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質量安全是一個國家經濟發展水平和人民生活質量的重要標志。該文分析了近年來食品質量安全中存在的問題,并對食品質量安全管理提出了一些建議,以供交流。
隨著改革開放市場經濟的發展,人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我國食品加工業獲得了空前的發展,我們閱讀報紙,打開電視,走在街頭、商場、超市乃至街攤,都可以看到大量各式各樣的食品廣告。 而隨著食品的質量問題頻頻被媒體所暴光,食品安全已是我國消費者的“心頭大患”,食品的質量問題出現破壞了市場競爭環境、擾亂市場秩序,影響國家經濟的健康發展,成為人們最普遍關心的一大主題。
一、食品質量安全現狀
典型案例:2013監察部通報5起危害食品安全責任追究典型案例,共給予46名責任人員黨紀政紀處分或組織處理,8人因涉嫌犯罪被移送司法機關處理。此次通報的5起典型案例是:一是安徽省蕭縣大量制售病死豬肉失職瀆職案。該縣不法商販收購病死豬肉銷往安徽、河南等地加工成熟食后,批發銷售到安徽、江蘇等地零售點和菜市場。二是山東省濰坊市峽山區生姜種植違規使用劇毒農藥。三是山東省陽信縣制售假羊肉案,該縣不法商販利用羊尾油、鴨脯肉等,制成假羊肉銷售。四是江蘇省東??h康潤食品配料有限公司非法制售“地溝油”案。五是山西省孝義市金暉小學學生集體腹瀉事件案,該學校食堂長期無證經營,且存在通風不暢、管理不嚴、衛生安全措施缺失等問題,致46名學生集體腹瀉。食品安全事件的頻發,也在一度程度上集中反映了我們國家當前的食品安全現狀。
立法現狀:重視食品安全已經成為衡量人民生活質量、社會管理水平和國家法制建設的一個重要方面,2009年2月28日經第十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七次會議通過頒布了《中華人民共和國食品安全法》;2010關于印發《食品安全信息公布管理辦法》的通知(衛監督發〔2010〕93號);2012年最新《食品安全國家標準管理辦法》等法律法規的出臺充分說明了中央對保障人民群眾飲食安全的高度重視,也在很大程度上回應了百姓對于食品安全問題的重大關切,雖然經過多年的努力,我國在食品質量安全建設上也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仍存在的諸多問題亟需解決。
二、形成的原因及存的主要問題
1.形成的原因:
“低風險、高回報”的行當,是奸商的投機取巧的原因之一。
政府部門監管不到位。我們經??吹降氖窃谵r產品質量出了大問題或造成事故之后,政府主管部門才介入調查,這種“亡羊補牢”的方式根本不可能消除的質量安全隱患。
法律制度的執行困難帶來的問題。我國的食品法規存在許多執行盲區,在流通環節和農產品的再次加工中給違法分子以可乘之機,批發市場無法堵住問題農產品的進入;而以畜產品、水產品、蔬菜、水果等個體經營銷售為主要形式的偏遠農貿市場,因銷售場所簡陋、衛生條件不具備,初級農產品極易腐敗變質,要想杜絕假冒偽劣商品就更不可能了,使農產品安全成為問題。
零售源頭存在的問題。由于國內農業的現狀,進貨質量無法完全控制,使有些問題食品依然會進入超市。
2.存在的問題:
公民的食品安全意識淡薄。一是食品安全事件沒有發生在自己的身上就得不到公民的足夠重視;二是已經發生的食品安全事件尚未對公民起到足夠的警醒作用。
查處取證特別困難。該文原載于中國社會科學院文獻信息中心主辦的《環球市場信息導報》雜志http://www.ems86.com總第528期2013年第47期-----轉載須注名來源一方面中小食品作坊大都規模較小,分布零散,這無疑又給查處帶來一定難度法律責任更難以確認;另一方面農村地區、山區特有的流動性和隨意性,場所無固定,基本上處于無人管理狀態,難以對其實施經常性監督和管理,
生產者為了謀取巨大利益手段極其狡猾。近年來出現的食品安全事件也是讓人們充分見識了在市場利益的誘惑下,市場奸商們的巨大想象力和創造力,幾乎涵蓋了有奶制品、肉制品、調料品、飲料、休閑食品等整個食品產業。
處罰輕不足以震懾食品安全違法活動,從而達不到維護食品市場安全的目的。
三、加強食品質量安全管理對策
廣泛開展社會宣傳,使食品安全知識的通俗普及工作做到位。要把消費教育和消費引導進社區、進農村、進商場、進市場、進學?!拔暹M”活動和3.15宣傳活動有機結合起來,采取發放宣傳材料、開展現場咨詢、在媒體或市場、商場開辟宣傳專欄、以案說法等方式,廣泛深入地開展消費教育和消費引導,讓廣大消費者了解其享有權益和維權途徑,創造良好的社會環境。
要按習進平總書記在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中強調的,要落實領導責任,一級抓一級,一級帶一級,層層抓落實,加強督促檢查,及時發現和解決問題,確保不漏項、不留死角。要建立地方官員總負責制度,按照屬地監管的原則,重要領導和分管領導要親自調查研究,親自督促檢查,親自研究解決問題,確保各項工作落到實處。不能總讓媒體曝光后才作為專項行動檢查,要對監管部門在政績考核中一票否決。要明白公民的生命健康是經不起屢次試驗的,應在常抓不懈行動中開展專項整治和打擊犯罪,努力構建長效監管機制。
亡羊補牢”的方式根本不可能消除的質量安全隱患。應從以下方面著手考慮:一是組織對轄區內的城市和旅游景區賓館、餐館、流動餐飲攤點以及各種食品市場供應單位的衛生狀況、食品質量、食物原料進行檢查,杜絕食品安全事故隱患;二是對各類食品批發市場、農貿市場、連鎖超市等重點食品銷售企業進行檢查,嚴禁質量不合格和不符合衛生標準的食品在市場中流通;三是對糧油、肉、蔬菜、乳制品、豆制品、月餅、水果、水產品、兒童食品、清真食品、飲料、各類小食品等人民生活必需品和節日大宗食品進行全面市場排查,嚴厲打擊制售假冒偽劣食品和有毒有害食品的違法行為;四是要加強對集體用餐和農村婚宴的監管;五是要廣泛開展食品安全知識和名牌食品、名牌食品企業宣傳活動,提高廣大消費者的鑒別能力和維權意識,正確引導消費。
加大處罰力度,監管和服務相結合。要建立起一種類似“一次惡意違法,一次惡性事故,永遠從食品行業出局”嚴格制度,像信貸一樣列入不良記錄黑名單,讓違法者永遠也別想在這個行業繼續干下去,警示震懾不法分子,推動食品市場逐步走向有序健康的發展。
在作好上述工作的同時,要引導和推動食品生產加工小作坊走規模發展、特色發展、品牌發展之路,進一步規范食品生產加工的經營行為,不斷提高食品質量安全水平,努力為人民群眾營造安全、放心的消費環境。
(作者單位:寧夏固原市住房和城鄉建設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