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中學英語課堂教學中,教師要創造一個既能發揮教師主導作用,又能充分體現學生主體地位的教學環境,充分發揮學生的主動性、積極性和創造性。因此,在課堂教學實施過程中,教師要充分運用各類教學方法,靈活處理各種教學內容,以期達到最佳的教學效果。
【關鍵詞】教學方法 教學效果 課例 英語教學
【中圖分類號】G63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4810(2013)31-0105-02
一個良好的課堂教學環境,既能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又能充分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實施以“自主、探究、合作”為特征的教與學方式,把學生的主動性、積極性、創造性充分地發揮出來。怎樣使學生的創新精神與實踐能力的培養真正落到實處?其中,就要求教師要充分運用各類教學方法,為學生創造一個和諧的學習環境。俗話說:好的方法是捷徑。在中學英語課堂教學中,有許多好的教學方法可供教師們學習和采納。筆者在多年的聽課過程中,就經歷了無數的優秀課堂,每每遇見一個好的教學方法,就像是在花園里采擷到了美麗的奇葩。現將部分奇葩稍加整理,與大家共享,希望能對英語課堂教學有所幫助。
一 音標處理的生動性
音標是英語初學者的必學內容,又是詞匯學習的前提條件。初學音標的同學都覺得音標枯燥無味,它的音、形又很不好記,往往在初學的時候就產生了抵觸情緒,不愿意主動去接觸它們。對于七年級的同學來說,只有把音標教學生動化、靈活化,才能調動他們學習音標的積極性。-
例如,在七年級的一節英語課上,復習48個音標時老師使用的是卡片歸類法:我給音標找個家。老師先將48張音標卡片隨機分發到學生手中,并在黑板上畫了4間大房子:單元音、雙元音、清輔音和濁輔音。然后請學生將自己手中的卡片粘貼在黑板上的大房子里進行歸類。講評時還是讓學生自己找出錯誤,看看哪個同學領音標進錯了家。學生們都很喜歡這個活動,查找錯誤時非常認真,當他們把音標全部正確地帶回家后,可以看到他們臉上興奮和自豪的神情。最后老師帶讀,再反復對學生個體抽查音標讀音,直到學生熟悉為止。通過這個活動,學生對于48個音標的面孔應該是比較熟悉了。
又如,教師在教授字母或字母組合時,經常將對應發音的字母和字母組合編寫成歌謠或句子,如引入一些East or west,home is best. No pains,no gains.等諺語,方便學生背誦。這個任務可以是老師完成,也可鼓勵學生去編寫再進行推廣。比如有位老師在教授字母和字母組合o、u、oo、oe、ou、ue常發/u:/音時,教師給學生提供了you/ju:/、room/ru:m/、do/du:/、full/fu:l/等一組單詞,要求學生當場編寫一個對話。學生完成的對話是:A:What are you doing? B:Oh,my room is full of books. I’m doing the room. 這種練習不但使學生熟悉了音標的讀音,同時強化了句型,達到了一箭雙雕的教學效果。
二 課堂引入的多樣化
“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作為課堂引入,既要銜接上節課的內容,又要為本節課做好鋪墊,以舊引新,同時也要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發他們學習新課的興趣,這就需要教師得費一番功夫,才能達到預期的效果。
例如,在Unit 1 Living Well(高中英語選修七)的第一節熱身課上,課前老師布置學生用Powerpoint制作了幾個課件,上課前幾分鐘讓學生上臺來講述幾個同學們耳熟能詳的殘疾人的例子,如海倫·凱勒和張海迪等,并提出了要學習的課題:Talk about the disabled people and their achievement What can we learn from them?
其中一個學生是如此描述張海迪的:Now I will tell a story about China’s Hellen Keller,Zhang Haidi. Haidi became disabled at the age of 5 because of a serious illness. As she was young,she was determined to turn herself into a useful human being. It was her ambition to be a useful person that has turned the almost paralyzed Zhang Haidi into a well-accomplished figure whose achievements would dwarf those of some normal people. She has overcome a lot of difficulties in the following 45 years. Though she never went to school,she has studied politics,literature,medical science and several foreign languages. Now she has become a writer and published many books. She said,“I like writing. Writing is the way I use to cheer myself up and tell disabled people how to face the misfortunes.” Since 1983,the Central Government of China has been calling on us to learn from her. She sets a good example for us youth,encourage us to do more useful things for society.
