該文從新功能主義的視角分析歐洲一體化背景下歐盟專利制度一體化進程的發展及理論原因,厘清功能外溢在歐盟專利制度發展進程中所發揮的作用,并從歐共體專利制度和歐洲專利制度兩個方面探究歐盟專利制度的進程。
歐洲一體化的一個重要的目的就是建立一個歐洲范圍內統一的共同市場,實現歐洲范圍內的自由競爭,而要實現自由競爭,就必須保障經濟活動的自主進行,保障競爭不被國家立法所設立的邊界阻礙。而歐盟成員國都在控制著專利權維持費用、司法執行和與專利有關的競爭政策,這就導致基于同一發明創造的專利權在歐盟不同成員國內可能產生不同的效力,從而扭曲市場競爭。因此,實現歐盟共同市場的目標就需要協調歐盟內的專利制度。
在研究歐洲一體化的理論中,新功能主義(new functionalism)的分析是最到位的,新功能主義也被稱為聯邦功能主義(federal functionalism)。以恩斯特·哈斯(Ernst Haas)為代表的美國學者認為,一體化的動因在于包括利益、政黨、政府、國際機構在內的各種政治力量因追求各自利益施加壓力所產生的相互作用,主張一體化是一個能動的過程,其中功能外溢(functional spill-over)是一體化發生的關鍵途徑。具體而言,功能外溢是指這樣的一種狀態——在與某個特定目標相關的行動,帶來一個新的狀態,原先的目標只有在采取進一步行動的情況下才能實現,從而創造了一個新的條件和對更多行動的需要。也就是說,一體化在一個經濟部門的建立和深化將對相關部門帶來一體化的壓力,如果這些相關部門不實行一體化,已經一體化的部門將不能充分享受一體化的全部利益。通過這種壓力,一體化將從一個部門傳遞到其他部門,形成“外溢”。所以,歐盟專利制度的建立和發展就可以看作是歐洲經濟一體化在專利領域外溢效應的反映,下面筆者從歐共體專利制度及歐洲專利制度兩個方面進行分析。
一、歐共體專利制度
1975年,歐共體簽訂了《共同體專利公約》并于1989年修訂,但一直未獲批準。十年后,歐盟委員會準備通過《共同體專利規則》建立共同體專利制度,并在2000年提出相關議案,2003年,成員國進一步就共同體專利制度達成了所謂的“共同政治途徑”,但是該議案于2004年被否決。歐洲共同體層面的專利制度至今仍然沒有建立起來。
構建歐共體的《羅馬條約》中沒有明確提及要建議一個統一的共同體專利制度,更沒有明確授權歐共體管理專利事務,只是在部分條款中規定了共同體有權制定法律來協調各成員國的法律制度,該文原載于中國社會科學院文獻信息中心主辦的《環球市場信息導報》雜志http://www.ems86.com總第526期2013年第43期-----轉載須注名來源包括:在羅馬條約相關規定中列明的特殊事項,當成員國的不同法律或者行政規定對于共同市場的建立或者正常運行產生直接的影響,或者當歐共體委員會得出結論認為成員國的法律規定背離了競爭的條件而引發了需要消除的扭曲市場的效果。雖然條約中有上述規定,但是就在條約的第二百二十二條同時規定了條約不得干預成員國對于財產權制度的管理,而專利權恰恰被公認為財產權的一部分,這就使得歐共體介入專利制度的管理遇到困難。
后來,歐盟主張通過制定理事會規則,將共同體中的專利事務重新納入到共同體的法律制度中,即試圖通過這一路徑將專利制度拉回到共同體的法律框架內,當然其依據是《羅馬條約》的第二百三十五條——如果共同體的行動表明有必要以達成促進共同市場有效運作之目標,而條約又沒有提供必要的權力,理事會則可以投票一致通過委員會的提議并在咨詢歐洲議會之后,采取適當的措施。
由此可見,歐共體專利制度的發展經歷了一個從政府間外溢到超國家的外溢的過程。
二、歐洲專利制度
歐洲專利的制度是建立在《歐洲專利公約》的基礎上的,該公約由德、法、英、荷蘭、比利時和瑞士六國于1973年10月5日在慕尼黑外交會議上簽訂的。現締約國已經發展到近40國。由于公約本質上是國家間的合意,因此國家在這一制度的建立過程中占據著主導性的地位,而建立在該公約基礎上的歐洲專利局(European Patent Office,簡稱EPO)則是一個政府間的國際組織,由于該性質,EPO在管理歐洲專利事務方面的權力是有限的,也決定了歐洲專利在本質上只是歐洲各國專利的集合,而不是一個統一的歐洲專利制度,導致EPO制定的規則對成員國的約束力不足。同時,正因為EPO尊重了各成員國對各自專利事務治理的權力,EPO的歐洲專利制度才得以成功建立并有效運行40余年。
實際上,EPO并沒有止步不前。經過40余年的發展,EPO逐步擴大了自己的權利范圍,也相對偏離了當初確定的“維護共同市場”的目標。例如,《歐洲專利公約》在其2000年的修訂案中提出其只需在第15個成員國的批準書或加入書交存后的兩年后或者在最后一個成員國的批準書或加入書交存后第三個月的第一天開始生效;由該公約產生的行政理事會也獲得了越來越多的立法權,行政理事會可以修改公約的部分條款。
由此可見,EPO成為了歐盟多層治理的一層,經歷了一個由政府間外溢到多層外溢的過程。
綜上所述,功能外溢效應發生作用的范圍可以從兩個維度進行分析——外溢的方向和涉及的事務范圍。就外溢的方向而言,新功能主義的外溢效應是超國家的外溢;就涉及的事務范圍而言,新功能主義認為并不是所有的部門都具有同樣的擴展和外溢潛力,那些功能性的、低級的、與人民生活密切相關的領域才具有一體化外溢的潛能,而歐盟專利制度的一體化進程正屬于一種動態的外溢過程。鑒于專利制度在歐盟成員國家經濟生活中的核心作用,各成員國是不可能完全放權給第三方的。由此可見,構建歐盟基礎上的一體化的專利制度對于歐盟而言是任重而道遠的。
(作者單位:國家知識產權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