60(),一位同學沖口而出,教室長80厘米。我于是幽默地說:“我們在不到1米長的教室里學習,那么,我們都變成小小人了,他回答對嗎?“同時舉起米尺演示,這位同學在輕松的氣氛中認識了錯誤,其他同學對其概念也有了進一步的理解,這樣,讓學生在學中樂,樂中學,從中也得到美的感受。
二、美化教學內容,激發學習興趣
美國心理學家布魯納指出:“學習的最好刺激乃是對所學材料的興趣。”我們發現,越是美的內容,學生學起來越感興趣。數學課程中蘊含的美,自古以來就被人們所賞識,正像古希臘數學家普洛克拉斯的名言所說的那樣,哪里有數,哪里就有美。因此,只要數學教師善于在教學中充分挖掘數學教材中的諸如數字美、符號美、構圖美等,就能培養學生對數學知識美的熱愛,讓學生感知、欣賞和理解數學美,培養學生主動的、積極的、樂于學習的意向和情感狀態,使學生更有活力,更富有創造性。從而激發學生對數學的學習興趣,開發學生的智力,達到育人的目的。如:教學平面幾何圖形時,讓學生體會長方形的對稱,穩重之美;正方形的剛勁、宏偉之美;等腰三角形的平衡、安詳、莊重之美;圓形的柔和、完滿、流暢之美;就連人們看似平凡的直線、線段、射線和角等幾何圖形,他們本身也都有美的、漂亮的因素,我在教學的時候把它們同生活中的廣泛運用聯系起來,結合生活實際,利用課件給學生提供漂亮的太陽光、手電筒光等各種光線,以及橋梁、房屋等各種建筑物上的角,讓學生自主或者合作地去觀察、尋找、判斷、欣賞,從而激發了學生對數學的學習興趣,同時,培養了學生的空間想象力和審美感受力及創造力。
三、美化教學方法,提高學習積極性
教師的教和學生的學是一個有機的統一體,教法與學法的最優結合,必須體現于學生在學習過程中表現出來的積極性、自覺性、獨立性。美的教學方法對學生積極自覺的學習有著重要的作用。心理學研究表明,教師不僅要引導學生感知美和體驗美,重要的是,必須不失時機地激發學生創造美的愿望,引導學生進一步去創造美,把數學中的簡潔、有序、對稱、統一美與實際生活中的美相應的聯系起來,把數學問題生活化,達到以美促智、以美育人的最終目的。如:學生學習軸對稱圖形后,我就讓學生利用鏡子、剪刀、紙、橡膠、顏料等材料發揮自己的想象力進行創作。
四、美化教學手段,提高學習效果
憑借直觀教學,是在數學教學中進行美育的有效手段,也是提高學習效果的有效途徑。因此,抽象的數學知識,要激起學生的學習興趣,并能享受到喜悅,產生美感,教師就應根據小學生的認知水平,盡可能的選擇一些直觀教學手段,尤其是充分利用電化教學手段,一節聲情并茂的錄音,一張生動有趣的幻燈片,一段有情有景的錄像,一份有聲有色的CAI課件等電教手段既能生動形象地展現許多情境,又能刺激學生的感官,讓學生很快產生愉悅情緒,使數學中的美看得見、摸得著,使靜態的畫面動作化、抽象的知識形象化,渲染氣氛,創設學習情境,從而觸動學生的情趣,起到潛移默化的作用。
例如,在教學“三角形的面積”一課時,利用計算機課件的鮮艷色彩、旋轉的畫面、直觀形象地把兩個完全一樣的三角形通過旋轉、平移等一系列動感的畫面拼成了一個熟悉的平行四邊形或長方形。圖像生動逼真地顯示了圖形的剪拼、旋轉、平移的過程,活躍了課堂氣氛,創設了美的情境。真是一幅動感畫面激起千層浪,使同學們自然而然地展開了聯想和討論。三角形面積的計算公式已呼之欲出,同學們已經進入教師創設的教學情境之中,強烈的求知欲和創新意識已然寫在臉上,拼合方法層出不窮。
總之,在數學教學中教師要徹底更新教學觀念,根據兒童認知規律和教學內容的特點,以美育為己任,充分利用教材、資料,以及各種手段,并在平時教學中深入挖掘和提煉數學中美的因素,充分的展示數學美,誘發學生審美情趣,讓學生多種感官參與,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靈活運用各種教學方法,實現理論與實踐的有機結合。讓數學課真正“美”起來,最終使學生養成勇于探索、敢于創新的良好習慣,并在美的氣氛中體驗美,享受美,在美的熏陶中主動、生動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