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我國市場經濟的迅速發展,制造業得到了空前的發展,其規模越來越大,企業的財務管理也成為了整個企業的管理重點。根據當前制造業普遍面臨的現狀分析,生產流程的再造也成為了企業發展的必由之路。制造業正積極地引進科學先進的管理方法,著力提高企業財務
成本管理水平,對制造企業的發展壯大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一、機械制造企業的特征表現
典型以離散生產方式為主,流程生產方式為輔。離散型生產方式是指產品的形成是由一個個單獨的零部件組成,由不同的材料經過非連續性的組合移動,經過不同的路徑,生產制造出不同的產品。而流程型生產方式主要是通過對原材料的混合、分離、成型等化學反應,連續地通過相同路徑,生產出有價值的產品。使其屬性或者是發生化學變化,形成新產品或者新材料。分為連續生產、批量生產和混合制造幾種類型。但是當前大多數的機械制造企業都是離散型生產方式,產品結構清晰明確,產成品的零件個數或者部件固定明確。企業的生產類型不同,企業管理的重點也不盡相同,因此,準確掌握企業的生產方式至關重要。
企業生產管理模式多樣,但生產流程相對簡單。機械制造企業的生產方式一般有很很多樣,有的是面向訂單進行設計的、也有面向訂單生產、裝配以及按照市場的預測進行生產的方式。但大多數仍然是面向訂單的,多品種和小批量地進行生產,生產設備主要是按照生產的工藝進行布置。因為每種產品的生產工藝過程不盡相同,所以進行同一生產加工的機械設備也有很多臺,在進行生產時對生產設備的設置主要按照生產工藝進行,另外也還需要對物料有適時適度的調整。
我國當前的機械制造業管理是很復雜的,由于原材料品種規格比較多,生產過程相對沒有連續性,制造過程相對復雜,因此對機械制造業的管理也比其他制造業顯得復雜。我國的機械制造業相對是大且全生產組織模式,專業化分工不夠細,企業內部的各項管理相對也要復雜。
對產品生產能力及信息化水平要求高。 機械制造企業的產品研發和設計是生產鏈中最主要的環節,在企業的發展中還要對一些老產品進行不同程度的優化,這些都需要大量的設計和生產技術改進,因此機械制造企業就要求具備相對較強的產品研發能力和設計生產水平。隨著當前計算機技術水平的不斷發展,機械制造企業的信息化要求也大大提高,向智能化信息化的發展趨勢越來越明顯。
二、機械制造企業生產流程再造
生產流程再造。 當前大部分的機械制造企業的生產流程再造都沒有將供應鏈管理作為企業的競爭策略,企業對企業物流的認識還停留在最初傳統、簡單的倉儲管理和運輸管理的概念里,雖企業的經營戰略規劃,常常是忽略了物流部門的利益,致使物流部門在企業中的總體地位逐漸低下。另外企業對物流計劃和物流信息資源的整合重視力度還不夠,手工作業速度較慢,沒有一定的準確性,與原材料供應商之間只是簡單的物材買賣交易,相對的信譽沒有得到應有的重視。
另外企業還缺乏相對全面的供應鏈成本觀念,企業往往只重視了運輸、倉儲以及采購等的顯性成本,對物流管理的成本和庫存的持有成本以及機會成本的損失等一些隱性成本的重視不夠。而且顧客服務水平相對較低,企業的訂單的完成率一般只能達到百分之七十,大部份的訂單完成率只約有百分之五十。生產、采購、銷售以及設計物料等部門之間的協調較困難,相互間的扯皮推脫現象嚴重。由于供應鏈的管理提前期較長,導致了大部分的時間都用在了非增值的活動上。
生產流程再造于企業財務的體現。 機械制造企業的生產流程再造和優化在企業的財務管理上也有顯著的體現和作用,能夠充分改善企業的財務管理職能,將企業的財務管理作為一個完整的系統進行系統的整合,使企業的財務職能得以進一步優化,同時強化企業財務的造血機制,使企業的資本周轉循環順暢,該文原載于中國社會科學院文獻信息中心主辦的《環球市場信息導報》雜志http://www.ems86.com總第528期2013年第47期-----轉載須注名來源減少企業資本的閑置和低效使用狀況,增強企業的抗風險能力,不斷提升企業財務的協調能力,增強財務的全面控制能力,使企業能夠更好地發揮財務管理的作用,真正有效地實現財務管理在企業經營活動中的控制能力。
