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推行素質教育,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是教育追求的最終目標,高中數學作為重要的基礎學科之一,起著承上啟下的作用。因此,要提高教學質量與效果,就必須大力開展教學改革,實施分層教學可以有效解決這一問題。
分層教學以滿足不同層次學生的需求為目標,將這一理論引入高中數學教學中,有利于提高高中數學教學效果。本文探討了筆者在多年的高中數學中運用分層教學的經驗,以供參考。
一 高中數學分層教學的優越性
學生身心發展的差異是客觀存在的,對數學的興趣與學習情況也是客觀存在的,那么,學生對數學的接受能力的不同也是客觀存在的,任何班級都存在著學習的兩極分化問題,片面地處理這一問題會加劇兩極分化,采取分層教學,可以優化學生的知識層面,根據學生的定向目標,抓住重點,提高成效,針對不同層次的學生因材施教,以達到良好的教學效果。
二 高中數學分層教學的實施
1.對學生的邏輯智能進行分層
實施分層教學,教師首先要對學生的能力情況充分了解,做到心中有數,這樣才可以有的放矢,對學生做到顯性和隱性的分班分層。顯性分層是按照學生現有的數學學習水平以及能力即邏輯智能進行分班;隱性分層是根據學生的內部分層。對同一個班級內部的學生按學習成績、學習興趣、學習能力的高低進一步進行分層,對于這些情況教師一定要做到心中有數。
2.對教學目標進行分層
教學目標是指預期要達到的學習結果,教學目標將新課標與素質教育的要求具體化、教學內容清晰化、個人能力層次化。教學目標的制訂有利于學生素質教育的全面發展,提高教學質量,教學目標要堅持:以新課標為依據,在此基礎上進行突破創新。如教授“指數函數”時,對于甲班A層的學生要求通過自學獲取a>1與01與01與01與0 3.課堂教學中分層教學的實施 第一,課前預習目標層次化。高中生的閱讀能力和自覺學習能力都有明顯的增長,針對這一特點和既定的教學目標,在多媒體教學任務結束后,要有針對性地對下一節課的預習目標進行正確的把握并分層,然后在次日的課堂中,針對不同層次學生的關注點進行提問,這樣可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第二,課堂教學層次化。根據高中數學分層的目標進行因材施教,讓甲班的學生能通過自學,達到自己的預期目標,對于部分學生不能突破的內容可以通過小組間的討論進行分析探討解決,教師應適時給予引導和輔助,鼓勵學生盡可能自己發現問題、解決問題。對于乙班的學生主要以講解為主,對于講解過程中出現的疑難問題,教師應及時解決。 第三,課中與課后練習分層。學完新知識后,要及時練習,進行知識點鞏固,對于不同層次的學生,教師所預留的知識也應具有針對性,遵循由易到難、層層遞進的原則。對甲班A層的學生要求獨立完成練習,B層的學生獨立完成基礎把關、掌握層次的練習題,運用層次的練習題力爭獨立完成,對于確實有困難的學生,教師可在巡視時適當提示或引導其向附近已完成的學生請教,得到啟示后自主完成;乙班的練習題設置以基礎達標為主,題目的安排以落實基礎實踐為重點。 第四,對學生的考試進行分層。考試是檢驗教學效果的一種重要途徑,可以直接反映近階段教學工作的成效,對于高中階段的數學來說,借助考試可以發現基礎知識掌握的欠缺以及學生數學思維方式運用不足的地方,我們可以將考試設置為月考、期中考試、期末考試。月考中,主要設置基礎性試題,主要考查學生近期的基礎知識運用情況,期中考試教師可以設置兩套不同難度的試題,按照學生的實際情況進行選題測試。期末考試實行統一試卷測試,考查學生一學期個人能力的變化,之后再對分層進行重新調整。 第五,對學生的評價進行分層。評價在教學過程中十分重要,教學活動中的評價是雙方面的,學生對于數學教師的評價可以及時反饋出教師近期數學教學工作的現狀以及存在的問題,有助于數學教師教學方法的調整和數學教學課堂的優化。教師對學生的評價是對學生近期學習狀況的肯定,并讓其知道自己的不足,以助于更好地改正,提高數學學習成績,優化數學知識結構,由此可見評價的重要性。但是在評價過程中,教師對于學生的評價要根據學生在本層次內的表現來認定,根據學生的實際發展情況來評價,科學地對學生的表現給予肯定,并始終堅持以鼓勵為主,充分發揮學生的積極性。 三 結束語 筆者作為一名高中數學教師,在多年的分層教學實踐中切實感受到了它的優越性,分層教學給學生帶來的是更適合自己發展的空間,讓不同層次的學生都有所收獲,從而提高學生的整體學習水平。 〔責任編輯:高照〕