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我國汽車保有量的快速增加,汽車維修專業技術人員的需求量也隨之增大,對汽車維修專業技術人員的技術要求也越來越高。而中等職業教育在汽車維修這一教學領域,理論教學和實訓課堂之間、市場需求與教學成果之間始終存在著一些現實差距。如何把這些現實的差距盡可能縮小,提高教學質量,在教學具體環節與培養目標之間更好地銜接,是我們每一位職教工作者都值得思考的問題,作為一個從事汽車維修專業教學多年的教師,我根據多年的教學經驗,總結出如下體會,供同行參考。
一、傳統的汽車維修行業模式已不適應當前的汽車維修市場需求
過去,我國的汽車工業基礎薄弱,汽車的技術含量不高,在維修過程中為了盡可能節約資源,降低維修成本,在較長一段時間內一直延續著“汽車整車大修、總成大修、零部件維修,定期拆解維護”的維修模式,這種行業模式在當時是值得肯定的。作為職業學校,此前的汽車維修專業教學也基本上圍繞這種模式進行,教材編排主要以汽車各大總成的“工作原理、零部件組成、結構、耗損形式、耗損原因、故障現象、診斷方法、零件修復”為內容模塊。
近二十年來隨著我國經濟的迅猛發展,我國的汽車工業不斷壯大,各種新技術在汽車上的應用也日漸普及。老舊汽車“強制報廢,定期拆解維護”已不再是科學的維修方式,取而代之的是 “定期檢測、強制維護、視情修理”的汽車維護新制度。同時,由于現代汽車機電技術、智能電控技術的大量使用,“診斷、檢測”已成了現代汽車維修的核心內容,原有的零件修復已基本被淘汰,“性能檢測—故障診斷—換件修理”這種全新的汽車維修模式已經成為當前維修市場的主流。在這種新的行業運作模式下,作為為汽車維修培養后備力量的中等職業學校,也必須改革原有的教學模式,適應汽車維修市場的發展需求。
二 、中職學校汽車維修專業傳統的教學模式
傳統的教學課堂重理論、輕實踐。迄今為止,傳統的課堂教學仍是職業學校主要的教學形式,而汽車專業教學僅依靠課堂教學是不可能完成汽車專業教學任務的, “黑板+圖片”的課堂教學模式不僅抽象、枯燥,難于理解,而且對提高學生的實踐動手能力沒有實在的效果,也不能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達不到教學目的。
教學內容過時,課程設置不合理。目前汽車維修專業使用的教材大多內容陳舊,編寫出版周期也較長,知識更新滯后,且學校存在專業課程設置隨意性大、知識面窄等弊端。教學中重機械、輕電路,重理論、輕實踐的格局始終沒有突破,更重要的是學校缺乏必要的實習設備和實習基地,專業技能實操訓練沒有得到真正體現。
教師的知識面窄、操作技能不高。汽車維修專業是一個涉及知識面很廣的專業,涉及機械、電工、電子、材料、加工等方面的知識,作為汽車維修專業教學老師,既需要有廣博的理論知識,又需要有一定的操作技能和實踐經驗,并且專業教師若長期脫離生產實踐,必然面臨知識、技能落后的狀態。目前,從事專業教學的老師操作技能普遍偏差、而臨時聘用的實訓教師理論知識和教學組織能力則較弱。
教學內容和教學目標不明確,未體現教學側重點。由于汽車維修包含機修、電工、車身鈑金修復、噴涂等子工種,而且每一個工種既可以獨立、又存在相互聯系,從培訓的角度來說,不可能在這么短的時間完成所有科目的培訓。而學生和家長普遍希望學到更加全面的技術。學校在開設課程時也在迎合學生及家長的胃口,在開設課程時強調“多”而忽視“精”。實際上這種多而精的教學模式對學生畢業后的就業沒有太多的益處。
三、教學模式改革的探索思路
針對以上現實狀況,職業學校的專業教學模式迫切需要改變以往過時的教學模式,強化實訓技能,側重現代汽車檢測診斷技術。筆者認為,可以從以下幾方面逐步落實:
