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設計了一種汽車智能雨刷教學示教裝置,其組成包括紅外雨量傳感器模塊、單片機、雨刷電機控制模塊、雨刷電機、雨刷電機信號燈模塊、框架和擋風玻璃。文章介紹了總體設計構思與技術創新點。該示教裝置攜帶方便,能直接搬運到課堂上演示智能雨刷的工作原理,使得教學生動形象。
關鍵詞:雨刷;示教;智能
引言
雨刷系統是汽車的重要安全設備之一[1]。目前中高檔汽車大多配備智能雨刷系統,通過雨量傳感器檢測雨量大小,控制雨刷器擺動速度[2],在使用過程中不需要駕駛者干預,自動保持擋風玻璃清晰,增加了行車安全[3]。
智能雨刷的工作原理是《汽車電器》課中必須講授的內容,是理論教學的重點。智能雨刷系統因結構復雜、設計獨特造成學生理解困難[4]。解決此問題最有效辦法是進行案例教學,教師直接對著智能雨刷講述原理結構,給學生直觀印象,加深理論理解。但是實車演示耗費財力物力,學生也不能清楚地看到控制部件與電機工作的情況,致使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無法同步進行。因此本文設計開發了一種能在課堂上演示的智能雨刷示教裝置,能直接搬運到課堂上進行演示,使得教學生動形象。
1 系統硬件設計
汽車智能雨刷示教裝置其組成如圖1所示,智能雨刷教學示教裝置包括紅外雨量傳感器模塊1、單片機2、雨刷電機控制模塊3、雨刷電機4、雨刷模塊5、信號燈模塊6,以及框架和擋風玻璃。
選擇鋁合金材料焊接成100cm*80cm*20cm的框架,用PVC板將其裁剪成相應尺寸進行填充。在PVC板上固定演示用的擋風玻璃,紅外雨量傳感器模塊1安裝在擋風玻璃內側中部,雨刷電機4安裝在擋風玻璃內側中部,雨刷模塊5安裝在擋風玻璃的外側中部。紅外雨量傳感器模塊1、雨刷電機控制模塊3、信號燈模塊6都與單片機連接,雨刷電機控制模塊3連接雨刷電機4,雨刷電機4連接雨刷模塊5。為了搬運方便,在框架下方安裝有滾輪,并安裝滾輪制動裝置。
1-紅外雨量傳感器模塊;2-單片機;3-雨刷電機控制模塊;4--雨刷電機;5-雨刷模塊;6-信號燈模塊
2 系統智能設計
2.1 工作原理
2.2 硬件設計
紅外雨量傳感器模塊1由紅外線發射元件與紅外雨量接收元件組成。紅外光發射元件由一個三極管、兩個限流電阻、兩個紅外發射管組成。引腳P3.7輸出一定頻率的脈沖,三極管用于放大電流,提高發射功率。由紅外光發射管發出的紅外光以42°至63°之間的角度在擋風玻璃的外表面反射。當擋風玻璃上無雨時,紅外光在玻璃表面發生全反射,紅外線接收元件接收到的光強較強,當擋風玻璃上有雨時,紅外光在玻璃表面發生折射,紅外線接收元件接收到的光強減弱。
紅外雨量接收元件由紅外雨量傳感器、放大電路、帶通濾波器、檢波電路組成。各功能電路用料封裝在一起可有效濾除可見光。1腳電源接+5v,2腳接地,3腳為輸出。當接收不到光脈沖信號時,1腳輸出高電平;當接收光脈沖信號時,1腳輸出低電平。
雨刷控制模塊3由三個限流電阻、三個上拉電阻、三個三極管、三個繼電器組成,線路連接如圖2所示,三個繼電器分別控制雨刷電機4快、慢、關三個檔位線路的開關。單片機2根據單位時間內收到的高低電平數量向引腳P1.0、P1.2、P1.4輸出脈沖信號,從而控制三個繼電器的通斷,雨刷電機4帶動雨刷模塊5進行工作,最終實現根據雨量大小來調節雨刷刮水速度快慢的效果。
信號燈模塊6由六個限流電阻和六個發光二極管組成,用來反映雨量的大小,雨量大信號燈亮起多且閃爍快,雨量小信號燈亮起少且閃爍慢,該設計便于試驗調試和教學時學生觀察。
3 創新點
3.1 根據紅外光的全反射原理,檢測雨量大小,受外界環境影響小,且易于檢測。
3.2 利用專用集成接收芯片作為雨量傳感器接收芯片。
3.3 用單片機控制繼電器通斷,從而控制雨刮電機的高低速。
3.4 系統電路簡單,直觀明了,便于教學。
4 結束語
智能雨刷教學示教板用于上課演示教學,通過此示教板的演示,學生可以清楚地了解智能雨刷的工作原理,達到設計的目的。
開發專業課實驗設備,教師與學生在一起開發制作的過程中,提高了專業課教師的科學研究、課程建設能力,也提高了學生的創新實踐的能力。
參考文獻
[1]韓安太,郭小華.一種新型的汽車智能雨刷控制系統設計[J].自動化技術與應用,2008(10):35-38.
[2]趙巖,訾鴻.汽車雨滴傳感器的設計[J].佳木斯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7(11):801-803.
[3]孫美東,胡仁杰,馬智勇.車載雨刮智能控制系統[J].電工電氣,2009(12):31-56.
[4]古永棋,趙明.汽車電器及電子設備[M].重慶大學出版社,151-155.
作者簡介:徐亞丹(1981,2-),女, 浙江杭州,碩士研究生學歷,在讀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汽車售后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