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 要】大學生“村官”工程是黨中央、國務院從黨和國家事業發展的全局出發做出的一項重大決策。黃岡是農業大市,當地經濟發展呼吁大學生“村官”進入農村“安營扎寨”。目前大學生“村官”服務基層是主流,但動機各異,這直接影響到工程實效性。因此探析他們的就業動機,是保證大學生“村官”工程良性發展的必要舉措。
【關鍵詞】大學生“村官” 就業 曲線就業
【中圖分類號】C913.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4810(2013)31-0008-02
黃岡地區自2008年推行大學生“村官”工程以來,為該地區新農村干部隊伍建設注入了新鮮的血液,很多大學生的工作得到了村民的肯定,他們自身的能力得到很大的提高。但是大學生“村官”作為一個新生的事物,不可能處處完美。在政策實施過程中出現一些問題,特別是服務動機問題,值得我們關注。關于大學生“村官”的調查都比較關注他們的動機問題,因為參加招考的動機直接影響到他們在基層就業的態度和取得的成效。筆者對這個問題進行深入的調查,發現服務基層是主流,但動機各異。
一 大學生“村官”是就業難時的選擇
近年來,大學生就業問題已成為社會關注的焦點,成為影響社會穩定、必須下大力氣解決的緊迫問題。高校畢業生人數在大幅度增加,就業的難度也在提升。2001年,高校畢業生共有115萬,其中研究生的一次就業率為95%,本科生為80%,與2001年相比,2002年和2003年形勢更加嚴峻,截止2003年7月中旬,全國高校畢業生就業率只有50%,大大低于專家的預測。隨著高校的擴招,畢業生人數逐年增多,就業難度系數越來越高,這種情況在這幾年內成為一種常態,大學生就業形勢一直處于高壓狀態。2009年,我國高校畢業生人數達到了610多萬,加上歷年沒有就業的100多萬,2009年就業率整體僅為35.6%。我國政府一直十分重視高校畢業生的就業工作,鼓勵畢業生到基層建功立業。大學生“村官”工程正是高校畢業生到基層就業的重要形式,如果高校畢業生僅僅把選聘進村當大學生“村官”作為就業難時的一種暫時選擇,就顯得得不償失。
采訪中,有大學生“村官”認為,當初選擇參加大學生“村官”招考是就業壓力所迫,臨近畢業,看著身邊的同學各有打算,自己還漂泊不定,那種簽一個單位保底的想法愈加強烈。針對當下嚴峻的就業形勢,他們這種想法無可厚非。假如到了基層,還沒有下定決心好好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抱著得過且過的心態,就有辱大學生“村官”這一頭銜。當問及這批當初“曲線就業”的大學生“村官”來到任職村一年半載之后,這種想法是否還是很強烈,居然仍有13.5%的表示已經麻木了,但逾八成的人還是努力挖掘當地資源,利用網絡市場優勢,盤活村集體資產,壯大村級集體經濟,帶領村民發家致富。這些可喜的變化讓我們看到了大學生“村官”工程的光輝前景。
二 大學生“村官”看重優惠政策
訪談中,一些人直言不諱地說,之所以會三年一直堅持下來,就是奔著優惠政策,中途離開,只會前功盡棄。大學生“村官”的優惠政策都是針對工作兩年以上的、表現優秀的群體。湖北選聘生的管理辦法明確規定,鄉鎮機關從優秀村干部中招錄公務員,選聘生錄用計劃達到70%,65%的大學生“村官”認為這個消息振奮人心,他們相信自己有能力在考試中勝出,從目前的公務員招考的走勢來看,基層的工作經驗是一筆財富,不僅了解了我國農村的最基本的情況,個人得到了鍛煉,更重要的是有利于以后仕途的升遷。仔細翻閱政壇人物的自傳,不難發現,他們很多都是從基層干起,最終實現自己的人生目標。待遇方面,有42%的人認為工資由中央和省財政負責,不會出現拖欠,雖然工資不高,一個月1250元以上(部分縣市財政拿出一定的資金,提高選聘生的生活、工作補貼),但是在鄉鎮消費不高,可以養活自己。15%的大學生“村官”認為工作滿兩年,經考核合格報考研究生,入學考試加分,并在同等條件下優先錄取。他們中大部分是當初考研究生鎩羽而歸,希望兩年的大學生“村官”經歷能增加一些籌碼,而且村里的工作相對清閑,有時間來看書復習。大家在內心深處還是希望憑借優惠政策的跳板跳得更高更遠。
