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農村教育,特別是我國廣大貧困地區的農村教育,對于改變大山深處的孩子的命運至關重要。在物質條件的約束下,加上新課程大綱的要求,農村中學課堂提高教學效率,讓農村的孩子受到先進的教育,是當今農村中學課堂教學改革的難題,更是提高我國廣大農村地區教育水平、改變教育不公平現狀的目標。
【關鍵詞】農村教育 課堂教學改革 教育現代化
【中圖分類號】G63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4810(2013)31-0087-01
教育要以人為本是我國教育的基本思想。課堂教學一直都是我國基礎教育的重要環節,學生通過課堂的學習掌握大部分知識,更是在課堂教學的過程中形成自己獨特的思維。因此,課堂教學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有效提高課堂教學質量,讓學生在有限的時間內掌握豐富的知識,形成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是廣大教育者應思考的問題。通過加強課堂教學構成要素的合理調整,建立一套恰當的教學評估模式是解決此類問題的正確之道。
一 課堂教學改革的基本原則
1.科學安排、有效實用的原則
眾所周知,中學課堂教學的基本原則應是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學習志向。因此,基本的課堂教學改革首先應在理論上具有可行性、科學性,有了科學的理論指導才能有切實可行的方案,才能不偏離培養合格的社會主義建設者這個教育教學的大方向。其次由于課堂時間有限,因此傳授給學生的知識也相對較少。改革的成效不是一蹴而就的,通過積累才能由量變到質變。因此,課堂上適量的教學內容需要有度的把握,在科學合理的方向上操作性強的課堂改革方案才是有效、有前途的方案。
2.富有成效、合理評估的原則
在有限的時間里完成教學計劃的內容,讓學生們高效地掌握知識是教學改革的目標。適宜的體系大小、適當的教學指標內容、合理的深淺程度,學生們能完全掌握,真正學到知識,得到切實的進步就是富有成效。怎么評價一堂課、一個學期的教學是否富有成效,需要有合理的評估手段。評估的方面不能僅僅是具體考試成績的高低,還應有橫向與縱向的比較,在不同課程的橫向比較中應有穩定的評估指標和參數,采用可以量化的指標,使得結果清晰明了,效果一目了然。農村的教育資源有限,如何在有限的教育資源下讓學生得到良好的教育是每個人關心的問題,因此合理的評估手段是必不可少的。
二 課堂教學改革的目標
農村教學課堂改革的目標,就是要培養學生自主性學習、合作性學習、探究性學習的學習方式。自主性學習就是學生能主動地去探索知識,而不是被動、抗拒地接受知識。中學生大多處于青春期,叛逆心理較強,若強迫學生去做他們自己不愿意做的事情反而會起到相反的作用,而這又是學生自我品格養成的關鍵時期,養成自主學習的習慣將使學生受益無窮。教書育人不僅僅是教給學生知識,更是改變一個人的品格,讓他們充滿正能量的過程。合作性學習是讓學生鍛煉自己的溝通能力,還能鍛煉學生的自我激勵心理,敢于爭先、敢于合作的學生才能在課堂之外的人際交往中如魚得水。課堂教學中以小組為單位進行合作性學習,讓學生能體會到合作的重要性,品嘗到合作的喜悅。
三 農村課堂教學改革的具體模式
許多地方已經開始積極嘗試切實可行的農村中學教育改革,這其中不乏許多突出的個例。農村中學教學改革比較成功的模式中,有一種是“三模塊”的改革方案。首先是課堂預習,在教學之前,同年級的教師們首先確定授課內容,為教學制定大方向,列出基本的教學提綱,讓學生們對教學內容有一個初步的認識,并且積極做好預習工作。然后是合作討論,把同班同學合理分成幾個小組,進行組內討論,讓同學們自主學習,調動他們參與學習的熱情,一改以前的“填鴨式”教學模式。讓他們變成老師,把自己學到的知識在全班同學面前進行展示,真正理解并消化這些知識。這樣就鍛煉了學生的語言學習以及應變能力。最后是進行總結反饋。在學生們自我學習、展示后,老師及時對其中所存在的問題進行分析和糾正,對遺漏的問題進行補充講解。這樣,改變了以前老師獨自傳授內容的方式,變成了學生自主學習,老師加以指導,為學生以后的自我學習、自主探索知識打下了基礎。自主學習能讓學生自身的學習意識覺醒,對自己學習的內容和目標有深刻的認識。讓他們感受到了學習的樂趣、成功的喜悅,自然會變得樂意學習、積極學習。
四 結束語
當下,雖然農村中學課堂教學改革還要經歷比較漫長的過程,但人們已經認識到它的重要性。從模糊的改革意識到清晰的改革道路、從零散的個體嘗試到全盤的整體進步,這個過程需要整個教育理念的更新和高尚的教育奉獻精神。我們有理由相信農村中學教育的成功改革將是每一個基礎教育工作者最美好的“中國夢”。
參考文獻
[1]許愛紅、劉延梅、劉吉林.農村中學課堂教學模式的重大變革——解讀杜郎口中學“三三六”自主學習模式[J].當代教育科學,2005(11)
[2]吳新.和諧·協調·創新——淺談新課程背景下農村中學課堂教學的適切性[J].江蘇教育研究,2006(9)
[3]單聯宏.農村中學課堂教學質量的評價研究[J].科技創業月刊,2010(5)
〔責任編輯:龐遠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