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通過對飾面磚外墻出現滲漏現象的機理和原因分析,提出針對性的預防處理措施和事后補救方法。
關鍵詞:飾面磚;外墻;防水;滲漏;防治
1 面磚墻面滲漏原因分析
使用面磚裝飾墻面普遍是在面磚上粘上水泥砂漿,用砂漿把相鄰兩塊砌筑體材料之間的縫隙填充而成。假如黏上的水泥砂漿比較多,就會容易形成縫隙、空鼓的情況。并且面磚之間的縫隙、接槎孔縫,都很容易見到。
外墻面上的雨水,通過面磚勾縫上的裂縫、接槎孔隙,有的進入空鼓面磚的“空鼓囊”內,有的進入打底砂漿的裂縫或打底砂漿的“空鼓囊”內,這兩部分水,如果與砌體的不飽滿灰縫相通,則形成具有虹吸作用的毛細孔通道,內墻面的粉刷,一般較疏松,容易將毛細孔通道內的水分吸附和積聚,這樣,從外墻面上進入的水,通過毛細孔通道被內墻粉刷吸附、積聚和散發,即水分只能在內墻上一個面進行散發,這就是面磚墻面滲漏的機理。
通過對滲漏墻面的調查研究而得,調查中發現,產生這種滲漏的原因有多種:
(1)設計因素
各種外墻構造對漏水的影響,即設計方面的因素有:
①有的墻體策劃過程中單純的為了好看而把外墻的裝飾面磚策劃為縫隙比較細的拼接樣式,在兩塊磚之間就不能填充具有封閉性質的物料,很有可能會產生滲水的現象。②策劃外墻體窗戶的樣式是平齊的,在窗框處可能會產生滲水現象。③在外墻體的策劃中,不一樣性質的材料相連接,一定要柔性相連,不過施工策劃中沒有這部分詳細的策劃圖。④外墻體立體策劃中對于防水以及滲水的細節部分處置不當。例如,窗框形狀、滴水線、貫穿墻體的管道、金屬材質的門窗以及墻體之間的連接都沒有具體詳細的策劃圖。
(2)施工因素
①墻體之間的灰縫有空隙,沒有全部被填滿;在清理基底的時候不仔細,清理縫隙以及浮漿不干凈,孔洞以及空隙不好修補,在打底之前沒有對墻體進行灑水。②第一,由梁和柱組成的外墻體構造由于梁和柱之間的連接并不是很緊密,這個位置容易出現滲水現象;第二,墻體和柱相連的地方,一般都是抹灰后七天就會產生縫隙,有的嚴重的還會將裝飾墻面的磚拉裂,尤其是質量比較輕的磚以及空心磚,受熱膨脹受冷收縮產生的形狀變化和混凝土之間的差別很大。③打底抹灰的厚度太高或者太低都會產生縫隙。并且一次性抹灰在十毫米以上的,也會容易出現縫隙。④高出外墻體的腰線以及墻體根部連接的地方沒有設計成圓弧狀的,水會很容易灌進墻體內。⑤穿墻而過的管道以及預先設計的孔洞封閉性沒建筑好。⑥窗框的裝置在封閉性防水上沒有建筑好。⑦外墻體貼的裝飾性面磚和水泥砂漿之間粘結性不好出現空鼓,這是因為水泥砂漿配比度不達標或者貼面磚時沒有先把墻體進行灑水濕潤導致的。⑧外墻體貼的裝飾性面磚之間的勾縫建筑的不密實,沒有專用的配套工具,并且預留的縫隙比較細,水泥砂漿不好勾進面磚后。
(3)使用因素。建筑好房屋能夠入住之后,用戶大多要再自行裝置防盜窗、裝修、空調、抽油煙機等都要打穿墻體和外部接觸。打孔裝置完成后,很多人不會再進行封閉處置,這種現象不光會有外部的雨水滲入,還有對附近的房屋以及打孔位置的下部樓宇產生不良的作用,出現公害。因此為解決這種現象,應該由物業單位參與進來統一進行穿孔以及事后封閉孔洞的封閉處置,房屋的策劃工作者最好也參與進來,建筑機構統一留置孔洞統一進行封閉處置。
2 面磚飾面滲漏的防治
2.1 面磚飾面的滲漏是由裂縫通道的毛細孔虹吸作用所吸進的水分,被內墻面疏松的粉刷層吸附和積聚而引起的。因此,對于這種滲漏的防治對策的基本思路是不讓形成毛細孔通道。
外墻立面設計要求有防水概念及功能設定,在設計圖紙上明確注明打底砂漿的層數和用材,注明面磚規格、顏色和粘貼材料,這是防止滲漏的首要環節。
