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 要】實時探索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課程改革不僅可以指導教師教學,更關系到育人的成效,本文結合包頭輕工職業技術學院公共服務學院實際從大綱修訂、授課計劃的完善、教學過程、教學評價四個方面進行了改革創新,力求把這門課程打造成全院師生都喜愛的一門課。
【關鍵詞】思想政治 理論 教學改革 課程
【中圖分類號】G64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4810(2013)31-0018-02
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課程作為大一新生接觸的第一門思想政治理論課,它是塑造靈魂的課程,這就要求任課教師堅定自信,不斷提高授課技巧,探索獨具特色的講課方式進行教學改革的創新,只有這樣才能使學生愛上政治課。
一 研讀教材,修訂大綱
2013年8月,國家對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教材進行了第6次修訂,新修訂的教材和過去的版本相比有很大的變動,體現了十八大以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和實踐的創新成果,這就要求主講這門課程的老師必須認真研讀、分析新版本的知識體系和內容,積極探索這門課程改革的新思路。對于包頭輕工職業技術學院公共服務學院來講,在新教材基礎上,結合學校的整體教學目標來重新修訂新的教學大綱,新的大綱要體現統一、便捷、高效,在以下幾個方面進行了改革。
1.定位課程的性質和目標
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課程是中宣部、教育部規定的大學生公共必修課之一,是高校政治理論課程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要求大學生努力學習掌握馬克思主義基本理論,培養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質和法律素質,把個人的理想融入國家和民族的事業中,樹立為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而奮斗的決心和信心,勇做走在時代前面的奮進者,才能最終成就一番事業。本課程綜合運用馬克思主義的基本立場、觀點和方法,以科學的人生觀、價值觀、道德觀和法制觀教育為基本內容,在理論與實際的結合上,對當代大學生面臨和關心的實際問題予以科學的、有說服力的回答,它對于幫助大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培養學生的誠信品質、敬業精神和責任意識、遵紀守法意識,對培養面向生產、建設、服務、管理第一線需要的高素質技能性人才,發揮著重要作用。該課程在我院各專業人才培養方案中始終起著基礎性和導向性作用,為我院培養高技能人才保駕護航。
2.細分教學基本要求
第一,明確認知目標。理解和掌握高職教育的特點和基本要求;了解當前社會就業形勢和市場用人需要狀況;理解和掌握社會主義和諧觀的內容和要求;常見的心理問題和調適方法;理解核心價值體系和公民基本道德規范的內容和要求;了解我國社會主義基本法律體系、精神和基本要求。
第二,明確情感目標。養成文明禮貌的良好習慣,培養高尚的道德情操;養成遵紀守法的習慣;具備較好的道德素養和責任意識。
第三,明確能力目標。正確認識自己并進行自我剖析;能較快地適應新環境;能用正確的方法科學合理地安排自己的生活;能很好地處理各種人際關系,包括戀愛關系;能夠正確地判斷和評價自己和他人的心理狀態,并具有調控自己情緒的能力;能用基本職業道德規范約束和訓練自己,以更好地適應未來的職業生涯;能用正確的人生觀和職業規劃方法指導和規劃自己的職業生涯;能用基本的法律知識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
3.規范教學進度,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相結合
由于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這門課程開設在大一的第一個學期,加之軍訓和各專業人才培養方案的影響,教學時數安排為周二,總計26學時,其中講授18學時,教學實踐8學時,教學進度見下表。
4.考評方式多樣化,注重過程考核
本課程是考查課,考核成績總分為100分。注重過程考核,可以開卷與閉卷相結合、筆試與口試相結合、個人單獨答卷和小組集體答卷相結合等等,目的是突出對學生素質和能力的考查。學生平時成績占60%,期末開卷考試占40%。
二 依據大綱,完善計劃
根據不同專業、不同學時數,制定與學生相適合的、具體的授課計劃,并且做到日志本的填寫與授課計劃、實際上課內容三者一致。過去的授課計劃沒有體現出實踐教學,沒有體現出學生參與的特點,在改革以后授課計劃里面必須體現每一個章節的理論教學內容和實踐教學內容,比如將課堂討論、辯論、學生成果展示、情景劇表演、愛國影片欣賞等校內實踐的內容清楚地列到授課計劃里面,另外,課后如果布置作業,作業的內容及形式也要有所體現。這樣才能使得老師真正做到遵守教學規范,避免教學事故。
三 按照計劃,組織教學
教學過程的改革是教學效果提升的關鍵環節。過去是老師——教材,現在要變成老師——教材——學生三者的互動。在教學過程的改革中,要注意教學內容的創新、教學方式的創新、教學手段的創新和考核方式的創新。
在教學內容上,切忌面面俱到。沒有突出重點和難點,什么都講到了其實什么都沒講好,學生聽著累,老師備課也累。所以針對具體章節,老師可以事先做個學生調查,聽聽學生們更想聽哪一部分,做到以學生為本位,教師真正起到主導者的作用。要堅持和貫徹理論聯系實際的原則,緊密結合時代發展和國際局勢的要求,緊密結合我國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的實際,緊密結合大學生思想實際,不斷解決思想政治理論課“供給和需求”之間的矛盾。另外,要努力回答在社會急劇變革進程中學生所普遍關心的熱點、難點、焦點和深層次問題,又要說實話、說新話。學生總是喜歡聽授課老師對某個問題的看法,但是,要多向學生傳遞正能量。
在教學方式上,過去老師在臺前累得滿頭大汗,學生在下面呼呼大睡,老師雖完成了自己的教學任務,但是,教學質量無法保證。所以改革以后在教學方式上要突出學生在做中學,讓學生變成課堂的主角。倡導啟發式、參與式、研究式等教學方式。針對大學生的不同特點,結合其所學的專業,可采取專題講座、課堂討論、談話、演講、學生講課、辯論、小品、充當校園拍客、社會調查和參觀訪問等方法,讓學生在主動參與過程中獲得自我教育和自我提升。
在教學手段上,充分利用多媒體和網絡進行教學。在進行多媒體教學時,老師在課件的制作上要力求圖、文、聲并茂,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把學生的注意力吸引到課件上來。所以老師備課必須充分,挖掘最新的資料。在進行網絡教學時,要求進一步完善精品課程網站建設,特別是學院應該找專門技術人員為教師提供技術的支持,實時更新網站的相關內容,滿足學生的信息量。
在考核方式上,思想道德修養和法律基礎課程應當著重考核學生是否具有尊老愛幼、尊敬師長、團隊合作、志愿精神、社會實踐、環境適應、語言表達、協調組織、心理健康等方面的優良品格和個人素質。這樣,通過考核給予學生正確的導向,以便于讓思想政治課程成為激發學生潛能、鍛煉綜合素質的平臺,使其“真信、真懂、真用”,真正達到“育人”的目的。
四 評價跟進,信息反饋
教學過程結束以后,需要及時地進行評價,從評教和評學兩個角度進行研究,得出有實效的、可操作的評價辦法。評教分為教評教和學評教,評學分為教評學、督導辦評學、教務評學、家長評學、企業評學、社會評學,通過評價將所有的信息及時反饋到每一個授課教師,并且通過教研室的專項活動,來探討今后教學的整改措施。
參考文獻
[1]本書編寫組.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2013修訂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3
[2]楊曉春.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實踐教程(全國普通高等院校十二五規劃課程教材)[M].沈陽:東北大學出版社,2012
[3]王瑞蓀.比較思想政治教育學[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156
[4]王艷妃.淺談高職高專院校思想政治理論課的教學改革[J].太原城市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3(6)
〔責任編輯:肖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