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本文分析了情感教學法在教學中的積極作用,并從賞識教育、人性化教育以及愛的教育等三個具體方面進行了情感教學的實踐。
【關鍵詞】情感教學 人性化教育 愛的教育
【中圖分類號】G63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4810(2013)31-0082-02
情感教學法是一種寓情感于教學過程之中,讓師生在情感的交流、共鳴、水乳交融中潤物細無聲地完成知識、品格的傳授教育過程的新型有效的教學方法。這種充分考慮認知和情感的教學方式實現了認知因素和情感因素的和諧統一,有利于教學目標的完成和教學效果的增強。
傳統的填鴨式教育容易使學生產生厭倦,甚至產生焦慮、煩躁、膽怯等消極情緒,從而使其智力受到抑制,學習效果大大降低;而情感教學法可使學生在積極健康的情感活動和交流中有效地強化智力,使其精力充沛、意志旺盛、心理潛能得到高效發揮,從而使教學效果得到成倍的提高。俗話說:“愛屋及烏”,學生在教學過程中與老師建立情感聯系的同時也往往會喜愛上這位老師所講授的課程。
以下是本人在實施情感教學法過程中的一點心得,希望與同仁們分享和共勉。
一 情感教學法的作用
在教學實踐中,筆者體會到情感在教學中至關重要,情感教學法有著多方面的積極作用,最主要的表現在以下兩方面:
1.情感教學法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學生從事物中體驗到一種濃厚的、愉悅的情感,有時甚至可以達到如癡如醉的境地,這種情感形成一種強大的力量,驅使人們樂于克服種種困難,表現出一種積極投入的傾向。良好的興趣是人才成長的起點,是促進人走向成功和成才的一種持久的重要因素。濃厚的興趣可以激發人的思維、想象力和創造精神。
2.情感教學法有利于激發和培養學生學習和進取的動力
心理學家認為,情感是人的精神活動的重要組成部分,積極的情感可以促進人的心理發展,是激發人奮發進取的動力源泉。課堂上,如果學生能體驗到豐富和生動的情感,能保持愉快恬靜的心境,就能使學生精神振奮,盡展潛能,以樂觀的心態去對待學習中的困難和挫折,從而增強學習的積極性和創造性。“春風得意馬蹄疾,一日看盡長安花”,這樣就能使學習產生增效的連鎖反應。因此,教師要善于運用情感的彩帶,將學生悄悄地拴住,攪動他們情緒的波瀾,樹立自信樂觀的態度、勇往直前的斗志。
二 情感教學法的內容和實踐
情感教學法不是一個空洞的口號或觀念,它有著十分豐富的內涵和內容。在教學實踐中,筆者通常的做法是把情感教學法具體化為三種教育:賞識教育、人性化教育以及愛的教育。
1.賞識教育
有句格言說:“你把學生當天才教,你會教出天才,你把學生當庸才教,你會教出庸才。”這充分說明了賞識教育的重要性。的確,賞識出自信,激勵促成功。賞識,是一種境界,是一種藝術,更是一種智慧。
2.人性化教育
諾貝爾說:“人是給予大自然雕琢的寶石。”教育必須喚醒最基本的人性,喚醒人對生命的熱愛,對生命的覺醒和對生命意義的深刻理解。同時教育過程不僅僅是傳授知識的過程,更是啟迪智慧、點化生命的過程;而且教育的本義就是一種生命和生命的對話,一種人格對人格的影響,一種靈魂與靈魂的碰撞。因此,教學本身就應該是一種人性化的教育,就應進入學生的情感世界,進入學生的生命領域,讓課堂充滿人文關懷,成為人性培育的殿堂,并由此煥發出生命的活力。這種滲透人性化的教育,有助于學生形成樂觀健康、積極向上的心態,并在教學中獲得情意感染,文化熏陶的獨特感受。
基于這種人性化教育的觀念,教師在講課中不應該只是滿足于“填鴨式”教學把課堂知識硬塞給學生,而應該在教學中使學生在獲得知識的同時更感受到美妙和愉悅。如在教學中,教師的情感應隨課文內容而變化,有時如黃河之水天上來,氣勢如虹,氣吞山河;有時如花叢中鳥語低吟、呢喃,情意纏綿,像落花漂過流水,像微風拂過琴弦,從而激起師生情感的共鳴,讓教師走入學生的情感世界,讓學生在開心快樂的美妙體驗中感受知識的力量和人性的美麗。
3.愛的教育
大教育家孔子,以對生命的沉思和對心靈的呼喚,創造出關愛人類健康成長的愛的教育——仁愛!
鄧小平同志也說過:“我是中國人民的兒子,我深情地愛著我的祖國和人民”。滋養我們生命的是一片有著五千多年文明的土地,我們的生命之河涓涓流淌著一個古老民族的感情。作為一名人民教師,理當用整個生命來傳承歷史文化和傳播愛的教育。
愛是教育的源泉,一個教師有了愛,就能和學生推心置腹地溝通,就會用賞識的眼光去看待學生,就能用大海撐船的胸懷去寬容學生、關愛學生,智慧的花朵也就會悄然開放!
俗話說得好:“敬人就是敬己,助人就是助己,愛人就是愛己。種瓜得瓜,種豆得豆,不行春風,難得春雨。”同樣的道理:愛學生就是愛自己,愛學校就是愛自己,愛國家就是愛自家。教師應該秉承著這樣一種信念,并在教學過程中把這種愛的信念傳遞給學生!
其實教學內容本身也往往是充滿著美感、情感和愛的,如語文,其中文學的生命就是情感就是愛,如果一篇文章缺少情感因素和愛,那么這篇文章也就會顯得蒼白無力,要培養具有豐富情感和愛心的學生,靠的是富有情感和愛心的教師的點撥和啟迪。如我教朱自清的《背影》時,我會讓學生談談自己的父親,有的學生說著說著,聲音便哽咽了,他們也由此認識到父親的愛或許無聲,但它卻是無比熱烈和偉大的。至于課本中杜甫、陸游、文天祥等人的詩詞古文,那些本就是一篇篇充滿拳拳愛國心的宣言。
參考文獻
[1]蔡敏.論教學過程中的學生情感評價[J].中國教育學刊,2004(3):52~55
[2]陳興焱.人本主義視野下語文教學情感世界的構建[J].職業時空,2007(18):77
〔責任編輯:龐遠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