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是物理學習的入門階段,直接關系著學生以后的學習。物理抽象、概括的特點,使得抽象思維尚未形成的初中生較不適應。如果教師引導學生對所學的知識,對所要研究和解決的問題產生濃厚的興趣和求知欲望,他就會以飽滿的情緒積極主動地投身于探求知識、解決問題的學習活動中去。在積極的探索活動中,開動腦筋、克服困難,在知識的發現和問題的解決中,體驗到探索科學的樂趣,激發其進一步探索科學的熱情。把握住中學生對物理學習的興趣狀況和特點,激發和強化他們的興趣,克服畏難情緒,對提高物理學習成績具有重要意義。
一 加強實驗教學,激發學生學習物理的興趣
如“慣性”一節中的演示實驗,趣味性很強,在演示這個實驗時,將一張紙撕開,放在桌子邊緣,然后將一整根粉筆壓在紙的中央,為了得到更好的實驗效果,先請學生自己將紙抽出來,要求粉筆不倒,學生們躍躍欲試,爭先恐后地上臺演示,但都以失敗而告終。有的同學思考了一會兒,胸有成竹地上臺演示,結果還是失敗了。同學們都垂頭喪氣地敗下陣來。此時老師再演示,成功地將紙抽出,同學們感到很驚訝,并且投來了崇拜的目光。演示實驗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一定要認真做、全部做、幫助學生做,而且要做得成功。這樣能使學生興趣盎然,更加投入。例如,講解“固體壓強”時,先在一個木板上釘上很多長短不同的釘子,然后把充足氣的氣球放在釘子上,這時,班內的同學們都睜大了眼睛,聚精會神地觀看著,等待著氣球被扎破的那一刻,但是,氣球放上之后,卻安然無恙,令全班同學都很驚訝,感覺很不可思議。老師還可以在氣球上再放一個小物體,仍然不破,這更激發了學生學習的興趣和好奇心。又如,用大小兩支試管,小的能套入大的試管內,把大試管裝滿水,將小試管底端插入大試管里大約一半長,然后將兩試管倒置過來,看到大試管內的水徐徐向下流,而小試管不但不下落反而慢慢上升。通過這樣一些簡單的演示,不僅提高了學生學習物理的興趣,還激勵了學生的求知欲。這樣能使學生興趣因誘導而生,更使學生在終生難忘的小實驗中獲取和鞏固知識。
二 創設情境,激發學生學習物理的興趣
在物理課堂教學中,創設好的教學情境可以把抽象知識寓于生動鮮明的形象之中,通過提出一些富有啟發性的問題,激發起學習動機,使學生產生濃厚的興趣。例如,在學習“變阻器”時,我先問學生“為什么通過使用遙控器來調節電視機上的某個旋鈕時,熒光屏的畫面會變明變暗、聲音會變大變???為什么調節臺燈上的旋鈕時,燈泡的亮度會改變?”這些現象學生不陌生,可是讓學生解釋還有一定的難度。又如在講“光的折射”這節內容時,我向學生提問:“看晴朗的夜空時,我們會感覺星星在一閃一閃的,好像在眨著眼睛”有了這樣的疑問,學生自然急于想用物理知識去解答,于是引入“光的折射”知識。再如在學習“噪聲的危害與控制”時,我設置了這樣的四段情境:(1)聽一段優美的音樂。(2)用鐵釘刮玻璃,聽聽產生的聲音。(3)大家一起來唱一首歌。(4)讓學生聽一名學生講故事,同時讓另一名學生大聲唱歌。通過對比(1)和(2),提問:你喜歡哪一種聲音?對比(3)和(4),提問:唱歌對大家聽故事有什么影響?根據學生說出的理由,就非常自然地進入“噪聲”的學習。教師要做個有心人,通過精心設計問題、合理創設情境,使學生明確學習目標,在活躍的氣氛中理解問題,從而學到知識。
三 探索因人而異的教學方式,保護學生的學習興趣
在教學中,出乎意料的演示、生動形象的類比、深入淺出的解釋、學生生活中以及科技和社會中的有趣事例、幽默風趣的教學語言、探究性的學習活動和小實驗、不斷出現的挑戰性的問題和隨之而來的學生討論,都能激發和保持學生的學習興趣。教師要善于引導學生運用已有的知識技能,在解決問題的探究過程中獲得成功的愉悅。及時了解學生的學習習慣,對不同學生提出不同的學習任務和要求,這是因材施教的基本手段。要給每個學生創造機會,明確他們所承擔的任務,鼓勵學生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出主意、想辦法。要讓每個學生在不同的學習活動中都能發揮自己的長處,這樣才能使學生的學習興趣持久地保持下去。
四 利用物理學史、物理學故事,進行物理教育
在物理教學中,許多內容涉及物理學史及物理學家的故事,這些內容是對學生進行德育教育的重要素材,可以幫助學生陶冶情操、培養興趣。例如,在學習“電磁感應現象”一課時,可創設這樣的實驗情境:教師先用身體擋住電流計,讓磁鐵插入線圈后,再觀察電流計,發現指針沒有偏轉。學生產生疑惑,并指出原因。教師介紹物理史上就發生了類似的情況,從而使瑞士的科拉頓錯過了一次重大的發現。而偉大的法拉第憑高超的實驗技巧和豐富的想象力發現了這種暫態變化。法拉第在1831年發表的論文中,把產生感應電流的情況概況為五類:變化著的電流、變化著的磁場、運動的恒定電流、運動的磁場、在磁場中運動的導體。然后教師通過演示實驗分別分析這五種情況,歸納得到產生電磁感應現象的條件是閉合回路中磁通量發生變化。在這里,物理學史將問題的引入、實驗的演示、現象的分析、結論的歸納等教學環節串連了起來。合理、有效地運用了史料這一教學素材,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倡導了科學探究的精神,真正發揮了物理學史的教育功能。
總之,濃厚的學習興趣能激勵學生最大限度地掌握好知識,取得良好學習成績,而良好的學習成績又能激發學習物理的興趣及增強學習信心,形成良性循環。在日常物理教學活動中,作為一線教師,只要在教學過程的各個環節,有計劃、有目的地對學生實施興趣的培養和激發,并激發起學生強烈的求知欲,就能獲得令人滿意的教學效果。
〔責任編輯:高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