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審計學是一門理論性和操作性并重的課程。由于理論性強且學生沒有會計實踐經驗,導致學習興趣淡薄,教學質量不理想。本文探討了在審計教學中如何使用工作任務導向法,以銀行存款的審計為例,闡述了如何把課堂傳授的知識與具體工作任務結合起來,以提高學生的學習效果,從而提高審計教學質量。
【關鍵詞】工作任務導向法 審計教學 銀行存款審計
【中圖分類號】G64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4810(2013)31-0061-02
審計學是高職院校會計專業主修課程之一,但由于審計課程本身較抽象,市面上的審計教材中的一般審計原理理論知識就占據大半,且過于枯燥,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較難調動,在教學實踐中存在著教師難教、學生難學等問題,加之現有的教學模式偏重理論、實踐量不足,不能很好地激起學生的工作成就感。因此,傳統審計教學模式的改革勢在必行。
一 工作任務導向法概念
工作任務導向法是來自備受稱贊的德國“雙元制”職業教育模式,是其中的一種教學方法。目前我國的許多高職院校都在探討運用。
工作任務導向法與傳統教學理論與實踐相脫離的教學方法不同,要求教師必須根據所教課程的內容,在課前設計一個既具有實際意義的、又符合學生認知水平的、把學生的學習和日后的實踐密切結合的任務,并將任務下達給學生。將學生分組并讓他們在教師的指導下按步驟完成任務。下發的工作任務過程表一般包括任務名稱、重點、任務細化分配、任務的完成計劃、重點內容等。任務完成后,學生需要把在任務進程中存在的問題和困惑,解決問題的途徑和方案,任務完成時間與難度評估,完成心得等總結出來。
學生需要以自主或合作形式完成教師設置的任務。學生完成任務必須掌握包括已學過的知識和本節課要學習的新知識。當學生完成任務的同時,既學到新知識,又掌握與知識相聯系的模擬實踐知識,體驗操作成功的成就感,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
二 工作任務導向法在審計教學中的應用
目前審計教學中偏重理論知識,教學內容多停留在審計程序中,很少有具體過程的模擬操作。這是因為現今較多高職院校的教師都是從學校畢業后直接從教,實踐工作經驗較缺乏,上課基本上根據教材傳授審計思想,學生的理論學習與實際操作被隔離,教學效果較差。
工作任務導向法彌補了現行審計教學中理論知識與審計實踐技能操作脫鉤的不足。針對年輕學生“輕理論,重實踐”的學習特點,把理論知識的學習融入到一個個典型的工作任務中去,讓學生在做中學,學中做,能把學生的被動接受變成完成工作任務去主動掌握必要的理論知識,主動地感知審計環節和工作程序。
實施好工作任務導向法必須注意一些保證措施:(1)提高教師專業素質及組織教學的能力。審計在講解的過程中,涉及到會計學、金融、管理、稅法等多方面的知識,是一門綜合課程,這就要求教師自身有較高的素質。推行工作任務導向法模式不僅促使教師備課要知識多樣化,更要把理論和實踐相結合,改變教師唱獨角戲的狀況,使教學從以教師為主向以學生為主轉變。(2)從需求出發選擇或自編合適教材。市面上審計教材水平高低不一,其中的重點會計師審計部分的內容來自西方教材,表述較抽象,許多只是對審計程序的簡單列舉,無法適應工作任務導向法審計教學,教師可以根據教學內容自編教材,特別要強調實踐技能操作部分,形成活頁紙、工作頁,引導學生利用材料達到融會貫通的目的。(3)改變考核方式。傳統教學中只注重期末卷面成績,不利于鼓勵學生參與學習過程。在新的模式下對學生的考核應提高實踐和出勤成績的比例,降低期末考試成績比例,甚至可不采用期末考試的方式,只采用平時在小組學習中個人自評與團隊內部結合考評的方式。
三 在銀行存款審計中使用工作任務導向法舉例
首先,了解本次教學的工作任務及目標。(1)課程內容:銀行存款審計的目標與實質性程序;(2)教學目標:認識銀行存款的審計目標,并選擇合適的銀行存款實質性程序,最后完成銀行存款余額調節表。
其次,工作任務要具體布置(把學生分組,每組選出負責人)。
[項目1]了解銀行存款審計目標,選擇恰當的銀行存款實質性程序。
活動導入:銀行存款概念及使用規范知識介紹。
操作程序:學生自主看書,并小組討論,教師從旁指導。
[項目2]銀行存款余額調節表的編制與檢查(操作重點)。
活動導入:銀行存款余額調節表相關知識介紹。提出問題:如果注冊會計師需要自己編制銀行存款余額調節表,如何操作?如果被審單位同意提供銀行存款的余額調節表,注冊會計師在取得后,如何檢查?
必備知識:(1)銀行存款余額調節表的編制程序;(2)銀行存款余額調節表的檢查程序。
如果是被審計單位提供的銀行存款余額調節表,注冊會計師在取得后,應先檢查調節表中未達賬項真實性和資產負債表日后的進賬情況,若存在應在資產負債表日前進賬的項目要作相應調整。
需要注意的是,審查銀行存款余額的真實性并不能只依據調節以后的銀行對賬單余額與銀行存款日記賬的余額是否相等,還要在查明余額相等的基礎上,進一步對賬單與銀行存款日記賬逐筆進行核對。
技能操作:銀行存款余額調節表的編制;如何進行銀行存款詢證,并檢查銀行存款余額調節表。
完成后,采取小組內互評,負責人點評,最后教師總評。
再次,知識總結。(1)關鍵知識復習:包括銀行存款審計目標;銀行存款的實質性程序。(2)關鍵操作要點強調:銀行存款余額調節表填制方法;銀行詢證執行程序;銀行存款余額調節表的檢查程序。
最后,布置課后作業(略)。
四 結束語
在審計教學中采用工作任務導向法能使教學轉變為學生為中心,工作任務為中心,很好地體現高職審計教學的職業性、實踐性的特點,使教、學、做、評有機結合,有利于提高學生學習效果。但有些學校教師對德國“雙元制”的內涵和理念理解不夠,實踐中過于生搬硬套,導致過度削減基礎理論教學,甚至將專業課教材完全拋開,單純只采用工作任務導向法,致使教學效果滑向了另一極端,這需要警惕。
參考文獻
[1]孔企平.“有效教學”的幾個理論問題[J].上海教育科研,2007(2)
[2]湯勇、李富.工作任務導向法運用中的問題分析[J].北京市經濟管理干部學院學報,2010(3):60~61
[3]田崗.審計教學改革初探[J].山西財經大學學報,2005(6)
[4]胡繼榮、弓亞靜.論審計教學內容體系改革[J].會計之友,2008(9下)
〔責任編輯:肖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