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我國動植物資源豐富,野生東北虎是我國特有物種,我們應該珍惜和愛護。文章就闡述一下關于野生東北虎標本制作相關技術的應用。
關鍵詞:野生東北虎;標本制作;技術
2010年2月25日7時,在黑龍江省東方紅林業局管區內發現一只野生東北幼虎,發現時該虎被卡在一處民宅的柴垛縫隙中,被解救后于2月28日9時死亡。黑龍江省博物館獲悉情況后立即向上級領導申請,經國家林業局審核批準,由東方紅林業局無償捐贈給黑龍江省博物館。
東北虎屬國家一級保護野生動物,是世界瀕危珍稀物種之一。隨著人類生產、生活活動的增加,東北虎等野生動物棲息環境不斷受到破壞,導致東北虎棲息地的破碎化,棲息面積不斷減少,從而使野生東北虎種群走向瀕臨滅絕的境地。
此次野生東北虎標本的制作對于豐富館藏和進行野生動物保護科研具有重要價值和作用,也能更加生動鮮明地展示出黑龍江這片廣袤地域的特色自然資源。
本次東北虎標本計劃制作剝制標本一件,骨骼標本一件。由于傳統的哺乳動物標本的制作方法,一個動物只能做一個剝制標本,骨骼標本因缺少顱骨、四肢骨,不能制作完整的骨架標本,若制作骨架標本則不能做剝制標本,這樣對珍貴動物勢必造成資源浪費。我們對傳統的制作技術作了一些改進,成功地將東北虎幼虎制成了剝制和骨架兩個標本。現將方法介紹如下。
1 剝制標本制作及新技術應用
1.1 剝制
東北虎尸體的剝制采用傳統的剝制方法,自腹部中線處順下勢開口,繞過肛門,至尾末端,然后四肢沿內側開口,從后向前將皮肉分離,剝至頭部后在口唇部切斷,至此皮張全部剝離。剝離頭部時需要注意耳道、眼睛的處理,以防割破影響標本的外觀。
1.2 皮張處理
將剝離的虎皮去除碎肉、脂肪,去污后浸入幽蘭混合液中。幽蘭是一種液體防腐劑,國外廣泛應用于紡織業的防蛀劑。幽蘭可使毛發中的蛋白質發生化學轉變,這種轉變使得昆蟲無法再將毛發當成食物,也無法對其進行消化。經幽蘭處理過的皮革抗腐蝕性高,保存周期長久,與傳統防腐劑砒霜相比較,幽蘭更加的快捷有效,更加的環保,對人體的健康也沒有任何影響。幽蘭技術早在幾年前國外已經開始廣泛使用,這項新技術的應用在黑龍江也是開創了先河。
傳統的標本制作方法是對皮張只進行防腐處理,然后直接應用在假體上進行縫合。這次我們將皮張防腐處理之后,還利用鞣制劑和毛皮油對皮張進行鞣制,讓生皮變為熟皮,鞣制好的皮張不但異常柔軟,光彩鮮艷,而且毛發的韌性也有了很大的改變,更加利于標本制作。之所以采用全新的熟皮制作技術,是因為北方秋冬氣候寒冷干燥,傳統的生皮制作技術很容易讓標本在這種環境下身體表面失水開裂,影響美觀。熟皮之后不但能夠最大限度的避免這種情況的發生,而且制作出的標本更加的栩栩如生,還原自然形態。
1.3 制作假體
傳統的標本假體,一般是利用干草以及脫脂棉等物品進行綁合填充,雖然制作快速,但是制作成的標本易變形、線條不明顯。為了展現東北虎生前的王者風范,此次采用翻模工藝制作假體。將剝皮之后尚未剔除肌肉的軀體,包括頭部整體翻模。這樣就可以完美的解決制作骨骼標本缺少頭骨和四肢骨的問題。整套假體采用玻璃鋼制作,假體的各部分肌肉都能夠按照真實比例呈現出來,牙用樹脂膠翻模制成,裝于上、下頜骨上,牙齒上的磨痕也可很好的展現出來,十分逼真。
1.4 縫合整理
將經過熟化防腐處理過的虎皮套在假體之上,調整好各關節位置之后,開始縫合,縫合采用內進外出的方法,這種方法的好處就是可以利用動物的毛發遮蓋刀口和線頭。
這只幼虎是由于誤闖農戶家,加塞在柴草垛子的縫隙中致死,在柴草垛子縫隙中掙扎過程中,腿部和腹部不同程度的刮傷,以致表皮毛發脫落,為了不影響標本制作出來的效果,利用與幼虎毛發韌度、顏色相似的人工毛發進行填補粘貼,粘貼完成之后進行修剪、梳理紋路。
2 骨骼標本的制作
2.1 骨骼的清潔、消毒、脫脂及漂白
將骨骼從肌肉中剔出,然后至于清水中,通過自然腐爛將骨骼上殘余的肌肉、筋腱、軟組織去除掉。骨骼清潔之后經酒精、汽油輪流浸泡脫脂后浸入5%過氧化氫溶液中漂白,取出后沖洗潔凈。
2.2 骨架穿制
首先將松動的上、下頜牙粘牢,將下頜骨與顱底相連,取一段鋼筋,長度約為顱腔至尾骨前5cm的距離,以脊柱的自然生理彎曲將其成型。通過椎孔將椎骨按寰椎、頸椎、胸椎、腰椎、薦椎的順序套在鋼筋上,各椎骨之間用乳膠粘合,鋼筋前端插入枕骨大孔,尾椎用鐵絲串連,把鐵絲前端固定在骶管處的鋼筋尾端,用細鐵絲將每根肋骨后端連接在椎骨上。將四肢骨間用鐵絲穿連固定,用細鐵絲穿制四足,并連于四肢長骨下端,肱骨上端和股骨上端分別與肩胛骨和髖骨相連,按正常位置將肩胛骨連于胸廓。最后在腰椎下方安置亞克力透明支架,使整個骨骼標本更加穩固。
經改進的方法可將一個動物同時制成外形和骨架兩個標本,對于珍貴的東北虎來說利用效果得到了很高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