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貴創新,高考命題限時作文,要想上一個新的臺階,讓文章有亮點,創新更是舉足輕重。本文主要就作文創新的主要方法,圍繞“問題質疑”、“聯想想象”、“范例模仿”、“語言求新”四個方面,介紹一些做法,力求給老師的作文教學和學生的考場作文有一定的啟示。
文貴創新,高考作文屬于命題作文,有一定的限定條件,要想出新,有一定難度。然而創新在考試作文中卻非常重要。
“創新”在考試作文中,是對文章構思、選材以及語言表達等方面的綜合要求。它的重點是對學生創造性思維能力進行考查,考生作文,“或構思精巧,或推理想象有獨到之處,或材料新鮮,或見解新穎,或有個性特征”等等。
高考作文的創新與文學創作中的創新不盡相同。作文也好,創作也罷,都是創造性極強的活動,力求創新是它們追求的共同目標。但文學創作中的創新有其偶然性、機遇性和長期性,它要求做到“有所不能自已”而后作,提倡抓住那一剎那,它注重“靈感”的捕捉,它講究獨特的創作方法與富有個性的語言風格,反對模仿。而高考作文,與此不同,它限時限題、它不可能讓考生有長時間的醞釀過程,它要求考生,能在讀題后迅速展開聯想和想象,快速構思,即刻成文,在限定的篇幅里表述自己的思想,展示自己的寫作才華,因此,高考作文的創新,是一種有限制的創新.其次,它不要求面面俱到,更不是盲目的“趕時髦”。
高考作文創新的內容很多,比如有“創新作文形式”,“創新作文的基本思路”等,本文主要就“作文創新的主要方法”談談自己的一些做法。
一、問題質疑法
創造離不開質疑,質疑,往往是創造的先導。古人講讀書貴在有疑,其實作文要有新意,“質疑”也很重要。
當然,就作文創新而言,光有敢疑的精神是遠遠不夠的,還必須學會質疑,善于質疑,掌握質疑的基本思路與方法。
一般來說,“質疑”的思路與方法有四條:質以環境,質以事實,質以事理,質以別議。
質以環境。任何事物都處在一定的環境中,而不是獨立存在的。所以,我們對某
種說法、做法,要判斷它的正確與否,就得把它放到特定的環境中去。例:臺灣有名的山葉鋼琴,公司為它寫的廣告詞是:“學琴的孩子不會變壞。”很多人都認為這種說法非常正確,其實它放大了學琴的作用。如果我們把它放在一定環境中思考,就會得出新的結論,這一環境小而言之,包括琴房,曲子,琴伴,教師;大而言之,則包括學校,家庭,社會。學琴的孩子就真的不會變壞嗎?結論顯而易見。
質以事實。事實勝于雄辯。對于一種說法、一個判斷,只要我們發現了與之不符的事實,就可以“疑”。人們都說《紅樓夢》中賈寶玉憐惜女性,把女人真正當成了人看,而有人提出賈寶玉是在玩弄女性。根據小說的內容事實,其實賈寶玉是把“美女”當成了人看,他憐惜的都是“美女”!針對《隋書》中人皆稱贊牛弘“性寬厚”這一觀點,我們若“質以事實”,會得出與眾不同的結論。弘之弟牛弼嗜酒如命,經常酗酒,曾酒醉射殺了牛弘的駕車牛,而當牛弘回來后得知此事,卻以一句“以知矣”打發過去。因此人稱“性寬厚”,其實牛弘這種做法是放縱其弟,任其往絕路上走,是對弟的不負責任。在“忠,孝,節,悌,禮,義,廉,恥”的儒家文化傳說道德中是不悌,不忠,不孝的表現。這種不悌不忠不孝之人,怎能稱之為“寬厚”呢?
