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隨著時代的進步,人類文明和科學技術水平推動了社會各項生產事業的發展進程,使得公民生活更加豐富、高效和便捷。在享受發展成果之余,我們也應該正視社會快速發展所付出的代價,其中最為明顯,也是最為嚴重的,就是發展對于自然環境的破壞。環境問題已經逐漸發展成為各領域向前推進所必須考慮的問題,必須在群眾中樹立廣泛的環境保護意識,如此才能使得社會發展具有可持續性,才能共同負擔起與人類自身息息相關的生活環境,造福當代乃至后代。值得慶幸的是,人類是一個具有高度智慧的群體。通過對意識的培養,能夠將人類文明發展傳承下去。對于今天出現的環境危機,教育義不容辭的承擔起從心靈深處喚醒人們環保態度的重任。文章對于如何提高公民的環保意識和取得的經驗進行了淺要的分析。
關鍵詞:提高;公民;環保意識
1 引言
在知識大爆炸的大環境下,科技已經成為發展的第一動力。眾所周知,科技在人類歷史進程中起到了無可替代的作用,每一次的科學進步都是人類文明化進程的里程碑,把人類帶向一個全新的高度。但科技是一把雙刃劍,即能造福自己,也能傷害自己,科學產物的飛速發展加速了人與自然的矛盾。人類用科學技術向大自然無盡的索取,推動社會向前進步,但同時也給環境帶來了超負荷的消耗,自然給人類的饋贈即是人類的幸運,也是自然的不幸,近年來屢屢發生自然災害已經使得人類不得不直面這一現實。化學品造成的不可逆環境污染越來越多,河水污染越來越嚴重等環境問題都給我們敲響了警鐘。環境的治理工作固然重要,但究其根本,防患于未然才是當前亟待解決的問題。要使人們在建設的同時考慮到環境的影響,樹立環保意識。可見,在公民中加強廣泛的環保宣傳是非常必要的,這有助于提高公民的環保意識,有助于環保事業的發展。
2 加強和提高公民環保意識的重要意義
經過幾年的發展,我國已經逐漸走出了工業化發展階段,已經進入工業化發展的完善階段。自從改革開放至今,很多城鄉級企業成為了不可忽視的力量,這給我國經濟的發展注入了強心劑,我們在享受成果的同時,也應該看到巨大經濟利益面前,人們對于環保意識的缺失。根據調查顯示,上世紀末,我國大氣污染程度已相當于世界發達國家五十到六十年代污染最的嚴重時期,每年的排塵量在兩千萬噸以上,年排放二氧化硫量接近一千五百萬噸。隨著近年來能源體系的轉型成功,我國已經進入了以煤炭為主要能源供應的階段,但煤炭的燃燒則會產生相對巨大的工業環境污染。而且隨著工業化體系的推進,預計到本世紀末,燃燒煤和機動車輛排放出的廢氣將對大氣造成更為嚴重的污染。面對如此嚴峻的形勢,環保問題迫在眉睫。若不加強環境管理,讓不斷增加的工業廢水、廢氣、廢渣繼續污染環境,破壞生態平衡,就會給我國社會主義建設以及經濟發展造成不可估量的后果。提高公民的環保意識已經成為急需解決的。環境保護教育已經成為了基礎教育里不得不說的部分,所以對全民進行環境生態保護教育是不可或缺的。
3 提高公民環保意識的方法
3.1 與日常生活相結合,展開環保教育
對于公民而言,很多環保問題都是滲透在日常生活中,與生活緊密連接在一切的,因此對于公民的環保教育而言,結合實際情況和生活細節,將環保理念滲透到生活中,是行之有效的教育手段。就現階段我國公民的整體素質水平而言,參差不齊是客觀現狀,淡薄的環保意識和日益嚴重的環境問題帶來了很大的問題,因此只有在短時間內做出快速的反應,才能追趕上惡劣環境問題的差距。因此在生活中傳遞環保意識,環保成為每個公民自覺行動的最佳捷徑。比如在日常垃圾的處理,是公民幾乎每天都要解決的問題,日常垃圾的處理上往往很隨意,隨地亂扔亦或是對垃圾不進行處理和分類。這就要通過對他們講解這樣做的巨大危害,提高他們的思想認識和知識水平,以提高他們保護環境的認識水平。
