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定學院)
摘 要:“中國夢”的提出,是中國共產黨人基于歷史的認識,特別是基于中國近代歷史的認識而進行一次超越歷史的自我反思與覺醒。本文將“中國夢”與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聯系在一起,在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征途上加強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是必經之路。
關鍵詞:中國夢;高校;思想政治工作
通過多種途徑和方式,引導大學生群體強化歷史認知特別是強化近代歷史認知與思考,是現實責任,更是時代要求。習近平將“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概括為“中國夢”,內涵豐富,意蘊深遠。要以“中國夢”為契機,加強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理論性,引導大學生群體認識到,實現“中國夢”,是今后一段時間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目標的重要指導思想。
一、新時期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存在的問題
1.過分突出教師的主導作用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過程中,片面強調教師的絕對權威,教師一味從自己的主觀愿望出發,灌輸為主,引導為輔,忽視了大學生在接受思想政治教育過程中的觀察、判斷、思考、篩選、理解、練習和自覺運用,忽視了大學生受教育的能動性、主動性和創造性,使教育教學過程變得死板、僵硬和被動,不利于大學生良好思想品德和行為規范的培養。
2.教育過程中的針對性不強
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是解決人的各種思想問題。不同的人由于思想品質、個性、生理和心理需要不同,會面臨不同的思想問題,需要有的放矢,對癥下藥。然而在高校學生思想政治教育過程中,還存在忽視大學生個體差異的現象。教師用統一的標準開展工作,向學生講大道理,唱高調門,進行抽象而空洞的說教,對學生關注的焦點、熱點、敏感問題避而不談,或缺乏理性、科學、透徹分析,不能從根本上解決學生思想上的困惑、情感上的困擾和生活中的困難,使學生感到教育內容與現實存在著巨大反差,思想陷入迷惘的境地,思想政治教育無法取得預期效果。
3.忽視學生個性的培養
高校德育理論課還存在教學計劃齊步走、培養目標單一化、教學過程滿堂灌的現象,不太注意學生個性發展、潛能發揮、求知欲望滿足,扼殺了學生的創新意識,束縛了學生的個性發展。每個要素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發揮著自己獨特的作用;重點性是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必須突出關鍵、根本性的因素,通過主要矛盾的解決來帶動次要矛盾的解決。只有堅持全面性和重點性相結合,在堅持全面性的基礎上突出重點,在突出重點的同時又注重全面推進,才能更好更快地推進高校思想政治教育。
二、以“中國夢”為契機,加強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創新
(一)積極開發與利用思想政治工作資源
開發與利用是思想政治工作資源研究的重要內容,思想政治工作資源只有得到合理的開發與充分的利用才會使自身的價值彰顯出來。也正因為此種重要性,其在思想政治工作資源的研究中占有重要份額。當然研究者們所關注的具體方向并不一樣:有的從方法著手,如有研究者認為開發利用思想政治教育資源的方法主要有以下幾種:一是發現、培養先進典型發揮其示范、引導功能;二是選拔培養好學生、干部,發揮其參謀、助手功能;三是挖掘大學人文資源,發揮其滲透、陶冶功能;四是總結典型成長經驗,發揮其啟示功能。
①有的則定位于某一具體蘊有思想政治工作能量的資源談起,如有人認為軍訓具有思想政治教育載體屬性,軍營教育環境與思想政治教育內容的高度一致性為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有效實施提供了條件,使多種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得到潛移默化的實現。因此,軍訓作為高校教學計劃中的一門必修課和實踐課,具有豐富的思想政治教育資源。
②還有的是從所有蘊涵思想政治工作能量的資源談起。如有人認為我們要充分利用現有的教育資源,積極發揮它們的教育作用和功能,同時更要全方位、多角度地研究和開發潛在的教育資源,使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更具實效性。為此,作者從課程、環境和網絡三個方面研究和剖析了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資源。概而言之,無論這些研究者是從何種視角和方向人手分析,他們所關注的焦點都是一致的,即從開發與利用的向度剖析高校思想政治工作
資源。
(二)網絡教育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創新的依托
建立健全以思想政治教育為主題的網站,以精彩的動感畫面和豐富的內容吸引師生,同時開發和運用其他網站的思想政治教育信息資源,以形成全方位的網絡思想政治教育態勢。網絡思想政治教育是日常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補充,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創新的重要渠道,在優化教學內容,開展網絡“兩課”教學,將課堂延伸到網絡,打造教育教學的網絡平臺;在優化教學環境,縮小理論說教與客觀現實的差距;在優化教學手段,注重大學生的心理教育和心理疏導等方面具有重要意義。高校要積極構建思想政治教育網絡系統,實現思想政治工作網絡化;要加強網絡思想政治教育人才培養,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信息素質,造就一支網絡思想政治教育隊伍。
三、結論
在不斷變化著的客觀形勢面前,一些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不能研究新情況,掌握新特點,拓展新途徑,探求新方法,創造新經驗,就談不上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真正改善和加強。新一屆領導人的領導下,實現“中國夢”成為每一個大學生實現自身價值的平臺與人生夢想。
參考文獻:
[1]胡古月. 以“中國夢”為契機 抓好大學生思想政治工作[J]. 科教導刊(上旬刊),2013,06:73-74.
[2]朱嘉欣,張偉. 高職院校思想政治工作初探——基于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大眾化視域下的探究[J]. 遼寧高職學報,2013,07:84-86.
[3]相凱宇. 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放飛\"中國夢\"[J]. 中國-東盟博覽,2013,11:4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