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水量調度是灌溉管理的一項重要工作,水量調度工作已成為新時期水利工作和灌溉管理的重點,搞好水量調度工作對提高水資源的利用率,解決灌溉矛盾,確保農民增產增收,保證渠道安全輸水,促進社會和諧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關鍵詞:寧夏;引黃灌區;水量調度;工作思考
引言
引黃灌區是一個有著悠久歷史的老灌區,灌溉管理工作由無序到有序,由自然的、粗放的、傳統的管理模式逐步進入了規范化、制度化、科學化的發展軌道。各項用水制度和管理措施的出臺、計劃用水及“水費一價制”和“一票到戶制”的實施規范了灌區灌溉秩序,水費收入逐年增加,管理水平不斷提高,灌區末級渠系管理體制改革也已實施。在水量調度過程中,我們從最初的人工徒步行進查看水位到今天坐在辦公室通過我們的“千里眼”-水位遙測信息系統給我們傳輸渠道沿線的水情信息,甚至部分地段用上了2兆的光纖利用英特網傳輸實時水情的圖片,為我們監督渠道沿線的運行情況,及時發布調度指令,科學合理的調配水量提供了最有效的實時數據。這兩年,管理處又多方籌措資金100多萬元建設水量調度控制信息化平臺。目前DLP大屏等硬件設施已經安裝完畢,后續的軟件程序正在不斷完善。這一舉措,使水量調度工作將不斷向科學化、信息化的方向邁進。
1 水量調度工作的現狀
1.1 建章立制、規范完善了各項規章制度
在水量調度工作中,我們依據國家及省市水行政主管部門有關政策、文件,借鑒兄弟灌區水量調度管理經驗,結合唐徠渠灌區的實際,陸續出臺了水量調度規程、交水保證率制度、干渠臨時架泵管理辦法以及當班調度、值班領導崗位職責等方面的一系列規章制度,逐步規范了水量調度管理工作,使水量計量、計劃用水、合理組織輪灌及灌區田間工程管理和運行等工作有章可循、科學規范,促進了灌溉管理水平的提高。特別是近幾年,為了適應新的形勢和灌區改革發展的需要,在多方征求意見的基礎上,對《唐徠渠灌區水量調度工作規則》、《唐徠渠灌區測水量水制度》、《唐徠渠灌區供用水制度》《唐徠渠灌區供水商品率制度》等進行了修改完善,這些都為合理的水量調配,最大限度的發揮水資源的有效利用起到了規范和保障作用。
1.2 堅持計劃用水、科學調度
堅持計劃用水、科學調度,保證水量調度的統一、穩定,是灌溉管理工作的中心環節和主要內容。在水量調度工作中,始終堅持水權集中、統一調配、分級負責、均衡受益的基本原則,實行三級配水,處配水到所,所配水到段,段配水到用水單位,用水單位組織用水戶適時灌溉,形成了自上而下、全面、完整、系統的水量調度網絡。
由于計劃用水和水價政策的不斷推進,水量調度工作面臨的壓力越來越大;可喜的是改變了灌區大水漫灌、隨意縱水入溝的用水習慣,維護了灌區正常的用水秩序,保證了灌區灌溉的順利進行,有效地避免了各類水事糾紛的發生,也保障了工程安全。
1.3 加強測水量水工作、建立健全灌區測水量水網絡
唐徠渠灌區自1983年實施按方計量收費開始,管理處在渠首樞紐唐正閘下三公里處就設立了測水大斷面,在各管理所交接水處建立測量校核斷面。同時完善灌區量水設施,在灌區各支斗渠口修建測量水標準斷面400多處,建立了從引水渠首、干渠管理所之間、支干渠、支渠口的測水量水網絡,為實現科學調度、優化配水、準確及時的下達調度指令提供了保證;同時為計量收費和量化考核奠定了基礎,減少了水事糾紛。
1.4 進行面積核查,全面掌握灌區土地情況
為切實加強水量調度工作,強化灌區管理,全面掌握灌區灌溉面積,更準確地調配水量,我處配合寧夏遙感測繪院利用衛星遙感技術對灌區灌溉面積進行全面核查,經過實地核對和艱苦細致地工作,基本摸清了灌區土地情況,掌握了各類農作物種植的現狀,為進一步加強灌溉管理、合理調配水資源打下了基礎。
