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本文剖析了大學語文教學方法的現狀,認為優化大學語文教學方法有助于提高學生的學習效果,有助于促進教師的專業發展,有助于提升學校的核心競爭力,并提出要突出應用性、情感性和創造性來優化教學方法。
【關鍵詞】高職院校 大學語文 教學方法 優化
【中圖分類號】G64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4810(2013)31-0056-02
作為高等學校的公共課,大學語文承擔著培養大學生語言文學知識、閱讀分析能力和文字表達能力以及承載中國傳統文化的重任,具有人文性和基礎性的特點,在整個學校學科課程體系中,其職能不可替代。高職院校大學語文教師,應著眼培養社會需求的高素質人才,根據職業教育應用性、技能型特點,將大學語文的教學與當前社會實際的需求結合起來,積極探索行之有效的教學方法,不斷提升大學語文的吸引力,提高大學語文的教學效果。
一 大學語文教學方法的現狀
大學語文是一門人文素質教育課程,理應受到大學生的重視和歡迎。但現實是,如今大學語文課難于激起大學生的學習興趣,原因主要是教材陳舊、內容脫離實際、教學手段單一等,其中教學方法不能適應大學生的學習需求是重要原因。
1.教師對優化教學方法缺乏熱情
經調查發現,有經驗的老教師認為經過多年運用的教學方法行之有效,對優化教學方法缺乏動力,但教學方法陳舊,不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教學效果不理想。青年教師剛剛走出校門,缺少教育教學理論和實踐經驗,對教學方法的運用比較陌生,短時間內也難以在教學方法改革上進入角色;另有不少青年教師對在高職院校任教感到前途迷茫,因而對教學方法的創新熱情不高。中年教師或忙于班級管理,或忙于項目申報,很少有時間靜下心來探索教學方法的優化。
2.學校對語文教學重視不夠
在很多高職院校,大學語文課程沒有受到應有的重視,語文教學處于邊緣地帶。高職院校認為,職業院校應該加強專業實踐課程的訓練,強化學生的實際操作動手能力,在設備投入、資金支出方面等對專業實踐課程予以傾斜,而大學語文課程,則把它劃為非專業性課程,課時安排難以得到保障。學校對大學語文教學的不重視直接影響了語文教師的地位,削弱了語文教師的專業發展動力和工作積極性,包括對語文教學方法的創新與優化。
3.學生對語文學習滿意度較低
在調查中,不少學生反映,很多語文教師教學方法枯燥乏味,在進行語文課堂教學時,采用陳舊、單一的傳統教學模式,不重視教學手段與方法的創新,不注重激發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將學生置于被動接受的地位,仍然采用“填鴨式”、“滿堂灌”的教學方法,導致課堂氛圍沉悶,使學生失去了學習大學語文課的興趣,教學效果自然較差。
二 優化大學語文教學方法的必要性
1.有助于提高學生的學習效果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說過:“學習有了興趣,就肯用全部精神去做事,學與樂不可分?!笨梢?,興趣是學習強大的驅動力量。只有通過不斷優化教學方法,才能讓學生喜歡大學語文課程的學習,提升他們對中國文化的興趣,促使他們去了解傳統文化,認同傳統文化,做傳統文化的守護者和發揚者。因此,要培養學生的研究能力,激發學生的好奇心,使學習過程變成大學生不斷提出問題、商榷問題、解決問題的探索過程。在這個過程中,學生的學習效果就會相應得到提升。
2.有助于促進教師的專業發展
一名優秀的大學語文教師,自然在教學方法上有所創新。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實現自己的教學目標,達成預期的教學效果,需要好的教學方法。教師在探索、創新教學方法的過程中,需要查閱大量資料,廣泛吸收別人的優秀成果,加以整合利用,再通過自己的研究和努力,從而形成獨特的教學方法。在這個過程中,教師的教學水平會得到提高,教學能力得到強化。教師探索、創新教學方法的過程,本身就是教師專業發展的過程,是教師綜合素質提高的過程。
3.有助于提升學校的核心競爭力
學校的核心競爭力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1)教師的專業發展水平,即學校的師資建設水平;(2)學生的培養效果,即學校培養學生的能力。語文教師的教學方法直接關系到教學能力的高低,鼓勵和支持語文教師不斷探索、創新教學方法,能極大地提升教師的專業發展水平,強化師資隊伍建設。學生是教學方法的直接受益者和最大受益者,好的教學方法,可以讓學生提高學習興趣,促進學生表達能力、思辨能力、分析能力的培養,在學習的過程中得到精神上的享受,增長知識、陶冶情操,在這個基礎上,學校的人才培養水平就能得到提高。