三、機械制造企業財務成本管理問題
企業生產經營計劃模式落后。尚未實施企業資源計劃系統ERP的機械制造企業幾乎全部采用相對傳統的臺套計劃模式,將產品的最長生產周期作為構成產品各種材料的采購提前期和生產提前期。其過分夸大的提前期往往造成在制品以及庫存的儲備超高,使企業流動資金的占用量大。產品的生產計劃和采購計劃出現脫節,造成零件的成套水平較差,不能做到準時交貨等問題。
企業財務管理缺乏標準。機械制造企業缺乏標準化、制度化和程式化的管理,盡管企業幾乎都通過了ISO9001制定了相關系列程序文件,但往往執行的效果沒有達到預期,多因企業的管理模式而異。最后財務成本的管理控制還停留在成本核算上,就要求企業要有先進的管理模式和信息化的管理系統,但是往往許多企業還沒有具備這些條件,結果導致企業的成本核算不夠及時,核算結果不準確,成本控制不標準。
財務管理的理念不先進。機械制造企業多數是面向訂單進行生產的,容易形成重經營的訂貨、重生產的任務完成和輕成本管理的管理理念。多數企業的管理者對企業的財務成本管理的手段方面往往存在一些思想認識上的偏差,缺少對先進管理理念的深入研究,財務成本管理流于形式,不能與時俱進,不能將企業的戰略成本管理和價值鏈成本管理切實地運用到具體的實踐中去。缺乏企業內部的考核機制,將財務成本的管理局限在企業內部,不能著眼到市場的范圍,導致了企業財務成本管理的效果達不到預期。
財務成本管理缺乏信息化。機械制造企業需要通過信息化去取得更好的經濟效益,但當前很多企業還是對信息化的思想準備不足,不能充分考慮到信息化的復雜性和長期性,沒有相對完善的計劃性,具體管理過程中雖然也投入了較大的人力物力資源,但收效不佳。企業在實施信息化的過程中,缺乏對信息化的可行性分析,沒能將信息技術與企業的生產流程緊密的融合到一起,沒有真正地發揮成本控制的作用。
四、生產流程再造及財務管理的優化措施
關于生產流程再造。企業要建立全新的信息系統,建立典型設備先進的生產流程,保證其信息系統都要包括企業資源計劃系統、客戶關系管理系統、供應鏈管理系統、產品數據管理系統和制造執行管理系統。
爭取實現數據的統一編碼,在單據管理方面,取消原物品的借用單、原送貨的計劃單以及手工發貨的計劃單,建立新的客戶提貨單、退貨單以及移庫申請單、直發客戶送貨單和其他出庫單等單據。通過對信用額度的控制,以及對回款時間的控制,建立起客戶提貨、發貨的信用管理機制。
在企業的生產流程再造方面,通過制造資源計劃系統、分銷資源計劃系統進行統一管理,包括對銷售公司生產訂單的下達,生產部門對產品生產計劃以及原材料、配件請購單的制定,以及采購部門對采購訂單的生成制定和物流部門收發貨計劃制定等等。
生產計劃控制。打破傳統臺套的計劃方式,按照各種物料的采購提前期和生產提前期進行物料需求的計劃編制。建立起一個有效的、靈活的由主生產計劃,建立物料需求和車間作業計劃的三級計劃,組成統一的生產計劃管理系統,最大限度的縮短產品的生產周期和采購周期,確保準時交貨,快速地響應客戶的需求,最大限度的降低庫存成本,提高企業的售后服務水平。
生產工序成本。機械制造企業要對每一道生產工序進行嚴格的控制,在生產過程中對于存在的質量問題,不能進行下一道生產工序的流轉。企業還要建立嚴格的檢驗程序,對產品的生產過程中發現有缺陷的產品必須嚴格返修,及時地進行原因分析,用科學的對策進行解決,最大程度上減少返修費用,降低企業產品的生產成本。另外加強設備的管理和維護,強化設備的現場管理,實行相應的責任制,提高設備管理人員的素質水平,加強設備的安全管理,防止事故的發生。
結論:在適應市場經濟迅速發展的環境下,基于機械制造企業的生產流程再造,優化企業的財務管理,保障機械制造企業的穩定發展。
(作者單位:建平縣臣龍機械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