學生介紹完張海迪的故事后,下面的同學可以當場向他提問一些有關張海迪的問題,之后可就What can we learn from the disabled? 這個問題和全班同學展開討論。教師只是適當對學生進行提示和提供幫助,最后進行觀點的歸納和總結。課堂上學生熱烈討論,各抒己見,很好地表達了如何幫助殘疾人和學習殘疾人身殘志堅的精神的觀點,教育效果良好。比過去老師純粹地講授的效果要好得多,學生也更能主動地去學習和接受。
三 課堂游戲的巧妙性
中學生的年齡特點決定了課堂要具有一定的活躍性,沉悶呆板的課堂留不住學生的心。只有運用各種手法提高英語課堂的趣味性,才能吸引學生的注意力,而課堂游戲是比較有效的方法之一。
例如,在七年級上冊Unit 1 Topic 3 How old are you? 的數字教學課上,老師和同學們共同做了這個游戲。老師在課件上設計了一個大轉盤,當指針停到轉盤上的1~10個數字中的任意一個數字時,版面就會顯示一個內容,如要求學生作自我介紹、講個小故事、唱首英文歌或獎勵個蘋果等。同學們都希望自己能抽中大獎,于是在指針轉動時都大聲念著自己認定的幸運數字。而參加抽獎的同學也在學習了數字的同時復習了第一單元前面的一些內容,如用Hello! My name is …;I’m Chinese;I come from …;I’m in Class …,Grade One.等句型進行自我介紹,唱英文字母歌等。課堂氣氛活躍,學生開開心心地在“玩”中學,在“玩”中練,下課鈴響了還意猶未盡,很好地完成了教學任務。
又如,在教授八年級上冊Unit 3 Topic 2 What sweet music Section B 的這節課上,其中一個環節老師是這樣處理的,先播放各種不同風格的音樂讓學生欣賞,教授了音樂的分類:有classical music、rock music、country music、jazz、pop music、folk music等不同風格的音樂。接著進行音樂表演。以擊鼓傳花的形式讓學生演唱歌曲片段,之后讓其他同學來說出演唱歌曲的類型。最后,老師演唱了《洪湖水,浪打浪》片段后,學生講出這是首民歌,將本個環節推到了高潮。這樣,不但給師生提供了一個表演的舞臺,又實現了在“樂”中學的教學初衷。
四 現成材料的巧運用
現代信息技術教育的發展為老師們提供了豐富的教學資源,老師們上課都習慣于依賴電腦,其實在教學過程中,并不是所有的教學內容都適合與信息技術進行整合,也不是使用的信息技術手段越先進,整合的效果就越好,而應根據教學目標、學習者特征、教學內容等選擇合適的工具。有時身邊就有豐富的課堂資源可開發利用,同樣也可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
例如,在七年級下冊教授現在進行時態的語法課上,老師在講解了進行時態的基本結構后,請一些同學上臺來擺出一些如游泳、跑步、打球、讀書等姿勢,這時老師就提出問題:What’s he / she doing? 學生可根據動作進行回答:He / She is running / swimming / playing football,etc. 隨著操練的增多,學生們絞盡腦汁地把以前學習過的動詞都搬出來,并通過肢體語言來表達,擺出各種姿勢讓其他同學來猜測,因為是自己的同學現場表演,自然比看圖說話有趣得多,參與的熱情很高。這樣,既復習了已學單詞,又訓練了現在分詞在進行時態中的用法,一舉兩得。
總之,在教學過程中,只要老師們能用心去摸索,多學習別人優秀的教學方法,吸取百家之精華,促進自身的進步,一定能將課堂變得有聲有色,成為教學百花園中旖旎的一景。
〔責任編輯:龐遠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