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為了提高建筑設計質量,文章從建筑設計化的確定、設計輸入和評審控制、專業互提資料管理、設計評審管理流程、設計文件審校等幾方面來構建建筑設計過程和設計質量保證體系。
關鍵詞:建筑設計;設計質量;保證體系
引言
隨著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深入發展,市場經濟的開放性以及競爭性在建筑設計市場體現得較為明顯,建筑設計市場從稀缺逐漸走向飽和,市場由占據主導地位的賣方市場轉向買方市場,建筑設計市場的競爭日趨激烈。面對日趨激烈市場競爭,不少建筑設計單位由于過分追逐產值和進度,而忽視了建筑設計質量,將“質量是企業生命”拋擲腦后,造成無計劃書進行設計、無地質勘察資料進行設計等內部管理混亂的局面,使建筑設計質量面臨嚴峻的形勢[1]。為了提高建筑設計質量,本文從建筑設計化的確定、設計輸入和評審控制、專業互提資料管理、設計評審管理流程、設計文件審校等幾方面來構建建筑設計過程和設計質量保證體系。
1 建筑設計計劃的制定
建筑設計計劃是保證建筑設計質量的基礎保障。在制定建筑設計計劃時,要確定設計的總負責人、專業負責人、審定人、校對人以及相關專業負責人等,之后要根據設計任務要求、范圍以及基礎資料,對現場進行勘察,將設計資料收集齊全。一個規范的設計規范一般有設計任務綜述、設計進度、人員配置、技術標準等有效版本的配置和主要技術要點等諸多部分組成。在設計任務綜述中,要將概況、設計范圍、設計階段等進行闡述,在設計進度中要將設計起止日期、評審時間、交圖時間以及項目配合進度等進一步明確[2]。
2 加強對設計輸入級評審控制
在設計輸入內容方面,由于設計輸入內容一般分三個階段,即方案設計階段、逐步計劃階段和施工圖設計階段,因此要加強設計輸入控制需從這三方面入手。首先在方案設計階段,要有項目建立批準文件、資金使用許可證、土地規劃許可證、業主的設計任務、圖樣、專利產品、計算機應用軟件、紅線圖以及相關的法律規范和技術標準等,要對這些方面嚴格控制。其次,在初步設計階段,要有確保規劃方案批準文件、業主設計任務書、地質資料等資料齊全。再次,在施工圖設計階段,要確保初步設計批準文件、初步設計輸出文件、詳細的地質勘察資料等資料的齊全,通過加強方案設計階段、逐步計劃階段、和施工圖設計階段的控制,來保障設計輸入質量。在設計輸入評審中,要對規劃方案、初步設計評定書等文件的表述進行評審,如果表述不明確,則予以修正,之后遵照執行,對業主設計任務書、圖樣等進行評審,如果有違規行為及時解決,對勘察的地質資料要對其準確性以及完整性進行評定,以滿足基礎設計要求。此外,要對法律法規、技術標準計算機應用軟件等進行評定,確保其有效性[3]。
3 專業互提資料管理
在專業互提資料管理上,其傳遞形式必須以文件的形式進行傳遞,提條件人要填寫專業互提條件單,所填寫的專業互提條件單要經專業負責人審校之后并簽字,負責人簽字之后還要經設計總負責人進行審核并簽字,然后由專業負責人開始組織實施。在專業互提中,要使所提條件能明確表達各自專業的意圖,同時符合相關的規定。在初步設計階段,首先,建筑專業向各相關專業提供的設計條件包括建筑物各層面圖和剖面圖,其中各層平面圖應標明軸線和柱網中心尺寸、墻體厚度、外圍護結構熱工參數等,在剖面圖中要將各層標高、屋面、樓面、地下室等構造標明,并進行相關說明。其次,水、暖等專業要向結構專業提出設備位置以及相應參數荷載。而結構專業應向建筑專業提供結構形式、柱梁的初步斷面尺寸、剪力墻位置等,水、暖等專業要向電氣專業提出用電設備位置、電壓等要求,且相互提供用水、用熱條件。暖通空調專業要向動力專業提出熱媒性質、參數和熱量條件。