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用灰色理論中的GM(1,1)模型對礦井瓦斯涌出量進行預測,經效果檢驗,模型精度比較高。因此預測結果具有較好的實際應用價值。本文對此作了闡述。
【關鍵詞】灰色理論 瓦斯涌出量 預測 應用
【中圖分類號】G64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4810(2013)31-0062-02
灰色系統理論,是我國學者鄧聚龍教授在20世紀80年代初正式發表的新興理論。其中灰色預測模型是灰色預測的基礎,也是整個灰色理論體系的核心內容。灰色預測模型中用的最多的是GM(1,1)模型,即1階1個變量的微分方程。在灰色系統理論中,信息完全明確的系統稱為白色系統,信息完全不明確的系統是黑色系統。信息部分明確、部分不明確的系統稱為灰色系統。
礦井瓦斯災害是煤礦生產中最為嚴重的災害,一旦發生,不僅造成人員傷亡和財產損失,而且還會嚴重摧毀礦井設施、中斷生產。有時還能引起煤塵爆炸、礦井火災、井巷垮塌和頂板冒落等二次災害,不僅造成巨大的經濟和財產損失,而且還帶來極為惡劣的政治影響和經濟后果。因此研究與掌握礦井瓦斯的防治技術,對保障煤礦安全生產具有重要意義,而在礦井瓦斯防治中礦井瓦斯涌出量的正確預測又會給礦井瓦斯治理提供數據支持。
影響礦井瓦斯涌出的因素,不管是煤層瓦斯含量、煤層厚度、大氣壓、軟分層還是開采方式等,我們所取得的數據在測定或統計時難免會受到人為等因素的影響。因此,它們與瓦斯涌出量之間的確切關系我們還難以量化。所以整個系統屬于灰色系統,可以用灰色系統理論的GM(1,1)模型來預測瓦斯的涌出量。
三 結論
煤炭是我國能源的主體,在我國一次性能源消費結構中,煤炭占70%左右,但是只要開采煤炭就有瓦斯涌出。因此,為了保障煤礦的安全生產和煤礦工人的人身安全,必須對瓦斯涌出量作出精準的預測。本文運用灰色理論建立的預測模型,經效果檢驗模型精度為一級,能夠較精確地預測瓦斯涌出量,對保障煤礦企業安全生產有著重要的意義。
參考文獻
[1]鄧聚龍.灰色理論基礎[M].武漢:華中科技大學出版社,2002
[2]孫和應、常松嶺.礦井瓦斯防治技術[M].徐州:中國礦業大學出版社,2009
〔責任編輯:肖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