當問及擔任村官,您希望政府在服務期滿為您提供什么樣的優惠與保障時,75%的大學生“村官”希望面向大學生“村官”組織專門招考,可以突顯優勢,表明組織上一直關心著他們。而有46%的大學生“村官”希望表現優秀可以直接提拔為鎮級干部,他們認為通過三年的農村任職生涯,他們對村級組織和鄉鎮都有一定程度的了解,如果能提拔為鎮級干部,靠著他們的能力,能夠更好地開展工作,為人民謀福利。可見,大學生“村官”在心理上還是慎重對待這基層任職的三年,希望這三年成為自己就業中的一個重要砝碼,也希望運用自己的知識獲得職業上的提升來更好地服務基層。
三 面臨二次就業問題
三年就業期滿,大學生“村官”面臨二次就業的問題,這是筆者在湖北揚帆網上發帖84個回帖者中61人不能安心工作的原因,他們認為,面對日益嚴峻的就業形勢,三年之后能否有個滿意的歸宿,還是未知。大學生村官的分流形式主要是以下三種:(1)公務員錄用,通過能力和資歷的優勢被選拔為公務員,這樣的情況比較多見;(2)成為事業單位人員,大學生村干部本來就具有專業上面的優勢,通過事業制度的改革成為事業單位人員也是正常渠道;(3)發展成為村委主任,經過一段時間的工作考核后正式被選舉任命為村委主任,真正被“扶正”,這種情況一些地方已有先例。另外,對于那些合同期未滿而另行就業者有很寬松的政策,湖北省選聘生《管理辦法》中沒有任何關于大學生“村官”合同期未滿另行擇業的懲罰性措施,這意味著在合同期間,允許大學生“村官”另行擇業,只要找到滿意的工作,可以提前解除聘用合同。盡管如此,大學生“村官”們普遍表示前景不容樂觀,在2010年5月大學生“村官”武穴聚會上,有32名2008年的大學生“村官”抱怨,已經服務接近兩年了,湖北省還沒有具體的文件出臺來保障他們期滿后的就業問題。2010年湖北公務員招考中沒有明確拿出崗位來面向他們招考,相反,除特殊職位外,省、市(州)兩級遴選具有兩年及以上基層工作經歷的選調生,縣鄉基層崗位主要招錄“三支一扶”和“志愿服務西部的大學生志愿者”,這些崗位占了全省招考的很大比例,這讓他們心里很擔憂。湖北不能和北京、重慶相比,但是鄰近的湖南省總有可比性啊,人家就出臺了選聘生的10條保障政策,包括拿出一定的名額從大學生“村官”中定向選拔選調生,考錄鄉鎮公務員、報考公務員、公開擇優選拔鄉鎮或縣直單位領導干部、事業單位招聘、考研究生時有明確的加分和優先錄用的保障,很讓人心安。訪談時,現任職于武穴市余川鎮砌石村、畢業于武漢科技大學的小王憂心忡忡地對筆者說。政策上尚未明朗化,讓面臨二次就業的大學生“村官”多了一層浮躁。
參考文獻
[1]關于建立選聘高校畢業生到村任職工作長效機制的意見.組通字〔2009〕21號
[2]趙曉凱.大學生村官計劃實施中存在的認識誤區及解決對策[J].山西農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8(4)
[3]周薇.大學生“村官”從政機制芻議[J].湖南行政學院學報,2009(3)
[4]鄭珍珍、張恩仁.對實施“大學生村官計劃”的若干思考[J].教育探索,2009(9)
[5]段愛勤.新農村視角下健全大學生村官運行機制的思考[J].社科縱橫,2009(4)
〔責任編輯:肖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