三 優化教學方法的途徑
學生畢業后進入社會需要較高的語文應用能力、實踐能力。因此,教學方法的優化要著力突出“三性”:應用性、情感性和創造性。
1.抓住職業特點,突出應用性
語文教學要重視應用性,這是由學生以后的職業特點決定的。因此要突出應用性,大力加強學生的語言讀、寫、說等能力,并使這種能力與社會需求相吻合。筆者在教學實踐中突出應用性,主要采取了兩種方式:一是強化訓練,安排特定時間,進行專題訓練,達到提高能力鞏固效果的目的。如在進行語言交際訓練教學時,從理論上闡發,在實踐中掌握,不僅使學生知其然,還要使學生知其所以然。面試是學生求職的一道門檻,把握好了,求職就順利,否則,就將“望門”興嘆。因此,筆者把如何應對面試作為語言交際訓練的重點。筆者要求學生進行準備,一部分學生充當招聘人員,另一部分學生充當應聘人員,雙方進行自由問答,各呈所長,整個教學過程生動有趣,效果良好。二是平常積累。平時的語文教學,應關注應用性的訓練,引導學生關注現實、關注實際。如進行文言文教學時,應注重將學生的思維從古代拉回到當今社會。中國現在正在建設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其實,中國古代文獻《論語》就體現了和諧社會的某些思想。孔子主張“仁”,主張“愛人”,孔子的“仁”,有利于促進社會的和諧??鬃犹岢靶ⅰ薄ⅰ般?,提倡小家的和諧,只有小家和樂融融,大家才能和諧。這種思想對建設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就有借鑒意義。
2.抓住教材特點,突出情感性
一個全面發展的人,需要健康的體魄,較高的智力,還需要有健全的情感和人格。語文和其他課程相比,最顯著的特征是情。無論是形象生動的記敘文,準確簡明的說明文,還是有理有據的議論文,都筆帶感情,紙見情趣。語文教學要利用這種優勢,對學生突出情感性教育。情感性教育主要體現在兩方面:(1)真善美的教育。筆者在講授說明文的時候,強化說明文的科學性、客觀性和準確性,詮釋說明文的真,讓學生體驗真的內涵和實質。在講授《都江堰》一文時,抓住李冰這一人物,讓學生學習李冰的為民造福的思想,學習他守住民心這一至善?!鹅F里的劍橋》等散文語言美、景物美、人情美,是無形的畫,是優美的詩。學習這些文章,筆者特別注意利用教材對學生進行美的熏陶。(2)正視假丑惡,抵制假丑惡。生活中不僅有真善美,還有假丑惡。能夠正視假丑惡,抵制假丑惡,是學生擁有健全情感的一個重要標志?!妒藲q出門遠行》講述了一位十八歲的男孩出門遠行接受考驗的成長故事。在授課時,筆者引導學生認識到,文中的司機,是一個被社會熏染而同化了的小人物。他的真誠善良表現在與“我”很快結識并無話不談,對“我”傾吐愛情故事,這是他的人格中善良面的表現。而他開始時拒絕“我”的搭乘,在他自己的財產被搶劫,“我”挺身而出制止搶劫時,他卻置身事外,幸災樂禍看熱鬧,甚至還搶走“我”的行李,加入搶者的行列揚長而去,顯出粗暴、膽小、勢利,這是他的人性惡的一面?!拔摇泵鎸μO果被搶,奮力反抗,用少年的單純與勇敢迎接了這一磨難,完成了成長的考驗。學習《都江堰》一文時,筆者運用對比法,將李冰與其他封建官僚進行對比,在李冰為民造福的精神面前,學生就能感受到封建官僚的丑惡。
3.抓住時代特點,突出創造性
當今世界,科學技術迅猛發展,各國的競爭,歸根到底是人才的競爭。造就大批全面發展的創造性人才,是教育戰線的重要任務。大學語文教學應該抓住時代特點,著力樹立學生的創新意識,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有形的語言文字,無形的語言思維,具有鮮明突出的不確定性,正是這種包容萬象的不確定性,為大學語文教學突出創造性提供了充足的表現空間。如筆者在教學小說《十八歲出門遠行》一課時,讓學生自由提煉該文的主題,允許并鼓勵學生個性化的觀點的闡述,使他們的創新欲望和創新能力得以較好地滿足和提高。《致橡樹》是著名女詩人舒婷的名篇,詩中運用了大量的比喻。其比喻之新鮮、貼切,讓人嘆為觀止。學生在接觸到這些妙不可言的比喻時,首先感受到的是詩人運用語言的創新魅力。筆者讓學生盡情地張開創新的翅膀,大膽地聯想,尋找可替代的其他修辭手法。盡管學生提供的修辭方法在表達效果上欠佳,但開啟了學生的創新思維,拓展了學生的創新空間。
應用性、情感性、創造性,相輔相成,不可截然分開。突出“三性”是筆者優化大學語文教學方法的初步嘗試,不斷進行其他方面的探索,是優化大學語文教學方法的必然要求。
參考文獻
[1]馮濤.大學語文教學方法淺析[J].教育教學論壇,2012(24)
[2]譚少元.高校語文教師專業發展的問題及對策[J].語文建設,2013(2)
[3]張中成.大學語文教學方法談[J].呼倫貝爾學院學報,2004(3)
〔責任編輯:肖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