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隨著我國經濟的快速發展,人們對建筑施工的質量要求越來越高。在建筑物混凝土施工過程中經常會產生裂縫,這些裂縫的產生嚴重影響到了工程的整體質量。當前混凝土施工最常采用的就是無縫施工技術,經過實踐證明,采用該技術的建筑物至今還沒有發現裂縫,但是當前我國對此技術研究的并不是很深入,還需要我們不斷的進行探索。在施工過程中我們應該嚴格地控制施工質量,保證工程建設的質量。文章主要通過實例對大面積混凝土樓板施工中無縫施工技術進行了詳細的探討,希望能夠找到控制裂縫的措施。
關鍵詞:大面積混凝土地面;裂縫;無縫施工控制
隨著建筑實踐方面的發展,我們通過使用混凝土補償收縮原理并采取膨脹加強帶進行施工,實現了使用超長鋼筋混凝土的無縫施工,在同類工程施工中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1 混凝土無縫施工設計
1.1 設計思路
混凝土無縫施工設計主要就是為了實現控制裂縫產生的目的。通過大量的實踐證明,結構長度和溫度應力是呈現非線性關系,而且混凝土溫差和收縮變形之間的關系很大,把混凝土結構面按照垂直方向分為若干份,每一份為一倉,在具體的施工過程中我們通常是實行分倉進行矯治,通過這種辦法我們實現了對混凝土早期較大裂縫的有效控制,而針對混凝土早期較小的裂縫,我們可以通過把各個倉澆筑成一個整體的方式進行控制,不過在施工過程中還是應該具體問題具體分析。
1.2 跳倉間距的確定
為了能夠更加科學的確定跳倉間距,我們可以根據工程建設的需要對地基混凝土板的實際情況進行計算。跳倉間距取十七米,整個展覽館的實際尺寸就應該是一百米乘以九十八米,按照垂直方向,把整個區域分為三十個網格。
2 混凝土施工工藝
在進行澆筑之前,我們需要對網格進行編號,然后按照相應的順序進行澆筑,值得注意的是我們在澆筑每個網格的時候必須保證混凝土是一次性澆筑,同時應該避免出現冷裂縫。
2.1 混凝土工程
混凝土工程中使用最多的材料就是水泥和水,我們必須科學的控制好水泥和水的用量,我們發現水泥的用量越大,那么混凝土的含水量就越大,收縮變形的程度就越大。在施工之前應該由專門的技術人員進行試配,選擇最為科學的配比,最佳的水灰比為零點四三,水泥的用量應該為每米三百二十八千克。根據工程要求混凝土所需要的石子量比較大,因此我們應該摻入百分之零點七五的減水劑,這樣不僅能夠增強混凝土的和易性而且還能夠加強混凝土的整體性能,此外,還能夠減少百分之十的含水量,達到減小混凝土回縮量的作用。針對工程所需要的砂子,我們可以選擇使用平均粒徑為零點三三六的砂子,這樣就以減少混凝土的用水量,保證混凝土工程質量。
假如在工期允許的范圍內,我們可以采取在混凝土里面加入一定量的粉煤灰,這樣就可以降低早期混凝土的強度,這是因為混凝土本身的特性就是具有收縮變形的能力,而粉煤灰則有膨脹變形的能力,二者相互作用,就可以幫助抵抗混凝土裂縫的產生,幫助混凝土工程提高質量。
2.2 主要技術措施
2.2.1 混凝土的攪拌。混凝土的攪拌程度直接影響著混凝土的質量,所以施工人員應該在施工現場繼續攪拌,為了保證混凝土入模時溫度不是太高,我們應該對現場的沙石進行遮陽,必要的時候應該撒水降溫,堆放水泥的倉庫應該時刻保持流通。
2.2.2 坍落度嚴格控制。坍落度控制在(12.2)cm,混凝土澆筑前應對水灰比、坍落度和入模溫度進行測定,初始施工時坍落度應每1h檢查一次,質量穩定后,2~4h檢查一次。混凝土入模溫度測試每工作班不應少于兩次。
2.3 混凝土振搗必須充分
