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森林健康這個理念最早是由美國提出來的,這個理念剛提出來時主要針對的是森林的病蟲害和森林防火,但隨著人們對森林健康認識度的增加,森林健康是指森林具有較好的自我調節能力和達到生態系統穩定的能力,從而使森林充分的發揮其生態效益、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文章針對我國當前森林健康的現狀進行了分析,并進一步對制約我國當前森林健康的發展的因素及加快我國森林健康的途徑進行了具體的闡述。
關鍵詞:森林健康;林業;發展
前言
森林是人類賴以生態的基礎,一個健康的森林并不是沒有病蟲害、枯立木和瀕死木等情況,健康的森林只是把這些危及森林健康的情況控制在一定的水平上,從而使森林的食物鏈和生物得以維護在一個穩定的水平上。人類對森林健康的影響是不可避免的,但在一定程度范圍內人類對于森林健康所造成的影響森林是可以承受和自行恢復的,健康的森林是能夠保障發揮多種效益的,而不健康的森林卻無法實現各種效益的充分發揮,各項水平都處于一個較低的水平。要想保持森林的健康狀況,需要加強對森林資源的管理,將森林健康融合到森林生態系統管理當中,加強對森林健康的監測工作,建立和健全全國的森林健康監測系統,將森林健康作為林業發展的戰略性計劃。
1 當前我國森林健康的現狀
隨著美國在森林健康方面所做的各項工作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美國的大部分森林都處于健康的狀態當中。隨著人們思想和理念的改變,人們越來越意識到森林健康的重要性,人們開始關注對森林的保護工作,加強對森林的培育力度,使森林向多功能、多目標、生物多樣性的健康方向發展。為此,我國在關于森林健康方面制訂了相應的標準和指標,從而分別從生物多樣性、地力維護和森林健康等多個方面建立了綜合性的衡量依據。另外,我國還在具有代表性的地區建立了森林健康的示范點。開始探索和建立符合我國國情的森林健康模式。通過具有代表性的不同經營類型來發展林業,同時還要實現改善和提高當地群眾生活水平的雙重任務,目前這些示范區基本已經建設成型,并取得了很好的成效。這充分表明我國在森林健康模式的探索方面邁出了很關鍵性的一步,通過這些具有代表性的示范區的成功,森林健康模式將不斷的向其他地區擴展開來,從而促進林業的健康發展。
2 制約我國森林健康的因素
2.1 過去造林品種較為單一
前些年,我國號召植樹造林活動,雖然植樹造林取得了一些成效,但由于當前造林時苗木品種較為單一,這樣就形成了大片的純林,這些純木苗木品種單一,生物種類也較少,一旦發生病蟲害則很難得到很好的控制,發生森林火災也很難控制,使森林面臨嚴重的威脅。
2.2 過去造林沒有達到適地適樹的原則
在過去造林中,沒有因地制宜的進行,從而造成樹木因不適合當地的氣候條件而變成老頭樹,無法健康的生長,同時這些老頭樹也成為病蟲害發生的重要源頭。
2.3 林分質量較低
單一的樹種和沒有進行適地適樹的原則進行造林,所以森林的綜合效益很難得以有效的發揮出來。
2.4 人類的破壞
由于人們對森林保護意識的欠缺,我國的森林資源被人類破壞的情況較為嚴重,天然林和天然次生林的數量由于人為的破壞數量不斷的遞減,這樣生態系統的穩定性即被打破,很難保持穩定性。
2.5 外來物種的入侵
近年來,由于貿易的頻繁,在林木交易過程中所攜帶著許多的外來物種,特別是最近幾年,這些外來物種的入侵情況更趨嚴重,對原生植被造成較大的破壞性,由于人們對外來物種的認識度還不夠,所以對其病害的發生還無法做到及時有效的預防和控制。
3 我國森林健康的發展途徑
3.1 營造健康森林
3.1.1 科學劃分立地類型,實施標準化造林
在實踐的基礎上,實施林業標準化體系建設,將各種類型造林模式納入各級政府地方標準,實行標準化造林,解決“粗放”到“集約”經營的跨越,打好營造健康森林的基礎工作。
3.1.2 以地帶性植被為主,建立多類型植被
地帶性植被是大自然經過千百年來“優勝劣汰”的擇優選擇保存下來的成果,具有很強的穩定性。對于能夠通過封育恢復及通過人工促進能夠恢復原生植被的,應以自然恢復為主,不必要再上外來樹種。對無法恢復原生植被的,在營造生態林中應首選鄉土樹種,提高樹種適應性。在造林規劃中,應擇優篩選出一批適合本地區生長的喬灌木,進行優化組合,營造多類型森林,增加生物的多樣性,形成優勢互補,良性發展。
3.1.3 喬灌草結合,以灌草為主
喬木營造要以防護林為主,減少片狀純林數量。平原農區,應以喬木防護林及豐產林為主,在生態與經濟效益問題上,以經濟效益為主,重點發展品種楊及果樹經濟林。沙區要以灌草為主,重點治理沙源,為發展畜牧業打好基礎。山區發展要以灌木為主,適當發展常綠樹種。
3.1.4 加強種子繁育苗木工作,促進遺傳多樣性
長期以來我國大力開展植物造林活動,雖然通過植樹造林活動使我們的森林資源得以進一步發展,但在植樹造林時存在著苗木品種單一的問題,同時無性系繁殖苗木比例也有所增加,這些問題的存在為森林病蟲害的發生提供了良好的條件,成為森林健康的隱患,所以在現階段,我們應對這一問題進行重視并想辦法予以解決,有效的保持物種的多樣性,從而使林業資源得以健康的發展。
3.1.5 將森林病蟲害防治工作貫穿于造林營林始終
在造林和營林過程中,從規劃設計開始后的各個環節都應把森林病蟲害的防治工作落實到各個環節當中,使其與各環節同步進行檢查驗收。
3.2 促進森林健康
3.2.1 加大現有林撫育間伐力度
過去營造標準要求喬木造林1650株/hm2(110株/畝)以上,從現在林分狀況看,密度過大。從現存人工林看,土壤水肥供應嚴重不足,使樹木產生惡性競爭,造成林分整體樹勢衰弱,為爛皮病的大流行創造了條件。現在應立即對林分內枯死及發病嚴重的林木進行衛生伐,清理病源物,之后應有計劃進行撫育間伐,最后達到公頃保留株數。
3.2.2 提高低產林改造強度
過去由于栽植品種不對路及未達到適地適樹要求的林分,現在大部分已形成小老頭樹,并成為森林病蟲害爆發的發源地。對這部分林地應進行超強度改造,實行統籌規劃,分步實施。
3.2.3 改善現有林木采伐方式
在進行采伐時應注重樹種的合理搭配,采伐宜采用隔帶間伐為宜,從而使采伐后更新的林分形成混合林,使其生態系統得以穩定發展,提高森林健康的水平。
3.2.4 加強對天然次生林的保護措施,盡量做到任其自然生長,采取有效措施防止外來物種的侵入,從而使原生植被得到有效的保護。
4 結束語
隨著人們對森林資源的越來越重視,人們也認識到森林健康的重要性,只有健康的森林才能促進森林的健康發展,使林業資源得以持續性的利用,維護生態系統的平衡,使環境與人類達到和諧統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