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共同體是以學為本的新型學習模式,一個好的學習共同體的建立能讓學生積極主動地學習。在教學實踐中,筆者嘗試了一些做法,收到了一定的實踐成果。
一 合理構建班級學習共同體
班級授課制以班級作為學生學習的一個單位,班級作為一個相對穩定的組織,讓學生擁有共同的學習目的,共同的學習過程,共同的成長經歷,共同的文化心理和共同的社會價值取向。
在班級學習共同體的建設上,要遵循以下三點要求:
第一,以情感為紐帶,維系班集體的運行。在班級共同體的建設上,教師讓學生有一個共同的學習理想,有著共同的為學習目標而奮斗的情感傾向,包括學生對班級的情感,對老師的尊敬,對班級文化的認同,對同學的親密情感,只有在情感上和諧,才能使班集體成為一個真正的學習共同體。
第二,以制度為輔助,確保學習共同體的健康成長。沒有規矩不成方圓,只有情感維系,不能確保班級學習共同體的健康發展。在班級中,要建立學習制度,包括預習制度、課堂學習制度、復習制度等。
第三,學習共同體細化。在班級學習共同體中,為了讓學習共同體發揮更大的作用,可以將其細化。分為若干小組,小組人數以4~6人為宜,組員按AA、BB、CC分別結成對子,成績、性別、個性等因素也要考慮在內。組與組之間水平相當,各小組相對獨立,教師輪流指導,小組成員互相關照、共同發展,建立起互助關系。
二 妥善處理集體進步與個人發展的關系
建立學習共同體,會讓教學質量得到很大的提高。為了學習共同體中集體進步和個人發展兩不誤,在共同體學習中,要充分注重優中差組合、優優組合、中中組合、差差組合,適時調整組合形式,杜絕共同體內部組合的一成不變。
如在學習探索新知識時,學習共同體的組建要采用優中差的組合,在自主學習時,優生可以做個探索的先鋒,首先發言,中等生受到優生的啟發,也會有新的體會,差生在聽了優生和中等生的發言后,也會對新授知識有了一定的理解,在學習共同體的學習中,實現了共同進步,各層次的學生都能在自己原有的基礎上有所進步。
在復習練習課中,組建的學習共同體就需要采用優優組合、中中組合、差差組合,分開進行,這樣組建是為了不讓優生唱獨角戲。在各層次的學生學習共同體進行學習時,他們都能有信心發言,在共同體的學習中感受到學習伙伴的影響,從而提高學習共同體的學習效果。
總之,教師要視情況及時調整,不能任優秀生“唱獨角戲”,而忽略了后進生,堅決杜絕小組合作的虛假性,讓小組合作學習落到實處,出高效,出奇效。
三 科學評價,完善學習共同體
科學評價包括教師評價、學生評價、學校評價、家長評價等方面。教師的評價主要看學習共同體的課堂學習效果、合作學習能力、組織調控能力等;學生評價分為學習共同體成員評價和非成員評價兩部分,共同體成員的評價主要看學習時是否其樂融融,合作學習時分工是否合理,是否有利于學習等;非共同體成員評價主要看共同體成員的學習效率,成員的學習行為等;學校評價主要看學習共同體的學習實踐情況;家長評價主要看學生的學習狀態、學習情緒、學習成果等。
總之,對于學習共同體的建立與完善,要定期給予科學的評價,以便有效整改實施,促進學習共同體的有效發展。評價要素有:(1)有沒有轉變學習觀念;(2)學習效率是否提高;(3)共同體成員之間感情是否融洽;(4)學生建構知識的正確性;(5)成員協商程度;(6)成員行為的規范程度;(7)共同體成員的傾聽、討論表達、組織情況。
四 合理完善學習共同體,實現可持續發展
學習共同體受時間和教育環境的影響而產生變化。如在學期學年轉換的時候,學生的調整、教師調配等原因而出現的變動?;蛘咴诩倨谥泄餐w成員長時間分離,各成員在情感上的變化,都會帶來一些新的現象和新的問題、矛盾。及時有效地反饋學習共同體的有關情況信息,根據學習共同體在不同時期的情況,適時調整發展策略,或重新設計各項措施、方案,實現學習共同體動態的可持續發展。
五 擴大學習共同體外延,建構學習共同體新體系
班級學習共同體、小組學習共同體,都是學生與學生之間的合作學習,是學校學習活動中最主要、最常見的學習組織形式。但是,作為教育工作者,我們絕不能忽視學校教育的其他主要因素。為了完善學習共同體的組織體系,組建師生學習共同體、家校學習共同體和學校社會學習共同體等,充分發揮學校、教師、家長、社會機構對學生學習的影響力,最大限度地提升教育教學效果。
總之,學習共同體的建設,其宗旨是調動一切積極因素,促進學生學習進步,促進學生健康成長,改變教育模式單一的現象,讓合作學習成為促進學生發展的有利因素,為素質教育的發展提供源源不斷的動力。
〔責任編輯:龐遠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