2 水量調度工作存在主要問題與不足
2.1 基礎設施薄弱、管理方法有待改進
雖然管理處多方籌措資金,逐年對干渠測水大斷面和支斗口的測量水斷面進行了修建,但現狀是維修新建的速度跟不上破壞的速度,很多地段不僅影響渠道的測流,甚至危及到渠道的安全運行,勢必影響水量的準確調配。由于唐徠渠屬于有歷史記載的老灌區,渠道戰線長、灌溉面積大,老化病險建筑物多,在水量調度中安全隱患多,造成渠段量水不準。還有沿渠各觀測點都為人工觀測,手工記錄,觀測誤差較大,信息反饋滯后,管理方法落后。
2.2 在用水管理、水費收繳中缺乏監督機制
我們雖然在用水管理和水費收繳等方面,制定了一系列管理辦法和規章制度,從制度上來講是比較嚴密的,但在執行過程中缺乏有效的監督,不同程度的存在水量損失和水費流失的問題。
2.3 灌區自然條件差,種植結構單一,農業種植效益低,農民種田的積極性不高。灌區多處在海拔2000米左右的高寒區,氣候條件惡劣,種植結構單一,主要以糧食作物為主,夏秋作物種植比例嚴重失調,灌溉面積多年來一直在70萬畝左右徘徊,再加上灌區距蘭州市較近,農民外出打工較多,種地積極性不高,造成大面積的土地撂荒,灌溉效益不能充分發揮。
2.4 末級渠系工程管理混亂
渠道狀況差,存在有人用,無人管的現象。現在的群管組織雖在灌區的發展中起到了一定的積極作用,但隨著灌區經濟、社會的發展,已不適應當前灌區發展的需要。群管組織運作不盡規范,人員變動隨意性大且不穩定,末級渠系工程管理混亂。
3 水量調度工作今后的努力方向
3.1 利用農業氣象信息實時調整引水指標
要做好實時調度工作,掌握大量的水量調度基礎信息是關鍵,不但要了解實時、預測的水情、雨情信息,還需要了解實時、預測的土壤墑情以及農作物生長情況,而現有的氣象信息滿足不了水量實時調度的要求。建議引進農業氣象信息,利用其提供的沿黃灌區實時降雨情況、土壤的墑情等信息,滾動修正水量調度預案,實時調整引水指標,提高了實時調度的決策水平。
3.2 實施用水實時調整申報制度
為強化實時調度,進一步提高用水的計劃性,在實時調度中實行了訂單調整申報表制度,每個引水口如需要實時調整引水指標,則必須填寫訂單調整申報表。訂單調整申報表制度在我處初步建立了有幾年,但在實際的水量調度并沒有很好的執行下去,導致我處的水量調度存在著很大的隨機性和可變性。造成輸水到稍因天氣或其他臨時性的因素而退水,造成水量浪費。
3.3 將重要的干渠引水口納入水量調度日常管理
為確保所與所斷面流量的準確性,提高用水計劃準確性,自今年起將重要的干渠引水口納入水量調度日常管理,實施了干渠引水口開口申報制度,并建立斗口開關登記電子檔案,確保供水備查工作的連續性。
3.4 利用農作物灌溉制度實行輪灌
在農業用水高峰期,用水流量將激增,如今年的6月7-10日最大日引水流量達100m3/s,這種大流量引水情況往往持續時間較短,但易出現引水流量超引水指標的情況。為此,根據各灌區存在較小的生長期差和灌水時段差異的特點,在灌水時采取輪流集中灌溉方式,既保證了農業用水,又確保了我處的引水指標不超標。
參考文獻
[1]鄧軍濤,田玉麗.2011-2012年枯水期珠江水量調度工作回顧[J].人民珠江,2012-10-25.
[2]章紅燕.水量調度信息在日常管理工作中的應用[J].現代經濟信息2010-12-08.
作者簡介:黃鎮坪(1976-),女,寧夏靈武人,北京工業大學畢業,工作于寧夏唐徠渠管理處,工程師,研究方向:水利工程建設質量管理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