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經拜讀了萬瑋老師的《用服務的態度做教師》一書,感觸頗深。在此過程中,我以一名一線教師的身份去感受書中的每一個故事折射出來的精彩世界,感受著面對相同的教學境況時不一樣的處理方式。書中精選了教學一線中許多教師提出的三十六個難題,萬老師一一做出有針對性的、深入淺出的回答,并給出一些可行的建議和指導,對當前身處教學一線的教師有著十分重要的啟發和借鑒意義。
萬瑋老師強調教師要用“服務的態度”來對待自己的職業,服務的態度將會決定教師是否能夠成為一名合格的乃至是優秀的人民教師。做任何事都是一種服務,做大事是服務,做小事也是服務,就算不為任何人服務,也得為自己服務。而作為一名一線教師,時時刻刻都可能面對或處理各種教學難題,更加需要擁有為教育服務、為學生服務的“態度”來對待面臨的每一個問題。
“知退能進”讓我明白了學生的“進”和教師的“退”之間的教育智慧;“微恙彌珍”讓我深入到哲學的海洋中體會了怎樣解決教學問題;“享受擔當”讓我明白了作為一名教師肩膀上的責任;“心靈成長”讓我體會到教師在與學生相處的過程中成長的快樂;“保持初心”教會了我怎樣保持剛剛投入教學生涯時充滿熱情的那顆初心;“鐘擺原理”教會我在今后批評教育學生時的妙招。這是萬老師書中包含的六個部分,每一輯都有針對性地對教師的困惑、憂傷、徘徊、焦慮和痛苦進行了深入的分析、詳細的解答,這些問題涉及教師成長、人際關系、班級管理等諸多方面。其中有很多話語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如“教育是需要耐心的。認得成長道路有多曲折,教育的路就有多曲折;學生尊重你,并非因為你是教師,而是因為你是一個值得別人尊重的人;難教的學生對好的老師來說,不是麻煩,而是財富;今天,有效的教育不是我說你聽,而是我做你看……”等都令我感觸頗多。
首先,對待學生,要學會傾聽和理解。也許作為一名教師,很難會碰到一個讓你各方面都滿意的學生,總覺得學生存在著諸多問題,也不能理解他們的想法。為此,學會傾聽,學會理解,不要用自己的一套標準去作為衡量學生優劣的標準,你就會發現,原來他們是一群充滿著智慧和理想的孩子。如果你習慣了睡懶覺,就不要怪學生總是遲到;如果你沒有認真備課,就不要責怪孩子在你的課上無精打采;如果你不善于表達自己的情感,就不要責怪學生的冷酷和無情;如果你總是戴著有色的眼鏡看學生,就不要責怪學生與你越來越遠;如果你總是對生活充滿怨氣,就不要指望學生身上能煥發出生命的活力。用你的心去了解學生,用你的心去傾聽學生。當你對學生一無所知的時候,你就沒有資格去評價任何一個人。泰戈爾說過,“愛是理解的別名”。學會傾聽,你才能理解孩子,只有理解孩子,你才能更好地服務教育事業。“服務”從學會傾聽開始。
另外,對于教師,要認識到自己的職責和作用。萬老師在書中提到一個觀點——享受擔當。而享受擔當的前提是必須明白自己的職責,只有明確了職責,才能明確自己究竟應該怎樣做才能成為一名合格的教師。用人格和學識感動學生,享受擔當,感謝那些需要感謝的人,提升自己的能力,豐富自己的學識,虛心學習,心胸寬廣、自信樂觀、誠實感恩,做一名不斷進取的教師,做一名心靈強大的教師。有好的教師,才有好的教育。態度決定成敗。只有用服務的態度做教師,以“學高為師,身正為范”的師德標準嚴格要求自己,提高課堂教學質量,才能成為一名學生喜歡、成績優秀的好教師。
當今的教育對于教師的要求和挑戰越來越多,用服務的態度去做一名教師,用服務的態度去對待自己的學生,用服務的態度去對待社會和家長;更要用服務的態度去對待自己,點燃自己的熱情和智慧,點燃學生的熱情和智慧,哪怕周圍一片黑寂,我們心中也要有一把火,熊熊燃燒。
〔責任編輯:龐遠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