充分利用各種先進的教學手段,改變那種僅在黑板上教學的傳統教學模式。在汽修專業教學中,由于零件形狀、裝配關系等方面需要用大量的圖形來講解、在故障診斷時甚至需要有聲音、動感信息才能詳盡地模擬故障現象。傳統的黑板教學很難容納這么多的信息。該文原載于中國社會科學院文獻信息中心主辦的《環球市場信息導報》雜志http://www.ems86.com總第526期2013年第43期-----轉載須注名來源因此充分利用教學掛圖、零件模型和實物等教具,幻燈、投影、錄像、ppt課件等多媒體教學手段,能夠把汽車的各部分的結構和工作原理生動直觀地顯示出來,這既大大節省時間,增加教學內容,又能讓學生更容易理解和吸收,可以大大提高教學效果。
盡快完善現代汽車維修專業實訓設施,將教學課堂移到實訓車間。
汽車維修是一項技術實踐性很強的工作,為切實培養學生的實踐技能和工作能力,在教學設施方面,專業教室、實訓車間的建設必不可少。先進、完整、齊備、典型的汽車總成及零部件;汽車電器、電路、各類電控系統教學試驗臺;現代檢測診斷儀器設備的配備是必要的。充足的實訓場所保證每一位同學能親自動手反復操作,以檢驗和鞏固自己所學知識,提高操作技能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強化基本技能訓練,分塊進行專業教學。汽車維修由于涉及眾多子工種,簡單分類就有機修、電工、鈑金、噴涂、美容等子工種,各子工種都有不同的側重點,要做到面面俱到,必然會出現雜而不精的結果,因此我們建議學校在教學后期按不同子工種分班教學,強化各工種的技術能力培訓。同時我們也應該清楚地認識到,汽車維修是一項技術型比較綜合的技術工種,雖然各工種自己有各自的側重點,但每項子工種之間又有一定的聯系,特別是汽車基礎構造及工作原理等方面的知識是必不可少的,必要的基礎拆裝技能訓練不能弱化。
突出現代汽車故障診斷和檢測技術的培訓,適應現代汽車技術發展和現代維修手段。現代汽車上電子、電控技術的應用越來越多,汽車故障有80%以上是局部故障,這些故障大多可以通過故障解碼器等現代檢測手段進行檢測,這部分故障大多可以更換新件清除故障,所以現代汽車維修的核心內容是故障檢測診斷和零件的更換或調整。因此,將現代汽車故障診斷技術作為教學重點,充分利用各種電子檢測設備,最大限度地發揮先進檢測儀器和設備功能是專業教學的改革方向。
四、拓寬思路,橫向發展、縱向提升。共同為教學改革創造條件。
加強校企聯姻,形成優勢互補,共同發展。“產學結合”一直以來都是職業學校的發展方向和生存保障;學校、學生與企業三方共贏的一種培養人才的教育模式;是學校與企業“零距離對接”和學生在學校與用人單位無縫轉接的有效途徑。“走出去,請進來”是學校在實踐中成功的經驗。在實踐中,學校教師要深入到行業與企業中實踐和調研,了解企業的用人需求和人才層次。同時,利用企業專有的技術和資源優勢,聘請維修企業專家作為專業的特聘教師,共同培養高技能人才。
加強師資培訓,促進教師知識更新。師資水平的與時俱進是保證教學質量的關鍵。一支優秀的教師隊伍需要有扎實的專業理論知識和熟練的實際操作技能。教師具備較高的動手操作水平,能保證授課過程中準確、熟練、規范地作示范演練。提高汽車維修專業教師的專業理論水平與實際操作技能,應對教師的專業知識進行常態化的培訓,同時,學校必須重視專業教師的教研活動,通過開展教研活動實現互相學習、共同探討、共同提高的目的,使教師始終站在汽車技術的前沿,這樣我們教出的學生才能適應未來汽車工業的需要,才能體現自身的特殊優勢。
(作者單位:遵義市職業高級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