此外,各專業要向建筑經濟專業建筑項目平面、剖面、系統等圖紙。在施工圖設計階段,建筑專業要向各個專業提供的設計條件要包括建筑各層平面圖、立體圖和剖面圖,而各專業向結構專業提供設備位置荷載以及預埋件空洞尺寸和相關要求。結構專業應向有關專業提供結構形式、柱梁的初步斷面尺寸、剪力墻位置等條件。在專業互提階段,要在施工圖設計階段和初步設計階段沒有變化時,方可作為有關專業設計的基礎資料和依據。在專業互提中,要確保簽字審核的力度,對于沒有簽字的設計文件將不能作為基礎資料,對于互提條件的實施情況也要進行審查,意識設計過程順利推進[4]。
4 建筑設計評審管理流程
在設計評審管理中,應根據策劃的安排來進行評審,評審要系統全面,在評審過程中要對“設計評審記錄單”進行填寫,在方案設計階段,專業設計評審人員要對設計人提出的方案草圖進行評審,對于復雜綜合設計要進行綜合評審。初步設計文件應由建筑工程師進行評審,并對“初步設計文件評審記錄單”予以填寫。在施工圖設計階段,當方案經過專業互提無需修改時,則可進行評審,對于修改的部分,要由修改專業進行專業評審。當施工圖設計文件在進行交付時,要由各專業會審,實現對施工圖設計的綜合評審,同時要對“施工圖設計會審、會簽記錄單”進行填寫。
5 建筑設計文件審校
設計文件的審校是對設計成果的驗證,也是使設計輸出與設計輸入相符合得到有效保障的重要環節。在對設計文件進行審校的過程中要采取三級逐級審校的方式,在審校的環節上主要有校對(從圖面上的差錯和疏漏等方面入手)、審核(包括設計方案、標準、原則、使用需求等)、審定(方案原則和技術措施等)[5]。從校對上來說,要對設計圖圖面上的差錯和疏漏進行校對,圖面上的尺寸標注是否正確、畫法是否有差錯、圖例是否準確、對應關系是否吻合、計算過程與結果是否有紕漏等,從多方面來對圖面進行嚴格校對,在校對的過程中,要對“設計文件校審記錄單”進行填寫;從審核上來說,審核是設計文件校審的第二環節,是校審環節中的重點,在此環節中,要加強對設計方案是否合理、設計標準是否規范、設計原則是否正確、使用需求是否能得到有效滿足、規范是否執行到位等方面進行嚴格審校,在對圖面校對的基礎上進一步找出設計文件的差錯和漏洞,并對相關的記錄進行認真填寫,如若審核人員有修改意見,應由設計人員予以修改,修改完畢之后由審核人員簽字確認之后,方可交由審定人員進行審校;審定環節是設計文件審校中的最后環節,在此過程中,審定人員要從設計文件的功能性、安全性、經濟性、可信性、可實施性等幾方面加強對設計文件的審校,使設計文件的設計原則和技術措施具有較強的功能性和適用性。在設計文件審校過程中,要對三級審校人員的素質嚴格要求,對其資歷和設計經驗要提出高要求,這樣才能使三級審校工作取得良好的效果,同時提高建筑設計質量和設計水平。
6 結束語
實踐證明,通過從建筑設計計劃的確定、設計輸入和評審控制、專業互提資料管理、設計評審管理流程、設計文件審校等幾方面來構建建筑設計質量保證體系對優化建筑設計過程和設計質量具有重要作用。今天的質量就是明天的市場,只有加強對建筑設計過程和設計質量體系建設,設計出高質量、高水平的設計成果,才能使企業在未來的競爭中立于不敗之地。
參考文獻
[1]尹成功,王維芝.淺析建筑設計質量的優化管理[J].中國高新技術企業,2008(11).
[2]劉娟,劉振云.建筑工程設計質量優化管理[J].經營管理者,2009(4).
[3]宋洋,黃輝.建筑設計質量的優化管理[J].品牌與標準化,2011(8).
[4]王偉杰,楊琦.建筑設計項目管理運用的探討[J].建筑設計管理,2007(5).
[5]許振中,朱發丁.淺談如何加強建設工程質量管理[J].科技創新導報,2008(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