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一直以來,數學學科都是一門比較枯燥的學科,當前,在新課程目標的要求下,提高學生教學主體性,營造更加輕松與歡樂的教學氣氛應該成為廣大教師一項必須要盡快完成的重大任務。而賞識教育在實現這些要求方面具有顯著優勢。本研究就詳細探討賞識教育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應用概況,旨在為實際教學提供必要的理論參考依據。
【關鍵詞】賞識教育 小學數學 應用
【中圖分類號】G62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4810(2013)31-0136-01
由于小學數學相對于其他學科而言難度比較大,很多學生都難以找到正確的學習方法,非常容易在長期無法取得良好成績的情況下對學習失去興趣,造成成績長期無法提高。所以,為了避免這種現象發生并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教師應在教學過程中學會使用賞識教學方式,通過肯定和鼓勵學生,使學生切實地感受到他人的賞識,從而更加積極主動地去完成教學課程,實現教學目的。賞識教育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應用,主要有以下幾方面:
一 激發學生學習熱情,創造更加良好的學習環境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數學本身是一門邏輯性很強的學科,需要學生能真正理解其精髓后才能學得更好,而不是單純的記憶,便可像語文、歷史等文科科目那樣容易取得較理想成績。在進行小學數學教學過程中,若單純地給學生灌輸新知識或要求學生死記硬背,那么這種教學方法勢必難以達到所設定目標。而若在課堂中通過營造輕松愉悅的氛圍,并不時對學生加以鼓勵和賞識,使學生能感覺到數學樂趣的方式進行教學,那么將能夠很好地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為學生更加自覺投入到數學學習中打下良好基礎。
二 誘發學生創造性,提高學生的創造水平
每一個人都有自己的特色和優點,尤其是小學生,更像是蘊含著無限可能的寶藏中的千里馬,是否能成為這些未被挖掘千里馬的伯樂關鍵在于教師自身的教學方式。小學教師基本上是學生的啟蒙老師,是小學生學習新知識的引導者,對學生的影響是不言而喻的。小學數學本身就是比較難懂但創造性和邏輯性都非常強的科目,學生是否能在學習過程中勤于動腦,發揮其創造性思維很大原因在于教師是否學會誘導。若教師對每一個學生都是以欣賞的眼光對待,不斷鼓勵學生,對學生提出的新問題給予肯定和表揚,那么對于誘發學生創造性,提高學生的創造水平將具有非常大的推動作用。
三 因材施賞,促使學生共同進步
人類開展素質教育的根本目的就是提高全人類的綜合素質水平,使每一個學生通過素質教育能使其自身真正得到發展,為在社會更好生存創造良好環境。基于這一理念,教育教學中的每一個學生都應該得到尊重和賞識。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該給予每一個學生相同的表現機會,并對學生的良好表現給予表揚。但是,實際教學過程中我們不難發現,不同學生均有不同的特點,有些學生表現能力較強、有些學生領悟能力較強,或者有些學生綜合能力均稍微弱于其他學生等,針對這種情況,教師應在給予平等對待的基礎上對學生進行分層次教學和賞識,也就是因材施賞。對于能力比較差的學生只要有一點點進步就應該加以表揚和贊賞,只有教學過程中,教師用賞識的眼光和激勵的語言去鼓勵學生,學生才會慢慢對教師產生好感,在這種氛圍下才能真正促使學生共同進步。
四 通過賞識體驗,讓學生感受到成功的喜悅,增強其自信心
無條件式的關心和熱愛具體來說就是對學生的無區別對待和寬容。也就是每一個學生都有自己獨特的思維,沒有教不會的學生只有教不好的老師。小學數學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不應讓成績無法跟進的學生一直感覺自卑,而是應從另一個方面挖掘學生的優點去鼓勵學生,讓學生感到自己的有用之處,從而慢慢樹立其自信心。如筆者曾經帶的一個班級中就有一個非常聰明、口算能力非常強但是行為又比較懶散、非常愛睡覺的學生。其他學生叫他“瞌睡蟲”。但是在有一次我禁止別人叫他“瞌睡蟲”后,在我的課上他竟然認真聽講,且認真的完成課后作業。這種情況下我抓住機會一旦有機會就表揚他,說他口算很厲害其他學生可以跟他學習技巧等,并希望他將這種精神發揚下去。一段時間后發現這個學生上課也不睡覺了,課后作業也非常按時完成,甚至還督促別的學生快點完成作業。這種改變我想應是賞識的體驗讓他感受到成功的喜悅。
五 結束語
綜上所述,小學數學教學過程中應用賞識教育方法進行教學,除了能有效活躍教學課堂之外,還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提高學生的思維創造能力,增強學生學習數學的信心,使不同領悟能力學生在相同的氛圍中一同學習和進步,真正實現新課標規定的學生主體性目標。但是,在實施過程中需要學會充分融合當前的教學環境,確保賞識教育能夠與現階段的小學數學教學環境更好協調,為新課標的真正實現創造良好條件。
參考文獻
[1]楊素芳.欣賞每一個學生——淺談教學中的賞識教育[J].科學大眾,2008(10)
[2]壽業青、丁紅.賞識教育在教育教學中的作用[J].黑龍江科技信息,2010(34)
〔責任編輯:高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