混凝土入模后先用插入式振動棒振密振實,然后用振搗粱振至表面平整,后用Φ180的鋼管(內裝砂子),制成的提漿滾在混凝土表面來回滾壓提漿,用人工抹平。
混凝土澆筑振搗完畢,立即采用塑料薄膜覆蓋,進行保水養護7d以上。注意混凝土所處的大氣環境,在干燥季節或風口處應加強保水措施,防止混凝土水分蒸發速度過快,以控制其出現早期表面裂縫。
加強混凝土的養護,目的是要使混凝土保持或可能接近于飽和狀態,使水化作用達到最大的速度,以得到更高強度的混凝土。在養護溫度相同的情況下,連續濕養護(即蓋草袋子、灑水養護)時混凝土強度在各齡期均為最高。特別是混凝土在澆筑后內部處于升溫階段時要適時進行濕養護,以加強混凝土的水化反應。這樣一方面可以降低混凝土內部的溫度峰值,又可以防止后期的強度損失。尤其摻加減水劑后更需要保證養護時間。
3 施工控制措施
3.1 要求攪拌站嚴格執行配合比,施工配合比可根據現場材料情況在允許范圍內進行調整,以保證混凝土的工作性能。
3.2 混凝土出站前,要求測試坍落度,同時觀察和易性,不得出現離析、分層等現象,不符合要求的混凝土不得出廠。
3.3 澆筑混凝土時,對到施工現場的每車混凝土都要求測坍落度,控制在160~180mm,并觀察其和易性,不得存在離析、泌水現象。表觀檢查不符合要求的混凝土堅決退場。
3.4 混凝土振搗嚴格按操作規程進行,不能漏振、欠振和過振,更不得用振搗器拖趕混凝土,振搗時間掌握在以混凝土表面出現浮漿和不再下沉為準。
3.5 混凝土表面經耐磨處理并壓光后立即覆蓋塑料布進行保水養護,使混凝土表面一直處于潮濕狀態。
3.6 表面防裂施工技術要點
3.6.1 泵送混凝土經振搗后表面水泥漿較厚,容易引起表面裂縫,首先,要求在振搗最上一層混凝土時,控制振搗時間,注意避免表層產生太厚浮漿層。
3.6.2 除此之外,外界溫度的變化也會導致混凝土裂縫的產生,主要就是因為外界溫度的變化和和混凝土內部產生的溫度存在差異,此外氣溫的升高或者是驟降都會造成混凝土表面和內部溫度有一定的梯度。必須做到認真振搗,在振搗完成之后還應該使用兩米長的括尺把混凝土表面多余的物質刮掉并按照相關規定把表面刮平整。一旦發現有坑洼的部分就應該馬上使用混凝土進行填平,在第一次澆筑混凝土初凝時進行第二次抹平,完成之后應該禁止人員隨意走動。
4 現場監測與分析
為了減少混凝土表面裂縫的產生,我們需要對大面積混凝土水熱化情況進行詳細的分析,并發現混凝土澆筑前、中、后期溫度升降情況。在根據工程建設的實際情況(尺寸、厚度、形狀)等的不同,在不同的位置設置不同的檢測儀器,通過實時進行檢測記錄,根據大面積混凝土早期升溫快,后期降溫也快的特點,在相應的溫度應力計算的基礎上,確定了測試的時間段應該為三十分鐘到八個小時,每四個小時進行一次讀數并做好記錄。
使用這種施工技術,不僅能夠增強混凝土結構的整體強度,而且還能夠延長混凝土工程的使用壽命,對控制混凝土裂縫的產生起到了很好的作用,為社會創造出了更多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施工企業通過合理的施工管理,采取科學的施工技術,按照相應的標準和規則,實現混凝土工程的快速進步。
參考文獻
[1]王驕,趙海波.淺談超長超大非預應力混凝土底板無縫施工技術 [J].科技資訊,2011-09-13.
[2]孫德震,劉恩勝,盧正雷.超長鋼筋混凝土結構無縫施工技術在污水處理廠工程中的應用[J].水利建設與管理,2011-04-23.
[3]吳賢宗.某工程無縫施工技術的應用[J].福建建材,2012-10-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