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農村公路建設有助于改善農村交通條件,適應農村經濟發展與建設小康社會的需要。我國農村公路建設起步相對較晚,創建完善的農村公路建設管理模式,還需要進行全面深入的探索,為此,探討農村公路建設管理模式具有一定的現實意義。文章重點探討了農村公路建設管理模式,提升農村公路建設管理水平。
關鍵詞:農村公路;建設;管理模式
1 加強農村公路基礎設施建設
1.1 完善農村公路組織機構,強化技術力量
首先,完善農村公路組織機構。農村公路建設為長期性、復雜性工程,需要多個部門間相互協調,要創建高素質的領導班子,從不同層面、不同視角對農村公路建設開展指導與協調。設置農村公路建設管理辦公室,負責村村通道路的建設工作,對村公路展開各個方面的管理工作,協調好各個鄉鎮的農村公路建設。其次,加強農村公路建設的技術力量。為共存公路參加人員提供共同探討、交流的科技平臺與政策平臺,以期推動科技與管理方面的經驗在農村公路管理中實現更好推廣,提升農村公路管理隊伍內科技人員的業務水平的提升,扭轉農村公路建設中管理人員經驗不足、技術缺乏的局面。
1.2 明確規章制度,確定建設標準
科學合理的規章制度為農村公路建設實施的保障,在工作中創建完善的規章制度與管理制度,并且提升執行力,最大程度提升工作效能。具體來說,一是,創建會議制度,并召開工程建設方面的調度會議,對工程進展情況有清晰的了解,有效協調在工程建設中出現的一系列問題,并且項目負責機構要根據形勢,創建形勢多樣的工地會議,解決在施工中存在的實際問題。二是,創建檢查制度,對工程的質量、進度、資金等多個方面展開檢查,對不符合標準的工程及時進行修復或者返工,對于違規行為采取針對性的措施。
另外,還應該確定建設標準。農村公路建設一般是農機、三級與四級公路為主,有些路段與根據交通量的基本需求來建設二級公路。在縱坡上與彎道半徑適宜放寬,是根據當前的線型,主要是加寬為主,適合進行調整縱坡與截彎取直,按照路基應該加強,路面平整以及排水需要完善的標準來施行;村道因為交通量相對來講比較小,資金建設比較少,可以根據農村一二級公路標準來建設。
2 完善工程質量管理體系,確保公路施工質量
農村公路需要創建農村公路四級質量保障體系,按照公路農村公路里程短、項目多、投資少的特點,每一級農村交通主管部門需要加強技術方面的指導工作,加強監督職責,其實落實好管理方面質量責任,并且做好農村公路質量建設。農村公路建設改造工程應該大力推廣工程監理方面制度,委托具備監理資質的單位來進行監理,也需要相關項目交通部門來組成技術人員建立監理組來開展監理工作。在項目建設的整個過程中,應該執行相關的規程、規范與規定,根據文件來開展施工。確定好農村公路施工流程,掌握公路建設環節,推廣并使用先進工藝與技術。
一是,做好原材料檢查和質量控制工作。對農村公路施工主要材料如鋼材、碎石等根據規定來進行原材料實驗,確保材料在合格之后,才能進入到施工場地。對路基、路面基層、面層分階段進行質量鑒定,每一個階段工程需要檢驗合格后,再上報相關的監理單位,向質量監督單位申請質量鑒定,確定質量合格之后,才能進入到下一階段的工序施工。二是,做好路橋技術培訓工作,提升施工水平與監理水平。為確保農村公路建設質量,需要合格的路橋技術員,才能進行施工。所以,必須抓好工程技術人員的培訓工作,提升農村公路建設項目管理者的施工技術水平,提升工程質量。三是,強化施工現場管理,做到安全生產。樹立安全就是效益的意識,執行施工安全管理方面的規定,落實安全生產責任以及各個方面的防范措施,進一步加大各個方面的宣傳力度,提升群眾的安全意識與施工人員防范意識;清理施工垃圾,并整修農村公路施工現場,對施工的后通車的路段,路基和構造物實施時,設定安全施工標志。四是,加強進度管理。通過創建施工組織計劃與動態性施工報告方面的制度,又能全面掌握施工進展情況,將責任落實到人,層層分解任務,精心實施并合理安排工期,真正提升農村公路進度管理水平。
3 處理好公路建設和農民負擔之間關系
采取農民自愿的形式,強調實效,做到不勞民傷財,堅決不能搞“一刀切”。執行國家減負政策以及稅費改革方面的規定。對農村公路施工項目也需要進行認真組織,確定好建設的順序,真正建設成讓農民群眾最受益的公路;將我國的法律、法規以及政策等采用合法方式,去積極引導農民參與到農村公路建設之中來,推廣村民自治農村公路修建方式,真正處理好公路建設和農民負擔間的關系。
4 加強對農村公路建成后的公路養護工作
按照《公路法》中的相關規定,農村公路養護主體主要是鎮級人民政府。每一級交通主管部門需要依靠地方人民政府,進行深入調研,進行體制方面的創新,積極聽取農民群眾的意見,切實發揮好群眾的積極性,創建穩定、長效的農村公路養護機制。
具體來講,需要從以下三個方面出發:一是,落實好公路養護方面的經費。農村道路養護與建設,資金為核心,除了當地交通部門撥付農村道路經費養護外,鎮政府與村委會需要從別的方面,采取多渠道來籌集資金養護。例如,可以讓沿線村民出工或者出資。二是,創建專業性的養護隊伍。按照農村公路實際,將村界作為單位來對營養路段進行劃分,并且做到責任到人。按照農村公路養護里程與路段實際情況,確定維修用料基數,確定好工作的具體目標,確定報酬。在年底之前根據任務情況來進行結算。三是,采取年終檢測評比方面的制度。在年底時,交通管理部門組織相關的人員對全部農村公路展開維護檢查的評比,路況在達到一定狀況后,給予物質方面的獎勵。進而更好調動養護人員對公路維護的積極性,提升養護質量。
參考文獻
[1]吳志斌.淺談我國農村公路的建設與現狀[J].中國新技術新產品,2010(5).
[2]張斌.淺談農村公路建設及養護管理[J].黑龍江交通科技,2010(7).
[3]彭俊杰,李小娟.我國農村公路養護存在的問題及采取的措施[J].科技資訊,2010(28).
[4]王成文.淺析農村公路建設與養護管理[J].科協論壇(下半月),201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