3.2 通過學校教育提高青少年的環保意識
青少年擔負著歷史發展的重任,因此在青少年中樹立良好的環保意識,對于環保今后的發展而言利益頗多。學校作為傳授知識的主要渠道,和社會相比有著無可比擬的先天優勢。雖然我國在環境教育方面起步相對較晚,時至今日還是缺乏專業的教育課程和專門的施教人才,但也有了將環境教育納入到基礎教育的取向和決心。有專家認為,環境教育是設計各科教育滲透性的綜合體,所以在實際教學中,教師應該進行深入的研究,將環境教育靈活的進行開展。另外學校方面,應該定期開展與環境保護有關的主體活動,加深環保意識。通過開展小隊、班級,甚至全校師生參與的主題活動,讓學生加深對環境保護的理解。近年來,世界環境日、節水日、熄燈一小時等主題活動在各大高校開展的如火如荼,取得了相當可觀的成果。青少年環境意識教育也可以借鑒大學的成功經驗,開展主題隊會,大家通過收集各種資料,扮演各種角色,深刻地揭示了保護我們地球家園的重要性。不僅在校園范圍之內,活動期間,在公園、街頭或者社區,學生們自覺地開展從我、從現在、從身邊、從小事做起的各種與環保息息相關活動,向周圍的同學及家長們宣傳環保的意義,使得學生周圍的人也能參與進來,大家一起來支持并積極參與城市綠化建設,共同為環保事業作貢獻,使大家個個成為環保公民,人人爭當綠化保衛者,用自己的雙手為人類賴以生存的地球增添新的色彩。
3.3 將理論與實踐相結合,提高公民環保認知
理論只具有指導性,實踐才具有說服力。落實到具體的工作方面,首先應該以廣播媒體作為主要媒介,系統的向公民闡述人與自然環境的關系,將空氣、水、土壤、深林植被與人類的利害關系清晰的說明。將生態環境取得的成果與環境污染嚴重區的現狀放在一起進行對比,同時對于當前世界環境形勢進行客觀的分析,如此一來拉近了環境與公眾的關系,使得公民能夠切實感受到,環保問題就在我們身邊。其次要列舉具體環境問題引起的生活環境變化,引發公民對于此類問題的思考。以溫室效應為例,向公眾講解和溫室效應相關的知識,使得人們了解到二氧化碳的逐年上升使得紅外線輻射熱不能透過大氣層,造成溫室效益,地球表面溫度升高,南北極冰川融化,直接影響現代文明社會向前發展。由此引發公眾對于環保方面蝴蝶效應的思考,以利于生態環保意識的建立。另外還要結合與制定相關的法律法規,組織公民參加環保法律法規的宣傳工作。利用植樹節、世界無煙日、世界環境日等紀念日,取得當地相關部門的支持,讓公民在宣傳中了解我國有關這方面的規定和常識,加強公民的法律意識,以提高公民在環境管理環境文化方面的認識。從而進一步提高公民的環保參與度。進一步提高公民對我國環保領域法律法規的認識,了解國家環保的相關政策和方向,以進一步加深公民的意識和認識。最后就是要拓展環境保護理念傳輸的新思路,隨著近年來環境的不斷惡化,很多人蒙受了環境問題帶來的巨大損失,因此一大批具有重要指導意義的戰略方針被提出來,成為了解決環境問題新思路。但對于龐大的環境惡化現狀而言,這些新思路還只能處在隔靴搔癢的階段,在這基礎上,發掘和推廣更多類似于低碳環保的生活新理念、新思路,才能加強普通公民對于環境保護的認知,進一步了解和強化支持力度,更好的實施和貫徹環保理念,建立互動雙贏的良好循環。最終達到全方面提升公民環保意識的目的。
4 結束語
環境保護作為造福千秋萬代的系統工程,是當代人能夠給后代留下的寶貴財富,也是當代人義不容辭的責任與義務。對于每一個公民而言,環保意識都將成為生活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只有我們共同努力,讓環境保護觀念注入每個公民的內心深處,才能使得環境在根本上向著良性的方向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