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過程中,高職院校必須以德育為核心、以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為重點,培養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現代化事業的建設者和接班人。班級德育教育工作,是班主任工作的基本內容,也是班主任工作的重要保證。
【關鍵詞】德育工作 班主任 方法
【中圖分類號】G64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4810(2013)31-0041-01
一 高職院校德育的對象
當前高職院校德育的對象絕大多數是18~22歲之間的學生,年齡處于青年中期,心理狀態處于由少年向成年心理過渡的過程,“發展中的矛盾性”是這種心理最大、最普遍的特點。學生在走向成熟的過程中充滿著矛盾和沖突,教師如何進行德育工作,如何與他們溝通與交流格外重要。
二 當前高職院校德育現狀
1.多種思潮的碰撞,給高職德育工作帶來新的挑戰
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信息技術不斷進步,意識形勢出現多樣化的趨勢,給高職院校德育工作帶來了新挑戰。高職院校思想道德建設中的理想信念迷茫,學生不斷受到拜金主義、享樂主義等思想意識的影響和侵蝕,很少關心社會熱點,較多的是關心與自身利益密切相關的東西。因此,對學生進行德育教育讓我們面臨著新的挑戰。
2.忽視德育教育中的學生道德自我教育的主體作用
德育工作的目標就是希望學生由外部壓力轉化為內在動力,樹立信念,并在信念的推動下,將道德認識轉化為道德實踐來實現。如果在德育過程中過分注重教師的主導作用,而忽視了作為德育主體的受教育者的參與,忽視了學生的情感和意志,德育的實效性將不理想。
3.忽視學生道德發展,過分重視技能發展
職業性、技術性是高職院校教育的特點,同時當前就業導向的驅動性和功利性決定了高職院校都不同程度地存在著重智育的發展,而忽略了德育的發展。因為忽視學生德育培養的發展,其結果是高職學生在就業時頻頻跳槽,敷衍工作,拈輕怕重。同時企業和單位對高職學生應有的品德修養缺乏而不滿,學校也為畢業生找不到工作而擔憂,學生為不能找到合適的工作、自我價值實現不了而苦惱。
三 班主任在日常工作中如何加強德育教育
1.學會在溝通中交流,明確溝通與交流在德育教育中的重要性
第一,換位思考問題。教師要學會換位思考,多從學生的角度看問題,要以學生的思維來判斷事情的對錯。只有這樣,教師才能理解學生的所作所為,了解學生成長過程中的各種現象,容忍并耐心糾正學生的過錯。
第二,少一些指責、勸誡,多一些商討、建議。傳統的師生交流往往是單向的,教師在不停地說教,學生低頭聽著,其收效甚微。如果教師能做到不高高在上,而是放下權威者的身份,變成引導者、參謀員,與學生溝通交流,更易被學生接受。
第三,靈活地運用各種方法與不同的學生溝通。每個學生的成長環境不同,受教育的類型不同,形成的性格也不同,老師必須了解他們的脾氣、性格及受的教育方法,因人而異和他們溝通、交流。
第四,要積極地找準與學生溝通的機會。班主任要充分利用與學生接觸的每次機會,走進學生心靈,成為學生學習上的良師、生活中的益友。(1)認真做好與家長的溝通與交流。盡管學?,F在沒有家長會,但是通過電話,我們可以與家長取得很好的交流。(2)開好每周一次的班會。在班會上,都有主題與要交流的事,我們可以總結本班一周的表現情況,提出建議,同時對下周要做的事要有計劃,讓每個同學明確目標。(3)參與到學生的各項集體活動中。學生活動的主體是學生,但班主任的參與和指導,可以提高活動的質量,也可以增進對學生的了解,加強與學生的情感交流。
2.善于鼓勵,成長與信心相關
尊重和鼓勵是保證。每個人都希望聽到贊賞的語言,學生也希望老師能認可和尊重自己的優點,所以教師要學會發現學生的優點和進步,并及時地給予鼓勵,學生會因為你的賞識而變得更有動力。要少用批評性的口語,受到打擊的學生,自信心、自尊心都會受到傷害。所以要想學生表現好、發揮自己的潛能,老師在日常管理中要時時處處想到如何鼓勵學生,哪怕一句簡單的話一個小動作,對學生來說可能都是莫大的鼓舞。
3.幫助學生樹立自己的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
大學時代,是大學生形成系統的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的關鍵時期。高職學生,進行的是職業性教育,所以在平時的教育中加強與任課老師的交流與溝通,從那里了解更多的專業知識,幫助他們改進學習方法,防止盲目性的學習,提早選擇好就業方向。
在德育教育中,如果不用一些技巧與方法,僅僅一味地灌輸與訓斥是沒有效果的,所以班主任在日常的德育教育中要學會與學生溝通與交流,善于給他們鼓勵與贊美。德育教育工作,是班主任工作的基本內容,也是班主任的重要工作。
參考文獻
[1]黃光成.當前學校德育現狀和加強德育管理初探[J].教育情報參考,2004(12)
[2]趙艷平.學校德育現狀的審思[J].教育科學論壇,2003(5)
[3]程則思.新形勢下高職院校德育現狀分析及對策[J].教育探索,2009(5)
〔責任編輯:肖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