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攸縣系享譽全國的外向型創業和勞務輸出大縣,“留守生”及“月、周寄生”差不多占全縣初、高中總人數的40%,據不完全統計,縣城三所品牌私立學校初、高中畢業生每年約4000人,“留守生”及“月、周寄生”約1500人。這些學生中的大部分學生親情長期分離,家庭教育比較弱化,其中相當部分學生有不同程度的自閉現象,這三所學校 “偏科生”、“問題生”大都出現在這部分學生當中。家庭教育事關教書育人、國家興旺大局,與社會進步、家庭幸福息息相關,必須引起全社會的高度關注。
一、教育的誤區
重在校教育輕家庭教育。一是教育 “跛足”走路。大到社會小到家庭普遍存在重在校教育輕家庭教育現象,有人習慣把在校教育與家庭教育割裂開來,忽視家庭教育的作用,一些家庭忙于事業,不能或不愿在家庭教育上花精力,把教書育人責任推給學校;二是“重分輕品”。一些人只認成績,不認其他,忽視品德教育,高分低能、違規違紀“問題生”現象普遍存在;三是重結果輕過程。一些家長和老師只講成績,考好了就獎,考砸了就罰,三分鐘熱度,過后即丟,管理上錯位。
家庭教育軟環境缺失。親情缺失,一些學生與父母親長期分離致性格封閉,不愿與人交流;示范作用缺失,父母親是孩子的“第一老師”,實際承載著孩子的大部分教育責任,父母親的言行舉止潛移默化影響著孩子的成長,親情分離或者示范缺失都會影響到孩子的身心健康;互動缺失,互動是家庭教育的表現形式,沒有互動就沒有交流,沒有交流就不會有好的家庭教育。攸縣新市鎮一名曠姓學生,小學系該鎮“尖子生”,后來父母外出打工,將其送毗鄰縣能夠全托管的武術學校,“親情聯系”變為“金錢聯系”,成績急轉直下,變“拔尖”為“殿后”。
家庭教育扭曲。 “金錢扭曲”,一些家長把家庭教育“簡單化、庸俗化”處理, “錢”字當頭,把獎錢當教育手段,有意無意引誘孩子向“錢”看,扭曲了教育目的,毒化了教育風氣;“管理扭曲”,一些家長只管生活不管學習,有的只管課堂不管課外,有的只管成績不管習慣, “偏科生”、“問題生”垢病難除;“金錢扭曲”, 教育的最終目的是造就德才兼備的人才,一些家長急功近利,以高分為成才,以成績為成功,忽視思想品德教育,結果是事與愿違,“才難成材”。
二、家庭教育錯位的原因
家庭素質先天不足。一是缺書香文化,一些家庭父母親本身素質不高,對孩子的教育認識不夠,教育目標不明確,教書育人的欲望不高,家庭教育形式粗放簡單,書香文化缺失。二是缺育才理念,培養一個貴族需要三代人的努力”,教書育人、造就人才是一項浩大、繁雜、艱巨的系統工程,必須有前衛的教育理念來支撐。一些家庭態度消極,走“足踏西瓜皮,溜在那里是那里”路線。三是缺育才能力,一些父母親自身受教育程度不高,缺乏教育孩子的能力,無法履行家庭教育的職責,無法承載大教育的責任。
家庭因素制約。經濟基礎制約,有的家庭經濟拮據,生存矛盾突出,經濟基礎難以承載大教育的支出,這樣的家庭難施行有效家庭教育;家庭關系方面的負面影響,有的家庭父母關系不和,有的父母自身修養缺陷、染嫖賭逍遙惡習,有的父母離異或早亡,家庭要素先天不足,均不同程度地影響到教書育人;家風家德教育缺位,“種瓜得瓜,種豆得豆”,有什么樣的家庭就有什么樣的家庭教育,有什么樣的家庭教育就育什么樣的人。家風家德對教育的影響無所不能、無所不在,家風家德是教好書育好人的前提條件。
家庭教育意識錯位。一是教育定位滯后,“家庭最大的事業是教育事業”、“人生最大的成就是教育成就”,一些家庭父母親忽視家庭教育,雖然自身事業很成功,但在子女教育上出現嚴重偏差,最終因為教育失誤而遺憾終生;二是家庭教育效率低下,一些家庭缺乏科學教育方法,家庭教育投入不可謂不大,精力投放不可謂不多,只是方式方法不對路,難達預期效果;三是家庭教育意識淡漠,有的家庭忽視家庭教育,家庭教育名存實亡。教育工程即系統工程,教育形式承多樣性,在校教育不能替代家庭教育。一個家庭教育意識淡漠的家庭不可能有教育上的成功,一個教育不成功的家庭就不可言家庭幸福。
三、家庭教育作用不可或缺
(一)家庭教育與在校教育特點之比較
家庭教育具“唯一性”, 在校教育具“模塊性”。對家庭來說,家庭教育對象是子女,是“一對一”的排他教育;對學校來說,在校教育的對象是學生,是“一對多”模塊教育。
家庭教育重個性偏微觀,在校教育重共性偏宏觀。家庭教育與在校教育相克相生,相互補充;家庭教育重個性引導,助力一枝獨秀;在校教育重規范整合,強調平衡發展。
家庭教育重示范引導,事無巨細;在校教育重說教,規范嚴謹。
(二)家庭教育作用不可替代
凸現家庭教育影響力。家庭教育是堅持,是堅守,要始終如一。教育周期長見效慢,家庭教育的影響無形且無聲,家庭教育用的是親和力,比的是耐勞力,拼的是意志力,博的是感染力;該文原載于中國社會科學院文獻信息中心主辦的《環球市場信息導報》雜志http://www.ems86.com總第526期2013年第43期-----轉載須注名來源家庭教育既律人又律己,表里要如一。家庭教育更是行為科學,是品行與品格結合體,父母以行為示范潛移默化影響孩子,家庭教育的內涵必須正面、規范、盡量無瑕疵,經得起道德檢驗。
把家庭教育做成教書育人的大后方。在校教育在前,家庭教育在后;在校教育在明,家庭教育在暗;在校教育有形,家庭教育無形;在校教育單刀直入,家庭教育兼收并蓄;在校教育擔綱傳授知識的主責,家庭教育是德智體全面發展的大后方大保障。
兩條腿走路,家庭教育與在校教育相向而行。家庭教育與在校教育各有所長,各有所短;家庭教育與在校教育功能互補,相得益彰,不可或缺;教書育人堅持兩條腿走路,家庭教育與在校教育必須相向而行。
家庭教育重在立品育德。一是育人先育德,“家風正,人丁旺”、“厚德才能載物”、“品為本行為末,本末不能倒置”,知識是技能,品德是載體,育人先育品,樹人先樹德,家庭教育重在立品育德;二是學習是行為,是習慣,更應成品質,家庭教育的過程就是學習的過程,學習的過程就是錘煉意志、磨練品質的過程。
家庭教育是過程與結果的“幾何體”。家庭教育衷情于過程,默默無聞地奉獻于結果,心甘情愿地服務于在校教育,結果是家庭教育的結晶。家庭教育囊括了整個教育的全過程,家庭教育承載著教書育人的大事業,成就著幸福家庭的幸福人生。
家庭教育與在校教育的特點作用功能不同,決定了彼此具互不可替代性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