2.2 嚴把墻體砌筑質量關
2.2.1 增強框架柱和墻體連接位置的建筑。填充墻體在靠近柱、板底的位置,要預先留出空縫,在抹灰之前使用墻體斜磚、立磚或者側磚進行擠壓,傾斜的角度大概在六十度,斜角縫隙一定要填充實,可以分兩次到三次進行填實,填補水泥砂漿的收縮以及下榻現象。在混凝土框架梁以及填充墻的連接位置,沿著墻體高度間隔五百毫米就埋壓兩根直徑為六毫米的鋼筋,伸進墻內的長度在五百毫米以上。在混凝土框架柱和填充墻連接的地方,使用三百到五百毫米寬的鋼絲網進行鋪設,防止因為溫度發生改變出現收縮不勻稱倒是縫隙的出現。
2.2.2 確保砌筑砂漿飽滿度。施工中應嚴格控制砌筑砂漿的飽滿度,在磚孔垂直的情況下,水平鋪灰應用與磚孔模式相同的套板,防止砂漿掉入磚孔中:磚豎縫應先掛灰后砌筑,宜用內外臨時夾板灌縫,并用專用的灰刀壓實補灰。這樣,大大提高了墻體的抗滲能力。
2.2.3 對于填充墻每天建筑的高度一定要掌握好。建筑中,建筑工人為了省事,一次性就把填充墻堆砌到梁下,這樣會因為堆砌下降導致框架梁柱出現縫隙,出現滲水。填充墻每天堆砌的高度都要在一米八一下,如果天氣是降雨天氣,每天建筑的墻高度要在一米二以下。
2.3 嚴格控制抹灰層水泥砂漿的強度和厚度
水泥砂漿標號過高或太低、一次抹灰厚度超過10mm,都易導致裂縫,所以嚴格控制外墻抹灰層的水泥漿標號和抹灰層的厚度,同時滿足水泥砂漿抗壓強度和粘結強度的要求,也是防止外墻開裂的有效措施之一。
2.3.1 每涂抹一次水泥砂漿,厚度掌控在五到七毫米,要等水泥砂漿全部凝固之后才能再進行下一遍的涂抹。
2.3.2 為了確保砂漿粘結度強,更加易和,降低水泥砂漿收縮變形,最好在砂漿中加入添加劑。
2.3.3 每涂抹一次砂漿就要進行一次灑水保護,避免因為水分缺失形成縫隙。
2.3.4 外墻中抹灰的轉角及交界處墻體的連接,應該留在和強梁以及柱、剪力墻和樓面連接位置的三百毫米到五百毫米附近。
2.4 填塞墻體上一切可能滲水的通道
在對外墻進行裝飾建筑之前,要對墻體進行一次全面詳細的檢查,檢查其是否具有縫隙、孔洞、空縫等等,并立即進行修補;如果墻體中有瞎頭縫,一定要先挖掘出深度在三十毫米以上,寬度在八毫米以上坑,使用配比為1:2.5的摻入了膨脹劑的水泥砂漿把這些縫隙、孔洞修補平整,封閉滲水位置。
2.5 加強金屬外窗與墻體之間的密封處理
2.5.1 金屬外墻框與洞口的間隙采用發泡劑填充飽滿,外窗框四周的內外接縫應用密封膏嵌縫嚴實。
2.5.2 外窗口窗框下緣與墻面裝飾面層交接處勾縫不密實是造成外墻滲水的薄弱環節,因此,在接縫處應預留5~8mm槽口,并用橡膠密封膏嵌填密實。
2.6 窗臺抹灰內高外低,外窗臺保證有20%的坡度,外墻窗楣、雨蓬、陽臺、壓頂和突出腰線等均在上面做流水坡度,下面做滴水槽或鷹嘴,滴水槽的寬度和深度均不小于l0mm。加強鋁合金門窗自身質量的檢查,所有接縫、螺釘腿均要涂玻璃膠,認真封閉,消除一切可能導致滲水的縫隙。
為了實現以上的防治措施,必須各方面著手,共同實施,對面磚外墻滲漏進行綜合治理。
3 結束語
上面所講訴的滲漏原理以及當前的狀況,是根據了解的墻體滲漏現象為根本;并且,上面所講訴的滲漏情況的事先防范以及事后處置作業也通過了建筑施行的檢測,證實了這種建筑方式是高效能夠實施的,促進了經濟以及社會利益。總而言之,要想處理好外墻體裝飾面磚的滲漏現象要從源頭上進行解決,保證水泥砂漿的填實度,內墻以及外墻的抹灰一定要分層進行,不能一次性涂抹完畢,面磚間的勾縫一定要充實,沒有空縫,這樣才能全面的治理墻面滲水的現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