質以事理。事理就是事物的規律,凡事物都是有規律的。小事物有小道理,這小道理本身要講通才行,不通,就可“疑”。而小道理要服從大道理,即對具體問題的理解要符合一般規律,如不符合,那也就可“疑”了。比如,面對許多讀者把《儒林外史》中的嚴監生當作吝嗇的典型人物加以嘲笑的事實。可以以事理為依據提出質疑。這個事理就是:一個馬上要死去的人,還舍不得一根燈草的浪費,絕不是為了他自己。從這一事理出發,對世人固有的看法進行挑戰,文章則會有新意。
質以別議。別議,就是其他相近、相關、相反、相對的說法。我們看到某種主張說法時,如果就此而止,往往容易全盤接受,而不易生疑,如果能參照一下其他有關的主張、說法,特別是相反、相對的主張、說法,疑問就來了。比如人們還定勢思維于“良藥苦口,忠言逆耳”時,若提出“良藥甘口,忠言悅耳”;“蠶”既可以歌頌它“春蠶到死絲方盡”的奉獻精神,還可以嘲笑它作繭自縛的愚蠢;該文原載于中國社會科學院文獻信息中心主辦的《環球市場信息導報》雜志http://www.ems86.com總第526期2013年第43期-----轉載須注名來源諸葛亮鞠躬盡瘁,死而后已,但事必躬親,以致積勞成疾,英年早逝,對蜀國造成不可彌補的損失,因此我們的領導干部應該做大事,抓重點,應該充分調動部下的積極性,讓他們各司其職而不應該事必躬親。如果就此出發寫文章,就不難找到創出新意的地方。改變思維方向,質以別議,“舍人所已取,取人所未取”,往往能達到“皆出世人意外”的創新效果。
二、聯想想象法
作文要有創新,離不開思維的個性發展,是最深刻的個性發展。它的最根本的特性是創造性思維能力;而聯想力和想象力則是衡量創造性思維能力高低的標尺。聯想思維最可寶貴的品質是它的新穎和廣闊。一個新的聯想,就是一個新的發現;而聯想的廣闊性則為思辨的深入提供了條件。想象思維最突出的特點是“創造性”。聯想想象法,就是通過運用聯想和想象的藝術手法,開掘文章主旨,拓展思路,開闊意境,提高立意的新穎性和深刻性,以達到創新的方法。
聯想必須從一定的事物(發端事物)出發,并沿著一定的方向進行。從發端事物與聯想事物之間的關系來說,聯想具體包括相關聯想、種屬聯想、相似聯想和相反聯想。運用聯想可以“看源頭”,“看過程”,“看構成”,運用聯想一定要自然貼切.如:“長與短”,它是一個很普遍的度量單位,我們由空間距離的遠近,時間距離的長短,聯想到“天長地久有時盡,此恨綿綿無絕期”,“天長地久”當然長,可科學告訴我們,宇宙也是有壽命的,所以再長也是短;“此恨綿綿”屬于精神范疇,而精神范疇是不滅的,所以長。遠古圣賢雖離我們而去,但他們所創造的思想成果正如明燈,永遠指引人前行。談精神層面的長短無疑就更加新穎。
想象包括有意想象和無意想象兩類。作文中的創新主要是運用有意想象,它具體包括再造想象和創造想象。創造想象的方法大致有:象形法、象征法、聯想法、合成法和推測想象等。高考題目通常限定條件讓考生想象,如:“2020年重逢記”這類文題為暢想未來型,要求大膽地想象。“2020年雖然限制了暢想的時間和跨度,但對重逢的對象未加限制,可以是老同學重逢,可以說童年好友重逢,也可以是師生,親人的重逢。重逢地點,事件也未加限制,可以是諾貝爾獎頒發盛會上,可以是奧運會賽場上,也可以是街頭巷尾或田間小道旁,也可以是遙遠的星球上……考生可以盡情暢想未來,憧憬未來,以動人的筆觸寫下對未來的美好追求。想象,盡管可以任思維縱橫馳騁,但畢竟得以現象為基礎,因此一定要合理。
通過聯想想象,改變思維的角度,拓寬思維的廣度,挖掘思維的深度,你就能視通萬里,思接千載,就能覽天地于形內,挫萬物于筆端,這樣的文章自然就新穎。
三、范例模仿法
模仿就是模擬、仿效,學著別人的樣兒做,這是一種知識、技能、方法的移用。乍一看,模仿好像與創新無緣,事實上,創造性思維也需要模仿。任何能力的形成,大都遵循“吸收——摹仿——創造”這樣一個過程。作文創新能力的形成自然也不例外。高中學生的寫作仍然處于基礎表達階段,寫作方法仍然以借鑒為主,因此,在寫作中,對他人文章的優秀內容或技法,常采用“拿來主義”。當然,這種借鑒必須強調個性。
考生在平時的語文學習中,已學了不少修辭手法,品賞過很多美文佳作中的精詞妙句和絕妙的寫作技法。如能將這些技法巧妙的運用在自己的作文中,肯定會創造出新的東西。這種有意模仿借鑒他人優秀文章的構思、語言、主旨等技法的某一個方面或某幾個點,以使自己的作文富有新意的方法就是范例模方法。
四、語言求新法
“語言是文學的基本材料,文學是語言的藝術。”高爾基的這句話,大家都非常熟悉,文學創作如此,作文又何嘗不是這樣呢?作文要創新,關鍵也在語言。同樣一件事,在有的考生筆下,描繪得活靈活現,有聲有色,而在另一些同學筆下,卻變得枯燥乏味,毫無生氣。同樣一個道理,有人論述得深刻透徹,令人折服;有人卻說得空乏膚淺,難以服人。這正是語言水平不同的反映。
語言求新,就是指在作文中,努力去追求語言運用的藝術技巧,精心寫好文中關鍵的詞句,努力體現出自己的語言特點,從語言上給人一種新鮮的感覺。
語言要新鮮,一方面要靠平時多觀察、多閱讀,向生活學,向書本學,不斷的積累,建成自己的語言倉庫;另一方面,要堅持練筆,在寫作中潛心揣摩,逐漸掌握語言運用技巧,努力形成富有個性的語言特點。從考試角度說,可以采用強化訓練的方法(如通過單詞聯想法、立體造句法、仿寫名句法、修辭格運用訓練等)來進一步提高語言表達水平。
(作者單位:重慶永川萱花中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